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岩精神永流传

2022-05-3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国统区南方局红岩

习近平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20世纪30年代,嘉陵江畔的红岩嘴山谷,有一处开垦不久的农场。1939年秋,面对日寇轰炸的威胁,年初成立于重庆市区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农场主人、爱国知识妇女饶国模的支持下搬迁至此,“红岩”之名从此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有诗云:“红岩荒谷耳,抗日显光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初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南方局以这片原本只是“荒谷”的小小农场为据点,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决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国统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极其艰险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开展工作,培育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

1938年10月,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为适应形势和斗争的需要,1939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肩负起代表党中央协调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党在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的工作等重大使命。

当时,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一方面,国统区的共产党组织大多是全国抗战爆发后才恢复或新建的,共产党员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国统区不同于解放区、根据地,共产党既没有政权,又缺乏各种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尽管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的活动处处打压、限制,白色恐怖日趋严重。共产党人既要随时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又要面临高官厚禄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斗争环境复杂艰险。”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国统区这个既特殊又重要的战场上,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是红岩精神能够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本价值所在。

从1939年正式成立到1946年东迁南京,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驻守了近八年。在此期间,周恩来领导南方局暨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巩固和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团结中间力量和人民群众,坚持抗战,直到胜利;抗战胜利后,又建立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南方局从国统区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策略方针。在争取“三党三派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过程中,鼓励他们成立中华职业教育促进社、乡村建设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更名中国民主同盟)。此后又积极支持建立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民主党派。

在“以诚待人,团结多数”的感召下,农场经营主饶国模贡献出了“大有农场”,使中国共产党得以“结庐红岩”;爱国企业家金永华贡献了全部田产以资助革命。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抗战时期,南方局还承担了中国共产党打通对外交往途径的重要工作。由于中共中央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被国民党政府严密封锁,外界很难获悉敌后抗战情况。当时,大批外国使馆、新闻机构和国际友人先后来到重庆,于是南方局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主要窗口。

正是在南方局的努力下,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美军观察组先后到延安实地访问和考察,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半独立性的外交”工作。1945年,董必武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首次正式公开亮相,打破了国民党垄断外交的局面。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亲自向外国友人们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对内对外政策。

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党员同志们身处特殊环境,肩负特殊任务,既要与敌人斗争,还要结交社会各界朋友;既要严格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又要发挥聪明才智应对复杂局面;既要随时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又要面对高官厚禄和腐朽生活的诱惑。

面对如此种种,怎样才能保持初心,不迷失、不变色?

纪律,约束普通人的行为;而信仰和品格,能讓人在缺少外界约束时,坚守本色。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实施大屠杀,罗广斌在策反看守杨钦典后带领白公馆的十几名难友越狱脱险。重庆解放后,罗广斌追记整理了狱中的讨论和总结,并向中共重庆市委上交了《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其中的“狱中八条”直到今天都有很强的指导性:

一,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整党整风;

八,严惩叛徒特务。

在枪声大作、烈火熊熊的最后关头,革命同志们也不曾屈膝求生

在党的领导下,一批优秀儿女在国统区浴血奋战。

当时的重庆被国民党白色恐怖阴霾笼罩、消息闭塞,共产党人陈然受命担任《挺进报》特支书记,刻印《挺进报》,刊登了大量解放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如一把钢刀,直插敌人心脏。

1948年4月22日,由于叛徒出卖,陈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被关押在有“两口活棺材”之称的白公馆和渣滓洞集中营。面对特务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陈然写下诗作《我的“自白”书》,以生命履行对党的庄严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斗争到底!”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监狱,陈然和同志们凭想象用绣花被面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等到重庆解放那天,高举红旗冲出去。然而,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敌人杀害,年仅26岁。

共产党人王朴通过在重庆办学发展了700多名党员,还说服母亲变卖家中所有田产,将所得近2000两黄金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1948年,王朴因叛徒出卖被关押到白公馆监狱时,儿子出生才10个月。在家人做了大量工作后,负责看守的国民党特务答应,只要王朴签字认错就可以出去。家里也提前给他安排好了,出来后马上就可以去香港,但王朴拒绝了。1949年10月28日,王朴被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年仅28岁。

“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1949年农历正月初一,由何雪松、蔡梦慰、何敬平、蓝蒂裕、傅伯雍等20人组成的“铁窗诗社”在狱中秘密成立。这首《把牢底坐穿》,正是铁窗诗人们不屈革命气节的写照。

“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罗世文等共产党人在狱中秘密组建临时党支部,带领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斗争。

1949年春节,渣滓洞集中营之中,狱友们唱响革命歌曲、诵读《共产党宣言》,如火般激情的语言饱含哲理的智慧,让真理之光照亮了每个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

……

这些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和不幸就义的烈士,不少人出身衣食无忧的富裕家庭。投身革命、舍生忘死的抉择源自“为绝大多数人奋斗”的坚定信仰。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只有3天,国民党反动派对关押的革命者实行集体大屠杀。在枪声大作、烈火熊熊的最后关头,革命同志们也不曾屈膝求生。他们在烈火中永生。

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里,保存着三块银元。年代久远,银元已经布满岁月痕迹。

1941年,共产党员肖林在红岩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接受党组织“下海经商”的指示,为党的活动筹措经费。当开办的公司完成其使命时,肖林夫妇一次性上交约合12万两黄金的结余资金和折合1000多万美元的固定资产,仅留下三块银元作为纪念。

这三块银元,见证了红岩精神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员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严以修身、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多次提到“红岩精神”,勉励广大党员干部“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驻守8年,高举抗战民主旗帜,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政治民主和抗战胜利以及战后中国光明前途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此过程中培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还产生了影响几代人的《红岩》小说及相关作品背后的故事,烈士们的真实事迹远比艺术加工更加感人,‘狱中八条作为烈士们临终前给党留下的血泪嘱托,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19年4月,习近平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傳统。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巴山蜀水埋忠骨,红岩精神代代传。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是红岩精神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新中国成立起,“江姐”江竹筠、“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便一直传颂于一代代人之间。“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在红岩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谱写了一曲余音不绝的英雄赞歌。

(责编/黄梦怡、赵雪纯 责校/李希萌、陈小婷 来源/《红岩精神:坚定信仰 宁死不屈》,刘敏、陈国洲、周文冲/文,新华社2021年10月19日;《坚定理想信念 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青平/文,《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19日;《传承红岩精神 养成浩然正气》,吴陆牧、冉瑞成/文,《经济日报》2021年10月22日;《红岩精神:在烈火中永生》,钱宗阳/文,《解放军报》2021年10月20日;《弘扬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佚名/文,《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1日;《传承红岩精神 走好新的征程》,赵婀娜/文,《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21日等)

猜你喜欢

国统区南方局红岩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南方局历史是一座富矿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民国后期国统区选举诉讼程序研究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