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岁月与时光,都在这本杂志里

2022-05-30双胞胎伊莲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10期
关键词:挚友团团趣事

双胞胎伊莲

《婚姻与家庭》给我留了一个窗口,让我自由呼吸,让我尽情歌唱。

我认识《婚姻与家庭》杂志很久了,结婚后就经常读,被里面各式各样的女性力量所吸引,比如恋爱的态度、婚姻的智慧和生活的勇气。当时,我只是单纯地喜欢看精美的图片、走心的内容,和朋友们分享杂志里面的故事,感悟人生道理,却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成为这本杂志里面的人。

2002年,我的双胞胎女儿团团和圆圆出生,生活一下跌入屎尿屁和奶粉的漩涡里。我一边苦苦挣扎,一边在博客上记录一路狗血的育儿生活。我希望自己不要忘记,将来我的孩子也不要忘记,那些艰难的岁月,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

我不想上网诉说那些不幸,也不想带节奏主张依靠老人帮忙带孩子求生存,只是倔强地以自己的方式顽强奋斗,并且调侃那些与众不同的遇见,不妥协、不卖惨,喜怒笑骂生活。

孩子们上小学时,有一天,我收到《婚姻与家庭》编辑的邀请,让我写写双胞胎女儿团团和圆圆的故事,没有过多限制,只要求真诚和生动。从此,我就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确切地说,是毫无心理负担的情感表达。

我和《婚姻与家庭》相互成全,就像是老友,平时无需寒暄与客套,只是每个月交一篇稿子,随心所欲,没有规定主题,不需要讨喜,不需要追逐潮流,记录真实生活即可,那是一种怎样的舒适状态啊!

我和《婚姻与家庭》互不打扰,找到她,她就能给我提供畅所欲言的场地;对我而言,她反而变成一个读者,能静静地读我,懂我。

每个月,我都会如约收到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杂志。里面有我写的稿子,有我笔下的生活,有两个孩子的日常趣事,有对婚姻的感悟和思考。无论我住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还是后来迁居南方,每个月都会收到一本样刊,连续很多年。

我一本杂志都不曾丢弃,就连搬家时,也把所有杂志一并搬了过来。她是我的挚友,我走到哪兒带到哪儿。

团团和圆圆的童年、少年时光,都记载在《婚姻与家庭》杂志里。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孩子们长大了,我就把多年收藏的《婚姻与家庭》送给她们。让她们记得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还有我们一家四口一路走来的喜怒哀乐。《婚姻与家庭》是一种珍贵的纪念,是我们幸福的见证人。

感谢《婚姻与家庭》给我这个双胞胎妈妈畅所欲言的机会,分享生活趣事,分享育儿观念,分享普通人的小故事。如果说,我的生活是一部电视连续剧,那么《婚姻与家庭》就是一个舞台。她给我留了一个窗口,让我自由呼吸,让我尽情歌唱。

一直想说感谢,一直没有说出口,《婚姻与家庭》对我来说就是一位挚友,安静地懂我、支持我那么多年!

如今网络文学发达,纸质媒体已经不多了。《婚姻与家庭》依然坚守着一方净土,书写人间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这便是最稀缺的精神家园吧。

现在,我在网上写微博,用得最多话题词条也是“婚姻与家庭”。看似凡俗的日子,里面却有大学问。想把日子过好,需要动脑,需要《婚姻与家庭》这种精神食粮。

一晃儿,我的团团和圆圆已经长大了,去年考上大学,开始崭新的生活。我觉得,可能再没有人比我更能表达对《婚姻与家庭》的特殊感情。我写了十几年双胞胎孩子的日常生活都在这本杂志里;我也和这本杂志一起成长,视她为挚友。我真心希望,她能一直在,一直陪伴我!

猜你喜欢

挚友团团趣事
秋天的落叶——深切缅怀挚友魏廷格
意外挚友
团团很忙
郊狼挚友争夺战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团团好担心
谁把团团弄哭了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街头趣事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