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2-05-30练裕民
练裕民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学生的考试成绩已经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准则。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核心数学品质为教学目标,创建高效的数学课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带动学生数理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填鸭式”教学模式和题海练习策略,对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特殊个性,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疑惑,对数学知识不能全部理解和掌握,从而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教学效率降低。
(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现在是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多年的板书习惯,对多媒体教学不太适应,更多的是通过多媒体查阅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只注重丰富数学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扩展,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认真听讲。实践经验表明,学生通过多媒体学习数学知识比传统教学呈现出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现状
核心素养是指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而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学习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忽略了学生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没有很强的空间意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注重课堂提问,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問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重点,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
比如,在教授《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3)+(-1)=?教师让学生思考这道题的解题办法,学生刚接触有理数时,对于这道数学题很难理解,教师可以换一种说法:在班级足球比赛中,我们第一场赢了3个球,第二场输了1个球,求两场比赛班级的净胜球数。学生很快就说出“两个”。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正数代表赢球,负数代表输球的方式写出数学方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黑板上的方式。
(二)开展小组探究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开展小组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组织能力。小组协作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给予适当地引导。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更加抽象,需要有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才能理解,所以,通过小组探讨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对待数学问题的想法,取长补短,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比如,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探究,教师可以先出一些有理数加减法的题目,加深学生对之前知识的认知;然后再出一些有理数乘法的算式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如(-4)×3,(-4)×2,(-4)×(-3),(-4)×(-3),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数乘0会得出什么结果?学生们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可以发掘出有理数的乘法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之间的运算。
(三)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初中教师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时,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中发掘数学知识的存在,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比如,在教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找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使用。如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中,一共有12场,胜一场积1分,负一场减1分,教师在黑板上列出5个班级的比赛情况,让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算出班级总积分。学生通过互相探讨,根据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最后得出算式:胜场表示为X,总积分就是X+(12-X)。除了篮球案例,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一元一次方程,比如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电话计费问题等,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问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的建模思维,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有利价值。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根据数学课本内容,筛选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知识,以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数学思维空间和数学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时,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图形的空间思维,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平行四边形的视频或者图片,通过播放相关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图形空间,进而很容易发掘出这些图形的相同特性,然后教师再引入课本内容,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
(五)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有些数学知识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吸收掌握。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增加学生多种感官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等多种器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产生一定的数学空间概念,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学生的意见都不相同,有说直角三角形的,有说钝角三角形的。然后教师请几位同学利用量角器一起测量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测量学生会发现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都是180度。教师还可以让所有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三角形,学生出于好奇的心理,都愿意参与进来,在动手制作、测量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实现学生个性化教学
核心素养针对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对于数学来说,教师教學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思维创新和数学品质,让学生可以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顾及到所有学生的能力发展,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可以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进行分层设计,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数学发展。
比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时,由于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分成三个等级,初级作业可以是基本的方程算数题;中级作业可以是不同的练习题型;高级作业可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拓展练习。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初级作业,让学生掌握做题方法;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初级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中级作业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方程式的正确应用;对于学优生,在完成初级、中级作业的基础上,可以增加高级作业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拓展思维。在学生选择作业等级时,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选择某个作业等级,而应该遵从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等级。
(七)增加课堂评语的及时性
课堂评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对于学习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并指出学生具体的进步细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清晰的认知,进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数学成绩。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改正教学思想,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