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2-05-30王鸿懿谢七月

大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金课教学方法

王鸿懿 谢七月

[摘 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热工过程控制系统作为专业核心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责无旁贷守好这段渠、种好责任田。高校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以课程为主体,从思政元素、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方法;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095-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应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热工过程控制系统作为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更是要守好专业课这段渠,专业教师更是要责无旁贷种好这份责任田。课程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战略举措,将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建设同步进行,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结合学校、课程定位,深入挖掘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实践。

一、课程思政建设是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2]。目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如今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人才培养影响着国家长治久安,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在大学里受益最直接的、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3]。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实施课程思政,对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手段对教学内容、方法、评价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热工过程控制系统主要讲述控制系统理论知识及其在发电过程或其他生产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保证社会用电的稳定供应。电力企业是社会民生的基本保障,关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专业课是学生在学校先行感受、接触企业和行业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是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是否有家国情怀,是否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的生存、发展,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专业核心课肩负着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作用,应该守好这段渠、种好责任田。专业课应该理直气壮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但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是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无论是思政课还是课程思政建设,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首先要立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5]。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课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引入前沿性、时代性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内外树立起榜样,同时关注时事热点,爱党、爱国、爱校、爱学生,身教重于言传,将育人意识内化于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应强化自身育人意识,在教学中主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保证内容的先进性、方法的适用性,而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成绩、反复刷题,杜绝“两张皮”现象;而应采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素质目标,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融合起来,确保立德树人收到实效。基于上述对教师的任务分析,本课程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同时承担着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整个课程团队深感身上责任重大。课程坚持强化自身育人意识,通过课程思政集体教研,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并积极参加培训以提升育人能力,找准育人角度。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是专业课程

作为工学类专业课程的热工过程控制系统,就是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根据课程属性,本课程在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思政方法、评价思政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

专业课程既要讲述专业知识,又要在专业知识里融入思政元素,而要做到真正融入、无违和如盐入水,教师就必须认真探索。例如,教材第一章概论,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其他课程的某些地方稍有重叠。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进行引申,介绍火电发电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压力,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控制系统知识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动化投入率高,就能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巨大贡献。作为面向电力行业的专业课程,应与理论基础知识融合、与工程实践融合,让学生知道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还可以通过介绍中国电力的发展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及周围生活中用电情况的改变,以及电力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切体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又如,在讲述PID控制时,师生可以一起学习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学习钱老的爱国主义情怀。钱学森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钱学森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从科学、技术、工程直到哲学,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中,钱学森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来看,钱学森在这些方面的科学成就与贡献,其意义和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

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可以在线上教学资源中融合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关注同行业的大国重器,如“华龙一号”。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让学生为国家感到骄傲,为科技人员感到骄傲,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还可以关注行业领域内大国工匠,或是当下时事热点等内容。这种知识的引入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也实时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引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果学生不闻窗外事,就谈不家上国情怀的培养,也谈不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培养。

在整个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处处都可以挖掘出思政元素,有些元素可以展开融合,有些点到即可,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思政这样的主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二)专业课程的思政方法创新

课程思政大多以案例的形式融入,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应注意挖掘隐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学科、专业中的人文积淀、时政热点、工程实例、科技前沿等实例,将之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科学精神,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让学生感受大国“工匠精神”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这些案例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能够入脑入心的方法。现在在读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深受网络的影响。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参与、被承认,但接受的挫折教育较少。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不能仅限于一段视频,也可以是一张图片或是一句话。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处处留心,储备一些适宜的案例,在契合知识点时随时融入,这样学生才不会反感,才能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除了注意案例的选取,课程思政建设还要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本课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除可以在线下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外,线上教学部分也要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如在线上教学环节,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可以学习一些工程实例、时政热点等的大型媒体的访谈节目,引导学生更多关注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内容,如对“嫦娥五号”总设计师的采访、对抗疫英雄的访谈等,让学生感受科学精神无处不在。另外,科技前沿的文献阅读也可以作为线上教学的一部分,并在实体课堂进行翻转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的创新,突出了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图1所示。

(三)专业课程的思政评价改革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而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实效。教师进行一系列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最终要看学生的成效究竟如何。文献[6]将传统的知识、技能标准稍稍弱化,而将价值标准植入教育有效性评价标准中。

根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特点,评价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有效避免了学生在期末忙一阵子的现象。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分别有不同的权重,其中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平时的一些小测验、小问答、小问卷来发现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可以引入一些时事热点,比如“十四五”规划中关注的碳达峰、碳排放就和火电行业息息相关,这给火电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师可以就此提问:学生能为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做些什么,为世界的碳中和做什么?以此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主题的调研,学生在调研的过程必须关注国家战略需求,这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发现学生专业知识的短板。结果性评价中除标准答案外,还要通过学生对前沿性、时代性知识的了解体现课程思政的成效,体现立德树人的成效,例如学生是否学习了除课本以外的知识,有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进行思考,观点中是否体现思想上的进步等。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对线上学习部分、线下学习部分分别有不同的权重。

以往的评价大多以教师为主,评价单一化,可增加生生互评的方法。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理解、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和缺点。当然,在生生评价前要做好相关的约定,避免无原则好评,也要避免恶意差评。例如,针对学生的汇报环节,可以通过内容、格式、表达等几方面要素来进行评价,对于需要实际操作的仿真项目,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指标,特别是在汇报、实施中的隐性指标,以此来评价课程思政所取得的成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评价路线如图2所示。

评价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增加了课程学习的挑战度,但能够让学生忙起来,并且忙出成效。

四、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需要持续改进。教师应以产出导向、学生为中心,在持续改进的理念下,挖掘出更多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开发更多的生生互动、生生评价的形式,持续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1-02-23].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4]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5] 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

[6] 薛桂琴.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践行价值观教育目标研究[J].江苏高教,2020(12):132-135.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金课教学方法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