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传播效果评估

2022-05-30陆宇正王凌超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宣传工作网络舆情职业教育

陆宇正 王凌超

[摘要]宣传工作有助于加强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功能的认识,在提升职业教育形象方面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基于2012—2022年职业教育事件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传播效果发现,十年间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成效明显,宣传报道数量逐年上升,宣传方式突破传统传播模式,新闻门户网站成为主要宣传推手,但也存在事迹与观念类宣传占比低、公众关注焦点冷热不均等问题。面向新发展阶段,应确定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新功能定位,以提升形象引领职业教育新传播方向,打造多元传播媒介支撑的新宣传格局,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以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宣传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传播效果评估;网络舆情

[作者简介]陆宇正(1994- ),男,江苏无锡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天津  300350)王凌超(1994- ),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浙江  杭州  310058)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2022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职业院校学情学力调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G202203,项目主持人:曾天山)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20-0022-08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的类型身份揭示了其对提高个体技能水平、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属性。产业升级对劳动者技能水平要求高,若减少个体受到的职业教育机会,将使其无法适应岗位的新要求。美国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更是提出三元智力理论,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了学理基础。接受职业教育对科学开发学生不同专长,降低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盲目试错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职业素养,从而增强其对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领悟力。可以看出,部分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参与职业教育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出现了学科漂移现象,而其根源在于普通院校形成的以“学科神话”为逻辑的教育场域过于强大,致使职业教育生存空间受限。“在我国,2008年、2011年、2013年、2017年的城市中等职业教育选择比例分别为44.63%、32.48%、36.21%、35.31%,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选择比例分别为29.49%、21.57%、30.00%、33.02%”①,均低于經合组织国家(OECD)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毕业生占比均值。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以此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更是将“提高质量”与“提升形象”作为两大主要任务加以重视。因此,进行切实有效的职业教育社会认知宣传引导,鼓励全社会认识并选择职业教育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形象,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是一种向社会公众传播职教信息,鼓励人们正视职业教育价值,或影响人们选择职业教育的传播方式。在我国类型教育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带有明确目的,并在操作实施中体现出一定的传播学特质,遵循传播学规律。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有助于加强社会各界了解职业教育功能,对公众选择职业教育具有导向作用。教育网络舆情热度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职业教育的客观反映,因此网络舆情反映了公众对职业教育事件持有的社会态度,是与职业教育形象密切相关的信息来源。随着数字技术的升级,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不同意见变得易如反掌,而发布微博动态被网民频繁地应用于网络舆情之中,使之成为职业教育舆情传播的重要手段,值得学界重点关注。

近几年,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已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提升策略等主题上,定性研究偏多,鲜有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从网络舆情视角出发,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评估,以期为提升职业教育形象提供对策建议。

二、研究概念与理论基础

为有效开展实证评估,本研究首先通过议题切入、问题确定、框架构建以及方法锚定,厘清传播效果评估研究的概念与基础。

(一)宣传工作:提升职教形象的重要议题

教育宣传工作的本质是教育意识形态的传播,它是一种带有倾向性和目的性的传播手段。我国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与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相生相伴,由于当前职业教育逐渐发挥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功能,因此愈加需要将这种正向认知和理念传播给公众,使提升职业教育形象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目前,有关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研究既涉及狭义上对职业院校宣传的思考,也存在于广义上对职业教育类型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特征树立与弘扬手段的分析。本研究提取“2012—2022年国家政策与法律”②中关于职业教育宣传的具体要求,发现党和政府将关注重点摆在活动宣传、事迹宣传和观念宣传三个维度上。

在活动宣传上,研究者对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进行了综述。刘红认为,职业教育活动主要通过开放职业学校、企业、技能赛场等不同场域,让社会各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悟工匠精神、领略职业教育魅力。在事迹宣传上,研究者呼吁加强对职业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宣传,转变公众的观念。沈有禄认为,除了职业教育活动周外,各地还可开展“讲好职业教育故事”活动,突出优秀职业学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经历、大国工匠优秀事迹的宣讲,以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在观念宣传上,研究者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宣传强化的持续性。许宇飞认为,要强化宣传力度,促使不同群体树立客观正确的职教观念,保证职业教育有效融入社会活动。

(二)传播效果:既是问题也为分析框架

职业教育宣传者可从职业教育事件的维度和范围两方面来设计宣传内容。从维度上看,多方面宣传职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认知,降低就读选择中刻板印象的影响;从范围上看,网络口碑传播理论认为,多平台的宣传方式将形成低廉但可信的宣传结果,迁移至职业教育宣传上则说明多种宣传手段或媒介可以提升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信任感与认同度。

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刺激后所产生的不同程度反应,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各方面所发生的某种变化。本研究受社会学框架理论的启发,认为传播效果不仅是学界研究的问题,更是帮助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认为,社会公众由个体组成,个体会把真实事物等同于對情境的定义,这既是个人关于事件的主观解释,也是可以将社会真实转变成主观看法的关键依据。因此,本研究以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手段深入评估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传播效果。

(三)网络舆情:传播效果评估的切入点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认为,“对人类群体或以群体名义行事(公共事务或活动)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③,可见舆论包含着群体性、观念性与影响力。而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世界舆情主体对社会问题产生和持有的不同社会政治态度,是社会舆论的表现形式之一。网络舆情往往以网络为载体,以相关事件为核心,由各种情感、态度、意见、观点表达、传播与互动杂糅而成的集合体。在网络舆论中,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评价,评论话语透露出的态度或语义都是职业教育形象的组成部分。信号理论在社会组织的形象、影响力等方面的形塑上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为职业教育形象系统化提升提供了启发。信号所披露出某一组织的良好发展信息将会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从而改善组织的社会形象与声誉,进而促进组织吸引力与自身价值的提升。

将上述理论迁移至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正向的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可以向外界传递其社会形象的良好信号,减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在网络世界的舆论公信力,进而提升职业教育在招生、办学、育人等方面的形象。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对现实中的某一焦点问题发表看法,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的表现形式,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情具有更强的影响力与更广的传播范围。因此,网络舆情成为塑造职业教育社会形象与吸引力的手段,也是本研究评估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效果的主要数据来源。

三、网络舆情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本研究以2012—2022年主流新闻媒体的职业教育宣传报道与新浪微博用户转发和评论的文章为研究样本,采取数据支撑下的量化研究与语义支持下的质性研究相混合的方法开展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多构面的信息维

由于本研究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传播效果情况,因此采用目的性抽样中的一致性抽样方法。结合前述的理论研究,本文以“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国工匠进校园”“高素质劳动者事迹”“尊重劳动”等为关键词(见下页图1)收集整理了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等新闻媒体自2012年11月8日至2022年5月21日期间发布的职业教育宣传报道,以此作为信息源。综合职业教育事件的社会关注度与影响力,选取了若干热点事件和政策法规作进一步分析。

由于公众是网络舆情的核心主体,当网络舆情发生后,网民会关注舆情主体的相关信息,并试图了解事件真相。截至2021年12月,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5.73亿,是中国网民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因此本研究将新浪微博作为另一数据源,对选取的热点事件及政策法规进行相应的关键词搜索,对抽样选取的数据进行自媒体环境下“职业教育宣传工作”话题的网络舆情研究。

(二)数据采集:多源流的数据量

不完整的数据采集势必会影响传播效果评估的信效度,也会制约数据支撑下的职业教育宣传工作评价,因而覆盖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是数据应用与传播评估研究的关键要素。结合美国教育传播学家斯伯克特(Spector J.Michael)对于教育传播评估的操作步骤,本研究数据采集与分析过程按“四步走”进行:一是关键词搜索,以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信息源构面为基础,按照关键词进行网络新闻与网页报道数据的采集;二是事件提取,按舆情热度选取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事件;三是信息采集,根据相应关键词采集新浪微博的转发与评论信息数据;四是舆情分析,通过质性分析软件,对采集的微博信息进行中文分词和语意判断,获取职业教育的舆情分析数据,并展开系统分析。

(三)数据处理:多手段的支撑性

由于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传播效果评估是基于网络舆情数据进行的客观数据分析,因此本研究将真实的职业教育事件分解为可观测的数据变量,研究代表总体的样本以及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有两个主要阶段需做详细说明:第一,数据采集阶段。本研究主要利用八爪鱼采集器采集相关数据,该软件标准库庞大,可帮助处理包括网页浏览器、电子邮件、HTML等与系统有关的操作,能满足本研究的数据采集要求。第二,数据处理阶段。本研究借助人工干预,使用Excel和Nvivo软件整理网络舆情数据,按照研究内容的分类框架,对不同的研究维度进行识别、归纳、编码、统计和描述分析,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及清洗。

四、对传播效果评估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网络舆情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总结出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四个研究维度,它们能较好地囊括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传播效果。

(一)舆情事件趋势:宣传报道逐年激增,活动宣传成为主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主轴,以加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为着力点,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助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收集了2012—2022年主流媒体网站职业教育宣传报道共计11553篇,凸显了教育宣传部门做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决心。通过梳理宣传主题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对宣传的重视一以贯之,以“政策”“意见”“战略”“法律”等在内的52个政策法律类关键词的宣传报道数量达2852篇,占24.69%,可见,越是对职业教育具有方向引领性、规格越高的政策,越强调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受到的宣传与重视程度也越高;二是就宣传报道的文本表述而言,职业教育宣传报道多以“活动宣传”“院校介绍”等为主要表述内容,达5454篇,占47.21%,凸显出职业教育活动宣传的重要性,而事迹宣传与观念宣传占比偏低,分别为29.97%、17.78%。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宣传报道呈倍数增长趋势,2012—2021年职业教育宣传报道的年均增长率为23.05%,其中2020—2021年的增长率最高,达44.09%,其间也伴随了相关舆情压力的急剧增大。根据年均增长率的估算与修正公式,到2022年底在主流媒体网站上,我国职业教育宣传报道数量预计将达到2789~3800篇,即在2022年5月21日以后职业教育宣传报道仍存有1695~2706篇的增长空间。

(二)公众关注焦点:不同主题冷热不均,舆论源头主题交杂

本研究将采集的新浪微博转发与评论数据按舆情热度进行排序,每年度选取了排名前三的舆情事件作为本研究的基础事件。首先,从舆论文本的结构组成上进行分析,所收集到的材料文本内容相对零散,但觀点性表述较多。以超20万次播放量的某条关于“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主题博文的评论为例,有评论者认为限制职业教育的症结在于学校所培育的人才无法适应企业的真实需求。也有评论者指出,职业教育需要头部企业和人才参与,并建议以相对较弱的高职院校为抓手进行教育改革试点。从舆论文本的结构上看,评论者对职业教育的观点相对聚焦,能够从问题、策略、主观感受、事件描述等方面表明个体认知。由于撰写与发布微博评论的过程不受形式限制,公众可直接针对职业教育的某一议题进行在线文字编辑和发布,不受布局结构的影响,在文本的表达上出现随意化或情绪化评论的情况也相对较少。其次,从评论收集的结果上看,公众重点关注的职业教育事件主要聚焦在“政府工作”“政策解读”“教育质量”“求职就业”等主题上。从十年热点事件来看,“政府工作”“政策解读”“教育改革”“模式探索”等主题的职业教育事件较多,该类信息主要由热门博主进行发文或转发,这一类博文的转发、评论与点赞数量也相对较多。而职业院校官微或自媒体发布的“院校介绍”“求职就业”等相对微观的博文则热度不高。从上述出现的“宏观热”“微观冷”现象中可发现,十年里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存在主题上的冷热不均问题,这也使得公众对重大职业教育事件采取高敏感状态,但对与社会息息相关的教育问题则显示出了漠然态度,“聚宏拒微”现象依然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体现。

研究数据表明,与职业教育事件相比,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出台与法律实施更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共有258家新闻媒体报道或转载过有关职业教育政策法律的相关信息,其中对该类信息关注度最高的官方微博为“新浪职业教育”,平均每年报道政策法规类博文142条。但类似的官方微博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事件进行无差别发布,可以看出类似的宣传媒体对政策与法律的舆论导向也存在盲目性与跟风性。

(三)宣传媒介特征:传播模式转型升级,门户网站成主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宣传渠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相关报道传播不再依靠传统的报纸、期刊以及广播电视。党和政府一方面积极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通过政府网站、电子政务平台等渠道及时有效地发布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也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提高政策法律及其解读传播的效率。本研究整理多个宣传媒体发布的职业教育宣传报道发现,中国新闻网、大众网等新闻门户网站以其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新闻阅览的便捷性以及在公众中的熟知度,在职业教育政策法律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依据职业教育宣传报道量,门户网站排名前6(见图2),其在普及力度和影响范围上有着更强的优势。对职业教育宣传报道量的监测数据显示,新闻门户媒体和地方门户媒体的介入使得职业教育政策法律与各类事件的传播渠道被大大打开,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并且门户网站在其中占据的份额较多,参与的媒体数量和类型大大增加,在提升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向公众传递了正向的职业价值观。

(四)职教宣传规律:遵循传播发展轨迹,扩散呈现涟漪效应

根据组织行为学大师赫塞(Paul Hersey)的生命周期理论与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Niklas Luhmann)提出的传播双重偶然性,重大网络舆情的传播发展轨迹将经历“酝酿潜伏期—发展爆发期—衰退弱败期”三个阶段,且网络舆情会呈现出泛化倾向,两者结合便体现了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开展中信息传播的“涟漪效应”。一方面,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符合传播学原理,相关报道遵循“爆发—衰退”的宣传规律。职业教育事件的网络传播与舆情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传播规律,并且与舆情演进的三阶段过程相符合。同时,职业教育事件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涉及求职、就业、加薪等公众利益,与政府、企业、行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公众除了对职业教育事件本身关心外,其他利益相关者与事件的关系以及对该事件的态度同样会引发关注。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宣传报道也具有泛化倾向。由于网络社会由多种力量混合而成,很容易促使突发事件在网络讨论中出现偏离化、反转化或扩大化的特征。对新浪微博的舆情事件分析发现,职业教育政策法律在宣传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议题泛化问题。如网民在微博中讨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普比大体相当”规定时,鲜见针对政策规定颁布与实施的效果进行评论,而转移至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中职学生素质、中职教师教学能力、中考制度等其他维度,使职普协调发展议题难以得到全面客观的评判。概言之,网络世界的庞杂性决定了问题讨论过程中的对话错位,不同个体固守差异化的价值观念,使得问题讨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也导致了双方对话机制的不平衡性,致使话题的讨论出现严重分歧,并在“爆发”后逐渐走向“衰退”,而职业教育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也在这种涟漪效应中逐渐得到负向消解。

五、对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建议

高品质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部署与实施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子系统,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形象与吸引力,是我国职业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举措。通过加强正面宣传,挖掘宣传基层和一线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对弘扬时代风尚、提高人才社会地位有极强的助力作用。

(一)旧题新审:确定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新功能定位

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承担着在职业教育和社会公众之间架起信息桥梁的重要职责。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职业教育对接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程度有待提升,职业教育各类主题事件的宣传形式与推广路径要进一步拓宽。此外,高等教育扩招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提高,劳动者对自身发展需求也逐渐提升,公众希望接受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得到更多职业教育信息。

面对新要求,需要重新审视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传播定位,明确职业教育究竟要宣传什么、为何要宣传、如何提高宣传质量。一直以来,教育宣传工作都在发挥教育文化的引导功能,提高公众的教育认知,但有时也存在“过度渲染”“标题党”等问题。当选择或接受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一种“自贴标签”“自贬身价”的行为时,厘清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定位就显得尤为急迫。面对新发展阶段,确定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功能定位首先要增强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一方面,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职业院校办学建言献策的意识。另一方面,加强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监管力度,完善人才发展的各类制度,让人才成长成才体系更加透明化。另外,教育宣传部门需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的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宣传工作管理组织保障体系,构建职业教育舆论的智慧化预警机制。

(二)理念先行:以提升形象引领职业教育新传播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得以施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生了大量从社会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等视角讨论职业教育形象的研究,大部分研究沿袭着学界的传统思维,聚焦于宏观研究,试图从质量角度破解限制提升职业教育形象的难题。然而,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形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而言,维护社会公众的良好口碑应是主要关注的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与民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教育类型,对内应强调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民生产劳动的结合,重视技术技能对提升生活质量、增加生活幸福感的投入度与帮助度;对外应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挂钩,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让更多技能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牢靠的基础。

根据职业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定位,职业教育开展宣传工作时应具有“甲方思维”,将传播方向转变到公众立场上,以提升职业教育形象为导向,发展新传播方向。站在公众的立场上,职业教育事件的传播方式应是公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且便捷的。因此,教育宣传部门应摒弃单调化、简单化的宣传手段,积极促进“短频快”信息的流动,调整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与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之间的互嵌关系。而面对本研究结论中出现的“主题内容交杂”“舆论导向不明”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各类媒体平台保持正视且相信职业教育的积极心态,不把贬损职业教育作为博取流量的工具手段,推动舆论的正确走向。

(三)渠道疏通:打造多元传播媒介支撑的新宣传格局

互联网信息传播给公众带来便捷高效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会使舆论事件快速发酵、扩散,可能造成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紊乱和失序,进而影响职业教育形象的塑造与提升。舆论导向是把握公众对职业教育态度的切入口,是塑造职业教育形象的重要起点。相较于传统媒体,各类新闻网站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大众性、传播性。职业教育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要善用多元化的传媒平台,重视媒体对职业教育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教育宣传部门要善于填补职业教育的信息真空,通过官方网站、新闻门户网站等平台广泛宣传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个人优秀事迹等,让公众深入了解职业教育,认同职业教育,并自觉选择职业教育。发挥融媒体优势,构建职业教育的全媒体宣传矩阵,即通过电视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媒体等平台开设定向定期定投的专题专栏,密集性发声,用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打造职业教育宣传新格局。促进职业教育与媒体融合,构建“传媒+职业教育”的全时空宣传平台,实现改革实践和宣传活动相互促进。职业教育宣传工作被部分人认为是一种“附加服务”,这也是许多网络平台、新浪微博博主、微信公众号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合并式宣传”乱象的主要原因。为此,职业教育宣传工作还应结合自身特色,与普通教育区分开,借助地方媒体优势,突破时空限制,打造跨方位、多平台、全天候的覆盖式媒体宣传,打造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独特性。

(四)技术支持: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新发展路径

在网络舆情深刻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动向之时,分析如何进行职业教育领域的网络舆情引导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开展的题中之义。美、英等国在生涯和技术教育月、学徒制周等活动的宣传与舆论导向上相对成熟,可以参考,但社会行为与文化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与周围环境与本土因素息息相关,切不可生搬硬套。职业教育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实现的关键在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给予个体表达空间,让理性的思想与意见汇聚成社会共识,并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监督与评估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类网络媒体在信息获取、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中起愈加明显的作用,如今职业教育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必须面对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教育事业相结合,实现职业教育舆论引导方法的创新。一方面,教育宣传部门要站在职业教育内部角度,认识到诸多要素与舆论导向之间相互影响和博弈的作用,明确教育政策、办学质量、师资队伍、学校生源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认知产生的影响,使宣传方案具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舆论引导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正面积极的职业教育事业宣传主题为主要发展方向。

綜上,面对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既面临机遇也将迎接挑战,若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宣传效果,对我国职业教育形象形成良性推动,必须做出适当调整与转变,使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生态中的新常态。

[注释]

①祁占勇,何佑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城乡个体回报率变动研究——基于2008—2017年CGSS的实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2):125.

②选取的政策与法律包括201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

③(美)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3.

[参考文献]

[1]张川川.“中等教育陷阱”?——出口扩张、就业增长与个体教育决策[J].经济研究,2015,50(12):115-127+157.

[2]张丽.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20(4):67-70.

[3]陈正江,梁帅.多源流理论视域下“双高计划”政策过程考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170-173.

[4]刘红,涂三广.改革开放四十年 产教融合育工匠——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5-16.

[5]沈有禄.初中生中职升学意愿的差异分析——基于对“三州”地区21531名初三学生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1(1):165-172.

[6]许宇飞,罗尧成.职业教育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探求——基于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20(12):22-25.

[7]史文晴,李琪,唐帅,等.中职学校企业工作背景教师从教动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5):37-44.

[8]余珊珊.自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的口碑传播模式解读——以微信公众号“新华社”为例[J].东南传播,2019(2):118-121.

[9]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93.

[10]陈梁,袁聪医.“现在”还是“未来”?基于时间框架、未来结果的考虑与自我效能的体育锻炼健康传播效果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4):5-14.

[11](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黄爱华,冯钢,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3]郭小安,滕金达.衍生与融合:框架理论研究的跨学科对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7):46-53.

[14]王思薇,姜黎黎.ESG表現对中国煤炭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1,41(3):66-71.

[15]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5-8.

(栏目编辑:黄晶晶 袁慧)

猜你喜欢

宣传工作网络舆情职业教育
新时期党委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宣传工作的对策
试论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及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