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说“野马”

2022-05-30缪煜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热气野马旷野

缪煜

庄子《逍遥游》有“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中“野马”二字所指何物,历来多有争论。有认为是水汽的,有认为是热气的,有认为是尘埃的,还有认为是海市蜃楼的。笔者以为,这几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野马”表示热空气、水汽或尘埃所形成的影影绰绰、游荡飞舞的样子。在高温下的水面、路面或者沙漠上,空气受热不均引起空气密度变化,看起来就是晃动、流动的样子,在特定条件下有时甚至会形成海市蜃楼。而悬浮在地表或空中的水汽、尘埃是一种微小的颗粒,称之为气溶胶,在光线照射下,模糊晃动。由于光在颗粒表面的散射,有时还会形成清晰的光路——丁达尔现象。

觉得“野马”指尘埃的,认为“馬”字通“塺(méi)”,正好表示尘土之义。清代孙星衍对《一切经音义》中“野马”校正道:“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另有观点认为“马”字可能通“沫”。“沫”者,水泡也,液体形成的细泡。“野”字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野外、旷野、远处,二是无拘无束、自由飘荡的样子。“野马”意思是飘散流动、晃晃悠悠、影影绰绰、似动非动的水泡、水汽,可以指旷野远处水面、沼泽等表面的雾气,也可指太阳照射在荒漠表面引起的热对流以及沙漠戈壁中远处的海市蜃楼。也有观点认为“野马”说的是水汽蒸腾或热气影绰,状如野马奔腾或者是野马奔腾时形成的飞扬尘土。钟泰《庄子发微》中就有类似的阐释:“‘野马者,泽地游气,晓起野望可以见之,形如群马骤驰,故曰野马。野马、尘埃,皆气机之鼓荡,前后移徙,上下不停,故曰‘以息相吹。”笔者认为这段文字的解释颇为准确:远处旷野的热气涌动,就像流水一般,又如万马奔腾、起伏不定,所以“野马”有水汽、热气之义。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说这些水汽啊、热气啊、尘埃啊,是大地生长万物的气息吹动引起的。这里的“生物”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学科意义上的生物,而是天地化生万物之义。古代中国人认为大地也会呼吸,就像人肺或者风箱。春天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交合,品物流形。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则闭塞成冬。这种气息的流动或升降也会形成风。《礼记》有“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孔颖达疏:“鸢,今时鸱也。鸱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可见尘埃意味着风起。大鹏就是乘风扶摇而升空的。司马彪云:“野马,春月泽中游气也。”成玄英云:“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这些都是说春季阳气发动,引起了水汽升腾。

有趣的是,汉译佛经中“野马”一词也大量出现。《增一阿含经》:“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这里聚沫、浮泡、野马三者并列,结合后面的芭蕉空心、幻法无常,可以看出三者都和虚幻、短暂有关,或者相同,或者相似。

而唐代韩偓《安贫》“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中的“野马”,就显然指的是尘埃了。用科学的语言来说是,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到室内空气中悬浮的尘埃——也就是气溶胶上,在微小颗粒的表面散射而形成了一种叫丁达尔现象的光学效应。辛弃疾《水龙吟》“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刘克庄《贺新郎》“千古惟传吹帽汉,大将军、野马尘埃也”,这些诗句中的“野马”说的都是尘埃。

(常朔摘自《咬文嚼字》202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热气野马旷野
从书斋走向旷野
驯服的野马
旷野的风
莫名的晃动和热气
Fireflies’ Light萤火虫的光& Chameleon变色龙
被蝙蝠吸走的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