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别条流 慎择约举

2022-05-30郝润华

中华瑰宝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总目丛书书目

《书目答问》是一部指导读书治学门径的举要式目录,因满足了众多学子读书的需求而成为权威性指导书目,在晚清以来的国学推荐书目中影响力最为深远。

晚清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知识界就中学与西学两者的关系和地位展开了激烈论争。在这种形势影响下,指导青年学子的必读书目录的编纂成为一时风气,并且出现了国学推荐书目与西学推荐书目“双峰并峙”的局面。当时的国学推荐书目主要有龙启瑞《经籍举要》、张之洞《书目答问》、杨希闵《读书举要》、裕德《经籍要略》等,以张之洞《书目答问》一书的影响力最为深远。

编纂原因与体例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书目答问》一书,为张之洞在光绪元年(1875年)任四川学政时由其门客缪荃孙协助编纂而成,体例略仿龙启瑞《经籍举要》,又有所创新,是一部指导读书治学门径的举要式目录。

关于《书目答问》的编纂原因,编者在《略例》中明确指出:“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遍举既嫌挂漏,志趣学业亦各不同,因录此以告初学。”进而又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他强调目录书对于指导读书的重要作用。因此,《书目答问》就是一部推荐书目。编者阐明其选取推荐书的标准:

凡无用者、空疏者、偏僻者、淆杂者不录;古书为今书所包括者不录,注释浅陋者、妄人删改者、编刻讹谬者不录;古人书已无传本,今人书尚未刊行者不录;旧椠、旧钞偶一有之无从购求者不录。经部,举学有家法、实事求是者;史部,举义例雅饬、考证详核者;子部,举近古及有实用者;集部,举最著者。

可见其筛选书目之严谨,对不同类型的书籍选取标准也有所差异。

《书目答问》全书五卷,著录基本阅读书籍2200余种,分经、史、子、集、丛书目五部排列,五部下又分36小类,有的小类再分若干子目。每书详列著者、卷数、版本,于重要的书籍则酌加简单的按语式解题。在版本选择上,以当时习见通行者中不缺、少误者为主,并不盲目追求宋元版本或珍本;校注本的选取推荐,则以清人著作为主。遗憾的是,受时代正统观念的限制,与《四库全书总目》一样,宋元词曲著录较少,明清以来的戏曲、小说则完全未被收录。当然,这并不影响《书目答问》的质量与价值。

《书目答问》正文五卷之后有两个附录:一是“别录目”,著录“群书读本”“考订初学各书”“词章初学各书”“童蒙幼学各书”四类书籍,以为“学文之用”。二是“清代著述诸家姓名略总目”,分经学家、史学家、理学家等14类,对于了解清代学者及其学术贡献有重要作用。此书最大特点在于分类与推荐书目选取两个方面。

《书目答问》的分类

《书目答问》一书在分类方面颇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对丛书一类的处理上。丛书产生于宋代,但明代之前的书目中未专设丛书一类,明中后期祁承?《澹生堂书目》于子部首设“丛书类”,下分国朝史、经史子杂、说汇、杂集、汇集等6个小类,共收录丛书76部,是丛书独立成类的开始。清初《奕庆藏书楼书目》对丛书的著录有了进一步发展,于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又设“四部汇”,著录丛书14部。《四库全书总目》在子部设“杂编”一类,其实就是丛书。《澹生堂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注意到了丛书的重要性,但都没有将其立为一级类目。至张之洞委托缪荃孙编《书目答问》,认为“丛书最便学者,为其一部之中可该群籍,搜残存佚,为功尤巨,欲多买古书,非买丛书不可。其中经、史、子、集皆有,势难隶于四部,故别为类”。故而在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另设“丛书目”,其下又分“古今人著述合刻丛书”“国朝一人著述合刻丛书”,共著录丛书100余部。

近代史学家姚名达先生评价《书目答问》的分类说:“《书目答问》在分类史上之地位,不在创造,而在对《四库总目》加以他人所不敢为之修正。以张之洞之权威,《答问》之流行,适值东、西洋译书日多,四部分类法正苦不能容纳之时,纂新书目录者遂得借口另起炉灶,不复依傍《四库总目》。张氏虽绝对无意于打倒《四库》,而《四库》之败坏自此始萌其朕兆也。”(《中国目录学史》)他肯定了《书目答问》在分类上的创新,这种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至此之后,综合目录大多效法《书目答问》的做法,于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又设立丛书部。

《书目答问》深得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的目录学精神,《略例》说:“于其中详分子目,以便类求。一类之中,复以义例相近者使相比附。再叙时代,令其门径秩然,缓急易见。”“详分子目,以便类求”这一点,在《书目答问》对先秦诸子书籍的处理上尤为显著。其子部小序云:“周秦诸子,皆自成一家学术,后世群书,其不能归入经史者,强附于子部,名似而实非也。若分类各冠其首,愈变愈歧,势难统摄。”為此,《书目答问》将周秦诸子之书以及后人对其考订、注释的系列著作列为“周秦诸子第一”,并将其与汉代以来的各类书籍区别开来。

另外,还有“史评”类的设置,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首先在史部设立史评类,在目录书中首次为史学批评著作找到归宿。根据晁公武的解释,所谓“史评”,是从过去的集部“文史类内摘出论史者”所设的一类。被其归入史评之下的史学著作,既有以客观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为评论对象的历史评论著作,也有直接以史学本身为评论对象的狭义上的史学评论著作。这一类目的设置对后世影响巨大,宋代高似孙《史略》和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均列有“史评”一目,《书目答问》也根据当时学术发展需要,在史部设“史评”类,在我国古籍分类中进一步确立了史学批评著作的位置,对于现代史学批评这一学科的建立功不可没。这也是《书目答问》在分类上的一个贡献。

《书目答问》的推荐书籍

《书目答问》虽无详细的叙录体解题,但著录的2200余种多是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书籍,正如张之洞《略例》所说“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经世,可用以治身心”,且“并是要典雅记,各适其用”。它推荐的版本也多是当时通行的优质版本,“多传本者举善本,未见精本者举通行本,未见近刻者举今日见存明本”,希望“令初学者易买易读,不至迷罔眩惑”。因此,此书对于读书人入门而言十分实用,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虽然其提要因侧重考订与评论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由于著录图书超1万种,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哪些书籍作为初步阅读对象,实在具有很大难度。另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很少有介绍版本的内容。因此,《书目答问》问世后很快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成为晚清、民国时期初学国学者的导读书目。

就杜诗注本来说,据周采泉《杜集书录》,从宋代到清末仅“全集校勘笺注”一类就有83种,在如此丰富的注本中,如何分清轻重缓急,如何选择入门读本及其版本,《书目答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编者在卷四“集部”中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只列举了仇兆鳌《杜诗详注》与杨伦《杜诗镜铨》两部注本,并在解题中简略介绍了代表性版本。如《杜诗镜铨》二十卷,解题曰:“杨伦注。《杜文注解》二卷,张溍注。成都合刻本。杜诗注本太多,仇、杨为胜。”后范希增《书目答问补正》又增补了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古逸丛书》本)、宋刻《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四部丛刊》本)、钱谦益《杜工部集注》(上海神州国光社排印本)等6种。其实,对于初学杜诗者而言,认真阅读《杜诗详注》《杜诗镜铨》两部就可以达到入门程度,二书一繁一简,两者兼顾。“杜诗注本太多,仇、杨为胜”,评语言简意赅。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或研究杜诗,则可根据《书目答问补正》选择其他杜诗注本。可见《书目答问》很好地解决了初学“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这两个基本问题,充分发挥了举要目录的导读作用。

《书目答问补正》及其他

《书目答问》初刊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刊行后学者发现其脱漏错讹处甚多。光绪五年(1879年),贵阳陈文珊出资重刊此书,王秉恩负责校正,改動原书400余处。民国二十年(1931年),范希曾(字耒研,江苏淮安人,曾在南京国学图书馆工作)编撰《书目答问补正》五卷,由南京国学图书馆排印出版,《补正》著录内容沿袭《书目答问》,包括书名、卷数、作者、刻书年代等。此书的贡献在于,它不仅纠正了原书中书名、卷数、作者、刻书年代等方面的100多处错误,补记了原书遗漏的或新刊的版本,同时还以【补】的形式增补了《书目答问》后50年间刊行出版的图书1200余种,使得一些晚清重要学术著作得以补充,如孙诒让《周礼正义》、王先谦《后汉书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丁晏《曹集诠评》等,如实全面反映了清代的学术发展状况。如该书卷三“子部”下著录:

《风俗通义》十卷。汉应劭。《汉魏丛书》本,又仿宋单行本。《四库》本有附录一卷,即辑姓氏篇佚文,详见后。

【补】南陵徐乃昌覆元大德本,《四部丛刊》影印元大德本。卢文弨、孙诒让皆有条校,在《群书拾补》《札迻》内。

补正的书籍以及版本信息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除王秉恩、范希曾外,晚清以来的学者如江人度、叶德辉、伦明、孙人和、赵祖铭、蒙文通、邵瑞彭、刘明阳等人也对此书进行了校勘、批注、补正。2011年,来新夏、李国庆、韦力等将上述诸家的校订成果汇集为《书目答问汇补》(中华书局2011年),颇便读者使用。

《书目答问》与《书目答问补正》影响深远,不仅满足了众多学子读书的需要而成为权威性指导书目,民国以来,还有不少学者选取此二书作为工作本进行版本标注。除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外,又有吕贞白的《书目答问》校正手稿(详见黄永年先生《回忆吕贞白先生》《半世纪前南京买书小记》,分别载《黄永年古籍序跋论述集》,中华书局2007年),近年出版的有吕幼樵《书目答问校补》和孙文泱《增订书目答问补正》。吕、孙二著因重视实用性而特别注意对古籍新整理本的著录。《书目答问》之所以逐渐变成版本标注的工作本,当是由于民国以后古籍收藏重点已经下移到清刻本尤其是清人著述,而《四库全书总目》在这方面难以满足。

现代学者曾编纂过不少推荐书目,如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后改为《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等,但详细程度以及著录书的精严都不如《书目答问》及《书目答问补正》。

郝润华,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总目丛书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人梯书库”丛书
总目次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第36 卷总目次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本刊邮购书目
2009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