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幸福而争吵
2022-05-30贾方方
贾方方
本期带您一起读的书是《如何正确吵架》。
在传统观念中,“我们从没吵过架”可谓对一段婚姻的最高评价,而这也成了很多人经营婚姻的至高目标。然而,这本书却颠覆了人们对争吵的固有印象。
本书作者莱特夫妇研究婚姻问题30年,他们发现,一味回避争吵非但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反而会失去共同成长的机会,在你好我好的假象中消耗彼此的爱与信任,对亲密关系造成损害。而适当的冲突非但不会伤害感情,反而会拉进伴侣之间的关系,因为争吵是夫妻双方增进了解的重要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彼此最深层次的渴望,看见各自行为背后的限制性观念和未解心结,对另一半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如果说相互吸引让我们怦然心动,那么,彼此了解则会让我们更加深爱。
当然了,架也不能乱吵,必须要负责地吵。只有掌握正确的吵架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吵架的积极作用。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该书的核心内容:为幸福而争吵的模板。该模板共含有6个技巧,我将通过概念+案例的方式一一介绍。
唤醒渴望:发现需求,遵从本心
我们为什么会争吵?因为内心的渴望没有被满足。注意,这里所说的渴望和想要是两个概念。“想要”是具象的:“你就不能早点儿回家吗?”“渴望”是宽泛的:“你能对我多上点心吗?”前者针对的是某一件事,解决方案只有一种:对方必须早回家,否则就会一直吵。后者考量的是深层次的需求,解决方案更加多元:条件允许就早回家,不允许的话,提前打电话报备或晚归时带一份礼物,当伴侣感觉到被重视,能否早回家就不那么重要了。
如何发现内心的渴望呢?作者建议在争吵后问自己3个问题:发生了什么、我想表达什么、我真正想要什么。针对最后一个问题,作者给出了一个句式:“我想要……这样就能……”
举个例子。妻子无法忍受丈夫回家很晚,在又一次争吵后开始复盘—发生了什么:“他又回家晚了,理由还是忙。”我想表达什么:“我很委屈,为什么他不能体谅我的孤独和不安?”我真正想要什么:“我想要他早点儿回来陪我,这样我就能感到安全。”妻子将自己的感受和渴望如实分享给丈夫,跳出回家早晚的死循环,更多解决方案随之显现。
紧密互动:公平争吵,积极相处
有人会说,就算表达了渴望,也未必会被满足,没准还会引发更大的冲突。 没错,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为了满足渴望,双方势必会紧密互动。
那么,如何确保互动不破坏关系呢?作者给出了7个原则。为便于操作,我将其进行同类项合并,归结为以下3点。
预设对方是出于好意,突出积极面,弱化消极面。
伴侣是爱人而非敌人。在这个前提下,多些积极表达,少些消极表达,争吵才能够更有建设性。
比如从否定到肯定:“你就是把工作当借口,根本不在乎我”变成“我知道你很累,但回来这么晚,我真的很担心”。再比如从指责到理解:“我绝对干不出这种不守约的事”变成“我知道你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处理”。
每一方最多对现状承担50%的责任,双方都对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承担100%的责任。
一个巴掌拍不响,争吵发生后,要问问自己:“我有什么责任?”比如他先说了难听的话,而我得理不饶人。吵架是为了幸福,而幸福人人有责,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何达成?”比如想让丈夫多顾家,妻子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出具体实施方案。
争吵的目的是有所收获而非表达反对,一定要保持坦诚、承认事实。
吵架不是为了证明对错,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足,主动袒露自己的软肋、雷区。我们可以试着这样说:“你说得对,我就是爱耍小脾气。”“我最怕别人说我父母如何如何,你以后可以不说吗?”有时候不需要太多技巧,只需要一句“你说得对”就能结束争吵。
揭露问题:学会反思,解开心结
如果仅围绕某一件事进行流于表面的互动,那么,下次一定还会因为同一件事争吵,因为行为背后是限制性观念和未解心结,根源不解决,症状就不会消失。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看到争吵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引发了争吵?
不能按时回家时,丈夫通常会提前告诉妻子,但难免会有忘的时候。这时,妻子就会暴跳如雷。丈夫晚归固然让人生气,但很明显,妻子的反应有些过激,与当下的事并不吻合。这时,妻子可以问问自己:
以前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有,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身边,理由是工作忙,可他总有时间陪哥哥,这让我很受伤。”
这是限制性观念吗?触发了哪些未解的心结?
“是,我觉得不准时回家就是不爱我。当丈夫晚归时,儿时的体验被激活,我再次感受到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有什么新发现?
“我不是对丈夫不满,而是对父亲有怨言,但他们毕竟不是同一个人。而且,那时我很小,什么都做不了,现在长大了,可以勇敢地表达需求,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满足自己,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解放自我:转变观念,积极行动
建立关系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合适的伴侣,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合适的伴侣。所以,当发现行为背后的限制性观念后,我们就要转变观念,打破旧规则。
首先,对限制性观念进行赋能。
比如将“我不讨人喜欢”赋能为“我很招人喜欢,伴侣会喜欢我真实的样子,我不需要处心积虑才能得到爱。”再比如将“我无法得到足够多的东西”赋能为“我拥有很多资源(时间、金钱、爱、精力)”。
其次,行动起来。
比如认清自己的恐惧,勇于打破平衡—可以问问自己是否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些事?比如觉得乖巧懂事才会被爱,所以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件件小事积累出大大抱怨,某天突然爆发。那么,可以就此提出问题,和自己、伴侣好好谈一谈。
再比如重视小事,表现真实的自己—卸下伪装和防备,表达最真实的想法,不开心就表现出来,需要什么就开口去要,有什么都及时沟通,这样才不会把情绪积压在心底,最终导致毫无防备的大吵或冷战。
重建矩阵:重塑思想,改变关系
打破旧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有时我们会被新模式吸引,但更多时候又会忍不住退回到旧模式,甚至会对新模式产生本能的抗拒。为此,我们必须不断解放自我,反复练习,创造新的赋能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
关注积极的事:比如把“我不值得被爱”赋能为“我值得被爱”,有意识地关注新观念带来的好处和变化:虽然今天他回家还是有点儿晚,但他提前给我打了电话,他在努力表达对我的爱,我感受到了温暖。
退回旧模式时,重复前面4种技巧:两个人又一次因为丈夫晚归发生争吵,妻子要找出内心的渴望,和丈夫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新的模式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加固。
制定战略,使用“如果……就……”句式:比如“如果我感到我爱他,就深情地拥抱他。”“如果他对我表现出积极的关注,我就要注意到这一点并沉浸其中,把它作为自己被爱和有价值的表现。”
坚持行动:致力于变成更好的我们
用進退废,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深度刻意练习,不断挑战旧模式,不断练习为幸福而争吵的模板:唤醒渴望—紧密互动—揭露问题—解放自我—重建矩阵。只有直面恐惧,不断挑战自我,才能最终迎来蜕变,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让这段关系充满爱。
分享了这么多吵架技巧,是不是意味着技巧到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当然不是。
不管什么理论,也不管有多少技巧,践行的前提都必须是坚守彼此相爱的初心,牢记为爱付出的使命,唯有此,才能真正做到越吵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