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土笼

2022-05-30黄岳文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土块番薯柴火

黄岳文

提起“叩土笼”,现在的小孩很少有玩过的。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那可是我们童年的最爱。

秋末冬初,秋收后的水稻田地已经被犁翻开了晒着干燥,田地上有些番薯已收获,一些“漏网之鱼”的番薯将成为孩子们解馋美食的来源。通常几个小孩在一起,总会有人提议“叩土笼”。

“叩土笼”需要大家分工合作。先找好合适的地方(地干燥,最好还能避风),用锄头挖一个炒锅状的圆坑,然后就可以开始垒土窑了。用土块垒好的土窑像一个倒扣的笼子,我们形象地称为“土笼”。

垒土窑是个技术活,要先根据风向选好窑门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烧火时烟吹向烧火者。窑门的大小取决于土窑的整體大小,但最小必须放得下柴火。垒土窑需要一两个人即可,其他人则帮着找合适的小土块,或到周围捡些烧火用的枯草、枯树枝。用大点儿的土块围着已挖好的坑的周边垒窑基,随着往上垒,土块逐渐变小,圆周也逐渐变短,土窑随之向内收缩,最后用小土块封顶。垒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否则很容易塌窑,那就前功尽废了。

接下来是烧窑。通过窑门放进柴火,一般要烧上一个小时左右,烧到土块变红,当大部分土块烧红就是破窑时刻。

破窑,也就是在窑的顶部敲出一个足以放得下食物的口子。此前须把窑底土坑里的灰烬清除干净,否则不利于食物焖熟。食物通常就近取材,是自家地里刚挖出来的番薯,有时也会去“偷”,但在我印象中,大人从来没计较孩子们偷番薯,我想他们是不愿破坏孩子们“叩土笼”的快乐吧。

放下番薯后,便用烧得火红的土块掩埋住番薯并用棍子把土块砸碎,再往上面覆盖细土,堵住所有缝隙闭气,以防热量散失过快,好让里面有足够的温度将食物焖熟。如果附近有水沟,挖稀泥覆盖,闭气效果更好。

半个小时左右,土表飘出了香味,就可以开窑了。

扒开表土后,便是小心翼翼地一块一块慢慢地拨开。“出来了,出来了。”伴随着伙伴的欢呼声,第一个番薯出来了。香气扑鼻,简直迫不及待地想品尝一下。但只能先忍着,要把所有番薯起出来再做分配。每个小孩都有份,贡献大的多分些。猴急的小孩边吹热气边试着往嘴里放,咬到一点,边将舌头翻卷着,边说:“好食,好食。”

确实,在番薯的各种做法中,还是“叩土笼”焖出来的最好吃。

(张秋伟摘自《广州日报》)

猜你喜欢

土块番薯柴火
叩土笼
不只是甜蜜的番薯
番薯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贼的藏身术
贼的藏身术
父亲的柴火 母亲的年
妈妈菜的柴米油盐——兼品二毛《妈妈的柴火灶》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烤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