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究
2022-05-30邹银
摘 要:文章指出,高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保证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及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宣传工作,突出工作规范与指导,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的潜在价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为高中生身心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机构优化;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30-0034-03
引 言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总是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新时期的高中教育除了关注学生成绩,更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转化,使高中生心理整体健康成长。为此,学校需要创新有效的具体疏导学生心理的方法,打造全新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应用价值。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通过对现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现状解析,我们可知在多元文化、浮躁风气、不良言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正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为避免高中生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侵蚀,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必须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高中生的文化意识、品德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引领,使其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学校应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的重视,以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在以往教学时,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学生学科学习的综合实力,并没有过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恶化。由此可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教师需科学合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心理健康认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路径探究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为有效提升我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教师必须改变工作理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建构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高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体现出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价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了避免教师无法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当对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的心理教学培训,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师的育人理念,树立素质育人、品德育人、心理育人、文化育人等教育目标。教师还应主动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健全管理机制
1.完善组织机构
在完善组织机构时,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对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根据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组织机构进行合理优化,如监督部门、执行单位、领导小组、协作机构等。完善组织结构,可避免出现相互推诿问题,保证后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实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预期目标。
笔者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构建闭环的工作流程。为此,学校及相关部门需要不断优化组织机构,细化各个工作环节,对应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建构系统化、动态性的工作开展监督机制,围绕心理健康教育闭环流程,开展全面覆盖的监督,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的有效性。在完善组织机构的过程中,“一劳永逸”的错误思想不可有,教师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找到工作开展的不足之处,及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更好地解决高中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完善管理制度
(1)经费保障
在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时,学校及相关部门还应不断优化经费保障制度。只有在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支持下,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若工作经费不足,很多工作就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最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沦为形式。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阶段,学校上级部门应拨付专项经费,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2)待遇保障
在心理健康教育专员开展相关工作时,为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学校及相关部门需要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待遇保障,使心理健康教师能够获得相应的尊重与薪酬。例如,教师评职称时不可进行差异化对话,否则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发展,降低其职业荣誉感。在管理运行体系健全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对待遇保障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可行性。
(3)時间保障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时间保障机制,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时间无法得到保证,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和相关部门应给予时间保障和制度支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4)评估制度
为了有效落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教育部门不仅需要进行有效监督,同时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高中校园的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客观评估,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可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潜力,使教师全面成长,不断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三)突出工作规范与指导
1.丰富课程内容
在新时期,高中生的身心成长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价值,教师应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教师需要界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如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心理情绪等。在界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契合学生身心成长的一般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解决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诉求,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2.规范心理档案
为学生建构规范标准的心理档案,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变化数据的全面收集,如学生的学习变化、生活情况、个性特点、心理状态等,以保证后续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开展的可行性。
为了实现预期工作开展目标,教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每一位学生制作心理健康档案库,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成长信息、家长反馈信息、心理测评信息等,及时录入心理健康档案库中并保持更新。在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下,动态的信息库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预警,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精准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落实教师培训工作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水平,应切实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为此,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教师专业化培训应不断加强。对教师开展专项的心理学培训,能促使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为了实现预期工作目标,学校及相关部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组织教师前往专业的心理院校进行进修,拓宽教师的职业视野,夯实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在落实教师校本培训相关工作时,丰富多样的教学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培训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在具体培训阶段,并不是仅仅针对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专项的教育培训,而是需要对全体教师、校领导、管理人员进行心理教育培训,统一参与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保证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2.重视教师心理健康
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阶段,必须重视教师的心理素质,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通过对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解析可知,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职业倦怠、生活琐事等都会使教师心生烦躁,无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此,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当尝试建设教师心理咨询室,有效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作铺垫。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1.对新生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刚刚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学习科目、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部分新生往往不能快速融入全新的学习环境,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了保证新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应对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寻求帮助,从而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环境中。鉴于部分新生较为害羞且内向,在觉察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变化时,仍不愿主动寻找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干预,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阶段,学校应对新生的行为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根据心理健康预警指标,科学预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新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2.发挥心理社团价值
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合理发挥出心理社团教育工作价值,实现对学生集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使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实际心理社团相关活动组织筹办过程中,教师还应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心理社团中,让学生在参与心理社团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心态,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为了有效挖掘心理社团的工作开展价值,教师还应尝试构建地区级别的高中心理社团联盟,实现社团心理教育资源的整合,有效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笔者认为,新时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为发挥出校园文化的教育价值,学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
(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1.与家长合作
家校合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必须合理发挥家校合作的价值与优势。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为了不断提升家校合作水平,学校则需要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及时开展线上座谈会,提升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素质,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此,在家校全天候工作对接环境下,学校和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异常心理行为,并进行科学预判,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2.与社会合作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普及,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了保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学校应在适当的时机与社会机构合作,如在学生所在社区建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机构,并基于新媒体传播载体,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使学生与家长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动规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挥出校园与社会合作的价值[2]。
3.与高校合作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学校还应主动与高校进行合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较多,高中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衔接,有助于解决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的现实问题,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促使该地区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得到有序提升。
結 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例,简单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现实路径,旨在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优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新时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阶段,需契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不断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键.心理疏导身心协调: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构建[J].新课程,2021(41):41.
【2】安丽.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新课程,2021(41):93.
作者简介:邹银(1985.4-),女,江苏靖江人,任教于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