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秋季养生
2022-05-30王维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传统医学认为,节气更替变化影响着人类脏腑功能活动、气血运行、机体变化等,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体脏腑、气血会随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年中节气更迭,人体阳气也随之有升、浮、沉、降节律,脉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等规律。不仅如此,《黄帝内经》还从人体的脏象、经气、舌象、脉象等多个方面描述其随二十四节气变更而产生的生理性改变。现代中医理论也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们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
二十四节气蕴藏在一年四季中,与中医养生所强调的“顺应四时、顺时养生”相统一。这里的“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4个季节。因此,根据四时变化规律,调整人体节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现正值秋季,秋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天气渐凉,阴寒之气渐盛,自然界呈现收藏状态,人体养生应注重养“收”,顺时滋阴潜阳,以此生化气血。所以,中医常说的“秋收冬藏”中的“秋收”并非是指收庄稼,而是指收养气血、津液和心神。具体如何做呢?这就要从秋天的气候特点给人体带来的影响说起了。
秋燥
中医讲燥邪易伤肺、伤津,容易出现口咽干燥、唇鼻干涩、干咳少痰、舌苔少津等症状。
秋燥又有温、凉之分,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天气逐渐转凉,燥与凉结合,称为凉燥。
此时,饮食上宜少辛增酸,可多食清润之品,如乌鸡、银耳、芝麻、莲藕、核桃、花生等,滋润脏腑,养阴生津。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等食物。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苹果、白果、核桃、胡萝卜等。
中医认为酸味可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故可适当吃些柚子、山楂等酸味食物;应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葱、姜、韭菜等辛辣食物,避免化热生火,加重秋燥。此外,还应戒烟限酒,忌暴饮暴食,注重养护肺脾肾。此外,大量生食瓜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脾胃虚寒者应该少吃。
推荐膳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
秋乏
入秋之后,天气渐凉,人体开始进行自我调整,各种生理功能渐趋平衡,但由夏转秋后,机体在夏季时损耗的阴津未恢复,于是不少人感到四肢无力,精神不佳,倦怠,睡意绵绵,呵欠不断,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这些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缓解秋乏,可从生活起居上进行调整。进入秋季,我们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注意不要熬夜,建议晚上10点入睡,早上6点起床。中午休息时间还应睡个午觉,但时间不宜太久,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补偿夏日的消耗,同时可适当饮用茶、咖啡以醒神。注意不要大量食用过硬、过凉、过黏之品,以及难以消化的肉类食品,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秋乏。
秋高气爽,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可适当开展一些健身活动,如八段锦、散步、瑜伽等,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消除“秋乏”。
另外,中医认为,秋乏是一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之间秋乏不能解除,可到正规医院找中医师开具健脾益气的中医药,進行调理治疗。
秋愁
进入深秋,秋风萧索、草木枯黄,大地了无生机,容易引起悲伤、忧郁的不良情绪,特别是一些老人,退休独居在家,常会引发凄凉、垂暮之感。还有一些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时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秋应于肺,在志为忧。”秋主肺,情志对应忧伤。中医认为忧虑、悲伤的情绪会影响肺脏的宣泄。长期忧伤、悲郁就容易伤及肺脏,导致肺气运行失常,《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因悲伤肺的例子。所以,秋季要注意收敛神气、调畅情志,保持平静宁和的心态。首先,要懂得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其次,可以选择和亲朋好友登高望远,多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情志。还可以听听音乐、绘画、写写书法,以安神宁志,舒缓情绪。
秋冻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春捂秋冻”一说,什么是秋冻呢?秋冻是指秋季气温凉爽的时候,不要过早、过多地添加衣服,适当冻一冻可以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逐渐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秋冻本质是一种耐寒锻炼,但并不代表要你挨冻。
一般来说,气温在20℃左右时,才可适当秋冻。穿衣最好是以外出感觉到微微凉意为宜,这样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不过,对于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群,比如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老寒腿患者等人群要慎重秋冻;老人、小孩和体弱者等抵抗力相对较差的人群则不宜秋冻。
此外,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进入深秋,接近初冬,则不建议秋冻。深秋季节,天气由凉转寒,人体阳气会转向收藏,自然界生机闭藏潜伏,这时需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防寒保暖,特别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腰腿疾病及老年、体质虚弱的人群。
贴秋膘
另外说一说“贴秋膘”的事情。古时人们讲究“贴秋膘”,是因为过去物质匮乏,生活水平较低,体内缺少“油水”。加之夏季新陈代谢旺盛,进入秋季机体还未得到补偿,所以需要“贴秋膘”来增加营养、储备脂肪,以便抵御冬季严寒。
现代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摄入的脂肪、蛋白含量并不低,没有必要刻意“贴秋膘”。而且,对于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还要警惕秋季长“秋膘”,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此外,秋天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不少人都会趁着秋高蟹肥之时,胡吃海喝。在此,笔者要提醒,脾胃虚寒人群及关节炎患者要少吃螃蟹,以免加重病情。
专家简介
王维 主任医师。擅长运用中医“六位一体”治疗肺癌、鼻咽癌、乳腺癌、结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中医药辅助术后、放化疗后肿瘤患者康复调理及防转移复发;中医药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恶心、呕吐、脱发、发热、汗证、食欲差、口干、虚弱、失眠及癌性疼痛、癌性胸腹水等;对运用中医药养生防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