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编版教材关联结构的思维能力培养

2022-05-30张贤

江西教育C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思维能力

张贤

摘   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追求。语文教学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聚焦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构建高效的课堂。本文基于统编版教材的关联结构,提出教师要从思维能力、思维品质、高阶思维三个维度展开思考,从“全息性”关联、“进阶式”攀爬、“统整式”重组三个层次入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   思维能力   关联结构

思维能力是指人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进而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关联结构,提出教师要从“全息性”关联、“进阶式”攀爬、“统整式”重组三个层次入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

一、“全息性”关联——打开思维

“全息”是反映事物之间的全息关系的等式,它本质上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阅读与学习的文本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这些文本在整体上有着“全息性”的关联。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文本,并关注文本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使思维得以延展。

(一)关联文本前后,搭建全局思维

统编版教材中有很多名人故事类文本,通常情况下,作者会通过一个典型的事例全方位展现人物的特点与品质,但是也有很多以多个事例来展现人物品质与特点的文章。在教学事例较多、文章结构复杂的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整体性,关联文本的前后,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搭建全局思维。

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篇记叙文,与以往的课文不同,这篇课文并非是以一件事情展现人物的形象,而是以三件事情。阅读这种较为复杂的文本,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梳理三件事情的内容与线索,从关注“一件事”到“多件事”,抓住文章结尾与修身课上的回答,明白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如果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关联前后内容,那么学生的阅读视角与思维就会得到延展,对人物的感知也会从单一走向丰富,全局性思维也会得到发展。

(二)关联阅读链接,发展生活化思维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链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生活化的素材,并且与课文有相通之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链接,与生活相联系,与课内、课外融合,发展学生的生活化思维。

例如,《好的故事》是鲁迅的一首散文诗,文中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学生难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本课的阅读链接选取了介绍课文背景的资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阅读链接,了解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进而深入理解本文的意义与价值所在。阅读链接让学生的思考有了一个新的“入口”,借助阅读链接,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与内涵,发展阅读思维能力。

二、“进阶式”攀爬——思维生长

学习进阶理论提出,学习进阶的“阶”代表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层次。学生的思维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关联相对复杂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攀登“思维”的阶梯,催生思维的生长。

(一)“多元”聚焦,找准思维的聚焦点

“多元”指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也指学生思考路径的多元化。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效果,会选择优秀的学生进行“代表”发言,这样的举动对很多学生来说是“硬性关闭”思维,忽略了学生多元化的思考;有的教师直接给了学生一条“标准”轨道,让其沿着轨道思考,忽略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学生只有愿意爬梯,才有爬高的可能,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促进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

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路甬祥的作品,短短几百字清晰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带给人类的变化。这篇课文的导语是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问题,语文要素聚焦在“质疑”,这就要求教师训练学生提出问题、梳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与交流,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提问的不同角度,以及有效提问的方式。

(二)學科“跨界”,瞄准思维的发散处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突破学科的界限,引导学生开展“跨界”思维活动,让“跨界”思维助力核心素养的推进。思维跨界的基础是学科跨界,有效的学科跨界不是无目的、无规则的融合,而是从不同学科中找到相同的本质,最终走向整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实施课程教学,打破学科的界限,整合、建构、创生优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展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没有见过实物的学生只能凭借图像与想象来理解爬山虎。这时候,教师可以以“爬山虎的脚”为主题,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和美术活动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开发主题课程,设计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多元化的扩展,他们的学习与思考过程不再是停留于书本,而是从多角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三、“统整式”重组——触发高阶思维

在认知过程中,感知、记忆、理解通常归于低阶思维能力,而分析、综合、评价、创造通常归于高阶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螺旋式上升的训练,通过“统整式”的重组,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巧用图式,改变认知方式

阅读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整体把握。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很多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复杂,学生无法将文章有条理地梳理。教师应该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建构立体的思维图式,将文章的关联可视化,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例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中,作者推测恐龙演化成鸟类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找到重要的时间节点,绘制“时光轴”,将主要的演变过程画下来,清晰直观地展示文章的关键内容。学生看到这张图,就能快速把握演变过程,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二)文本重组,转换思维角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整体性意识不强,不能将文本进行归类。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握文本类型,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整合,重组文本,联通前后学习的内容,在共性中发现特性。

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划分单元,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跳出单元的框架与课本的局限,阅读多样化的文本。相比单篇阅读而言,这样的阅读更具有系统性、建构性,可以带给学生更多感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总之,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思维训练因素有很多,有效的阅读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发现阅读文本与生活的结构性关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统编版教材中的结构性关联,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获得思维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玉姬.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1(1):34-35.

[2]周一贯.“融合性文体”的存在逻辑与教学价值——统编教材另类文体的教学刍谈[J].语文教学通讯,2020(30):8-11.◆(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统编版教材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基于统编版教材的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四梁八柱”
培养思维能力
统编教材不同识字板块的教学课例实践与探索
聚焦教材“切入点”层层推进语用力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众里寻它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