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金融人踔厉奋发同心共筑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2022-05-30
编者按: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时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护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采取多层次多维度举措,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在独特生态系统、天然植被、热带雨林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本期特别策划,是以云南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结合各金融机构、各州市如何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需求特点,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展示全省金融系统在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取得的成效。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金融正以云南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为契机,不断推进金融支持生态产品的价值跃升,助力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添亮眼的金融“底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守护好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的殷殷嘱托,一直铭记在云南人民的心里。
云南地处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且倍受威胁的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为“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地区”及“印度-缅甸”三个地区的核心和交汇区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云南仅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却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物种种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50%,居全国之首。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便成为极其重要、无比光荣、造福后世子孙的使命和责任,写入了《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正确领会习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时指出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结果。生物多样性保护使地球充满生机,有助于维护美好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云南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印发实施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和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系列规划。颁布了全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腾冲纲领、版纳约定等纲领性文件。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一批生物多样性研究平台。编撰完成《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卷,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生态系统名录、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新物种新纪录种名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其中,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占红线面积的55.2%,构建了云南省“三屏两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施保护工程,让巧家五针松、西黑冠长臂猿、犀鸟等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和极小种群重新获得新生,曾经在滇池野外灭绝的滇池金线鲃,通过人工繁育成功,重新引入滇池,种群数量不断扩大。培养生物优势产业,打造“绿色食品”品牌,花卉、咖啡、坚果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全省认定和培育“云药之乡”60个、中药材种养植科技示范园140余家。开展生态旅游,黑颈鹤、滇金丝猴、亚洲象等已成为生态旅游名片,西双版纳野象谷生态旅游示范区、腾冲市银杏村等地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探索生态价值评估,2016年普洱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7429.9亿元,是当年普洱市GDP(514亿元)的14.45倍。截至2021年末,全省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70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回首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历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背后则屹立着无数云岭金融人努力奋发共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身影,全力运用金融力量守护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形成了信贷支持模式、政企与金融合作模式、PPP模式、债券支持模式、专项建设基金模式、融资租赁支持模式,不断加大对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支持。
信贷支持模式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项目,由于有旅游门票收入、特定资产收费权等稳定的现金流,金融机构以收费权质押、保证、担保等方式,给予信贷支持。如信贷支持石梯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梯村位于云南盈江县,地处伊洛瓦底江水系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截至2021年末,盈江县农商行、盈江县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向石梯村村民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533万元,用于农户搬迁建房;发放特色产业贷款480万元,支持生态观鸟产业和特色村寨建设;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创业致富贷款230万元,以林权作抵押,支持村民种植澳洲坚果、咖啡等经济作物。全村建成各具特色的鸟类监测点33个,通过车辆运营、背包送餐和门票等获取收入。2018年石梯村从“直过民族”村中脱贫出列,2019年其生态发展模式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典型案例。2021年,石梯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81元,比2014年增长了5倍。
截至2022年6月末,云南省生态农业贷款、生态保护贷款和生态修复贷款余额分别为217.2亿元、57.8亿元和44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44%和6.8%,三类贷款在云南省绿色信贷中的占比约15%。
政企与金融合作模式
政府通过统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及省市县三级配套财政资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按照“政府投保、保险公司理赔、受灾群众获益”的原则,政府投保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和森林火灾保险,年均投保保险1400万元,履行物种保护的政府责任。企业提供公益性捐款或是生态保护区运营资金,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人员支持。保险机构运用保险资金对野生动物肇事和森林火灾给予补偿,云南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试点,对因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居民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由保险给予补偿。2014年,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实现全省全覆盖。2011-2021年,由中国太平洋財产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共同对亚洲象肇事进行承保,实际保险赔付金额1.4亿元,有效维护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银行信贷资金发挥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及运营的支持作用,2018-2021年,累计对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发放贷款1.89亿元,截至2021年末,贷款余额1.51亿元。这一模式在亚洲象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三个州市的12个县市区的亚洲象得到保护。经过3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我国亚洲象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0头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头。
PPP模式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方将项目资金、市场机制、管理理念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实现了引资和引智的结合。社会资本方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实现项目在商业上的可持续。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就采用PPP模式,洱海生态廊道项目主要涉及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管网完善及科研试验地建设等工程,总投资99.43亿元。政府方出资7.97亿元,占项目资本金的40%,并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16亿元洱海保护专项资金作为项目运营补贴,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180亿元。社会资本方云南建设基础设施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1.96亿元,占项目资本金的60%。项目运营期27年,使用者付费收入预计约4亿元,包括游客服务站、婚纱基地、红线内广告特许经营和廊道观光带交通经营权收入等。银行融资79.5亿元,贷款期限30年,占项目总投资的79.96%。其中,农发行贷款50亿元,采用PSL贷款利率,国开行贷款29.5亿元,社会资本方为本笔贷款本金及前三年利息的50%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债券支持模式
债券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债务融资工具,具有成本低、品种多、规范性强等特点。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项目;作为承销商为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助力企业实现绿色项目融资;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投资,为政府部门项目建设筹集资金,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富滇银行支持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2018年8月,富滇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了35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票面利率4.48%,期限3年。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金额为8.89亿元,主要用于异龙湖环境治理、滇池底泥疏浚等项目。另外是地方政府专项债投资,富滇银行通过购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7亿元,支持临沧勐库大叶种古茶树—冰岛旅游景区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在2023-2031年期间实现冰岛茶制作、茶文化体验、停车位和配套用房出租收入合计约5.79亿元,以实现项目收益和融资平衡。
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模式
专项建设基金,为國开行、农发行在银行间市场定向发行专项债券筹集资金设立,用于支持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专项建设资金具有低利率(1.2%或是2.8%)、长期限、专项用于项目建设的特点。专项建设基金投资方式主要有股权投资和股东借款。股权投资主要通过股权方式为目标公司提供项目资本金缺口,多数专项建设基金采取该方式投入。股东借款以贷款方式向项目股东借款,贷款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投入指定项目。基金退出主要采取合同约定项目期限、投资主体分期回购的方式。回购主体为地方政府、被投资人股东和其他协商约定的主体,还款来源包括政府逐年纳入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和项目收益,由借款企业逐年归还。农发行重点建设基金支持大理水环境治理,2015-2016年,农发行重点建设基金支持大理水体治理项目3个,投入基金6.1亿元。其中,以股权投资形式投入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工程2.5亿元,期限19年;以股权投资形式投入剑湖环湖截污工程0.5亿元,期限10年;以股东借款形式投入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3.1亿元,期限10年。还款来源为州级和县级政府逐年纳入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由借款企业逐年归还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
融资租赁支持模式
主要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景区等作为承租人与融资租赁公司签订协议,融资租赁公司以租赁综合服务商的角色将承租人、银行、政府的各种资源实施整合,承租人向融资租赁公司交纳租金从而享有资产、设备等的使用权,全款付清后资产、设备的所有权再转移给承租人。融资租赁模式下,自然保护区、生态景区对资产的所有权为先租后买,可以减轻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压力。金融机构采用融资租赁助力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效益共行。普达措国家公园将景区的栈道、公路、游客服务中心等资产出售给平安国际融资租赁等多家公司,以3-8年的期限,按季度或半年度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到期由普达措公园进行资产回购。截至2021年末,融资租赁余额为2.7亿元。公园与社区建立了入股分红的旅游山庄运营管理模式,公园每年从运营收入中拿出1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近3700名社区居民的直接经济补偿和教育资助,并优先向社区居民提供园区环卫、巡护、特许经营等就业岗位。通过各类帮扶机制的带动,部分社区家庭的年收入达10万余元。
认真研判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金融机构仍然面临生物多样性项目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难融合,配套保障机制不完善,金融产品多元化不足等问题,下一步,云南金融人将以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首先,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政策框架。一是在绿色金融目录中提供更加明确、具体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项目清单,在设计货币政策支持工具时考虑支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在主权基金投资组合纳入对促进自然保护的投资标的等,引导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这些领域进行投资。二是将生物多样性因素纳入绿色金融和风险管理战略,并采取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效应,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对金融和价格稳定的影响。三是评估金融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金融体系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度,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并推动建立一套度量生物多样性和相关风险的指标体系。
其次,推动建立融资配套支持体系。一是推动完善生物多样性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的财政投入,出台包含风险补偿、担保机制、税收优惠等措施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扶持政策,建立生物多样性资金池,扩大风险补偿机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使用范围,分担金融机构信贷投入风险。二是推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发布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和企业名录以及融资需求,打通因缺乏项目、环境成本信息所导致的分析能力瓶颈,为信贷决策者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强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信息披露要求,充分利用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对生态信用好的客户给予优先授信、优先放款,对破坏生态环境、超过资源承载力开发等行为纳入失信范围。四是推动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让消费生态服务的地区、企业和个人为保护生态的经济活动买单。如,大力发展林业碳汇交易补偿机制,建立跨省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等。
再次,推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融合开发。推动加强对生态资源的整合优化,通过发展特许经营、生态旅游及文化产品、生态农业等,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投资价值。将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进行市场化嫁接,使其转化为可经营、自平衡的整体,缓解生物多样性项目融资难。运用科技力量、技术创新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发展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行业,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加强两山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
最后,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融资模式创新及相关风险防范。一是推动通过财政贴息、政府担保、基金投资、国际组织贷款等形式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项目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发行生物多样性主题金融产品,利用债券、保险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手段,支持地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是探索创新环境权益、生态补偿抵质押融资及可持续金融产品,建立以抵押、质押和保证为基础的多元化组合融资方式。四是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在项目筛选、尽职调查中纳入生物多样性影响减缓原则,包括避免、最小化、修复以及补偿在内的减缓层级方案。对重要生态、濒危物种区域和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不可扭转影响区域的项目实行排除。对绿色项目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的管理和适时监控,最大限度规避政策风险。五是借助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力量开展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帮助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识别风险和正确决策。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重大,云岭金融人坚守使命在肩,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持续用好金融力量不断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支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董娴 郁中平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