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
2022-05-30马娱
摘 要:随着新时代制造业转型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工作全面开展,实践研究过程应结合新时代经济发展常态,有效地借助数字经济全面的推进制造业转型。通过进一步分析,总结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特征,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内在机制。旨在通过有效研究,能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数字经济;制造业转型;内在机制;实现
引言:制造业在发展过程,要迎合时代步伐,应科学地采取有效的发展模式,加强转型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也迎来新发展机遇,为了促进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借助数字经济全面地进行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实现制造业的有效转型,促进制造业改革深入开展,具体分析如下。
一、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特征
所谓高质量发展是基于目前相对复杂的环境形势,结合社会特点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核心内容,也可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在产业视角的影响下,高质量发展主要内涵为产业结构和效益的优化提高,能够表现为生产要素更为充足,创新能力水平更高,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将质量与效率进行全面统一,具体表现为:第一,创新实力更强。创新可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制造业发展需基于技术推动,形成投入、产出等环节的优化改进,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第二,对配置要素的效率进行优化。结合数据的可复制和共享等特征,提高其智能化水平。第三,组织结构的优化。可从要素赋能角度着手,按照微观与宏观、局部和整体对供需不平衡进行深层次的调节。第四,优化供需匹配的质量。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产业负担,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第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更能够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有效融合,促进服务型制造业的长远发展,为新业态的形成提供保障和
支持。
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相融合的重点在于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主要通过借助数字技术的支持实现数据加工和使用,有效促进经济活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数据本身的成本较低,且及时性较强,能够明显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规模,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此外,在生产期间还可避免生产同质性的产品,全面迎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销售期间也可实现优化分配,尽量减少库存积压,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和产业的核心競争能力。
二、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内在机制
在实体经济当中,制造业可作为核心,因此也需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努力转型。行业需结合网络安全等体系,加速推动网络创新,赋能制造业实现信息化转型。分行业实施制造业的转型行动,加速推动传统企业的转型速度,加快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方案。重点支持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方案供应商深化发展,充分解决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期间所面临的“不敢”或“不能”等问题。
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质量升级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将数据等高端要素融入生产、消费等不同的环节,能够大幅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第一,数字经济具有高技术性与成长性等特征,可达到相对理想的规模水平。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技术成本,以此提高经济系统高端要素的规模。此外,信息和数据也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等特征,这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第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生产线不同环节的数字化监控,明显提高其对产品质量管控的效果,全面降低产品不良率。此外,互联网社区等新的业态和模式也更鼓励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当中,推动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发、包装、营销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第三,数字技术可保障集中式能源供给和分布式能源消费有机匹配,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最终推动社会的生态化发展。在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出行等消费理念也在明显提高,居民消费行为的生态性也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工业社会。
2.要素配置与制造业质量升级
优化要素配置的结构和效率可作为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改进可作为提高制造业质量的核心动力。与以往的能量密度较低的劳动等要素相比,技术和人力资本等高端要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集程度和产出效率。通过增加高端要素投入的比例,促进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改进,这也可作为制造业实现质量升级的重要方法。其次,在行业和区域内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要素的效能,促进要素由低质低效向优质高效行业转化,推动各要素向先进的生产力汇聚,实现要素配置的升级,同时也可推动要素配置在行业和区域间的配置效率,实现最佳效果,可在同等要素投入的规模下尽量接近生产的可能性曲线。最后,从要素配置主体方面来讲,政府及市场可作为要素配置调节的主体。通过对配置规模和范围的拓展,提高要素配置的灵活性,调动市场主体形成更高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要素产出效益与效率的最佳效果。
三、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有效措施
1.加强顶层设计,全面促进企业数字化改革
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后,我国针对传统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也在持续提高。此外,基于数字化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数字经济也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此环境下,传统制造业也需准确把握发展时机,实现企业革新。首先,传统制造企业需从上到下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理念,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的力度,形成相应的制度指导企业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并结合市场需求形成科学的管理团队。其次,需提高数据管理的力度,对企业内数字管理体系进行规范管理,从宏观角度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针对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在微观方面,要从数据表的转化、处理流程、技术方案等各环节进行规范设置,提高对数据应用和转化的效率,促进企业实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再次,侧重推动数据的共享、交流。企业内需形成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重点发挥数据分析的功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对生产销售的各环节的数据特征进行深化分析,准确找出适合企业的发展渠道。最后,在管理方面加强数字经济的基础上,还需侧重发挥智能化技术在企业生产期间的作用,从企业发展的人力、财力等不同方面着手提高企业内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
2.注重内部管理,加快传统制造企业改革创新
基于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往的制造行业需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刻认识到目前企业在发展期间所遇到的棘手问题,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应用价值,促使企业内实现优化改革。
首先,需全面和客观地分析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结合数字经济背景提高企业信息流通的速度,准确锁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转变以往的生产形式,提高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水平。需持续提高三维和四维设计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企业实现标准化的生产。其次,需减少不必要的生产和管理程序,将权力下放,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企业在实施管理工作时,需侧重发挥管理经验的作用,简化以往较为复杂的流程,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加快对关键信息处理的速度。最后,在对企业实施数字化升级期间,不能急功近利,而需依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可行性的方案和目标,持续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需对企业内的生产和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改进,加强标准化管理,针对企业内的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和简化处理,提高企业内各环节运行的效率。
3.在技术层面,数字经济推动生产的智能化、网络化
企业在实现高效提升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高端产物,能够明显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具体可体现为下述方面:第一,智能化制造技术,如人工智能等。第二,网络化生产模式,如工业网络等。
智能化制造指基于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针对设计、管理等环节实施优化,从而形成智能决策和生产的数字化制造模式。智能化制造可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尽量减少生产时间,以此提高生产工作的实施效率。如智能车间在生产期间会形成大量的数据信息,企业可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以此作为优化车间运行机制的依据,形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关联和调控等新型的分析与决策模式。近年来,智能化领域发展速度较快,人工智能的形成便是典型代表。该技术可作为通过计算机对人的思维和行为进行智能化模拟的方式,可由机器人完成原本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对以往的生产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明显提高生产工作的实施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同时还可优化利润,实现资本积累。人工智能可使用远低于人力的成本完成相对复杂的工作内容,同时避免出现人为失误,明显提高生产的质量和规模。人工智能还可与人力和物力等要素形成互补的态势,以此提高不同要素的生产效率。因此,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明显提高我国制造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促使制造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业互联网指基于网络形成的包括传感器、设备等不同的网络体系,通过使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分析网络中搜集到的数据信息,实现传统工业的创新。工业互联网的重点在于以网络化手段搜集和应用信息,在制造行业的各环节应用传感设备,从而实现对整个制造环节进行全面的感知和数据信息获取,同时依据对工业各环节的有效管控提高生产的效率。互联网的核心在于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在机器之间、机器和生产系统、企业之间、企业上下游之间形成交互连接,最终基于信息数据形成决策模型,带动整个制造行业实现企业生产的智能化发展,促使信息技术在行业中充分发挥自动化等功能,全面改进以往制造行业的发展模式。
4.不断完善制度环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在数字技术和经济水平持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经过融合形成了新的模式,这对一直使用的传统管理手段提出了挑战。需主动转变以往的治理思路和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将数字化与市场化融合实施。政府是制度形成的重要主体,政府建立和落实制度的效果可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尤其在新的发展时期,政府更需着力建构数据要素市场,利用数字要素推动市场发展,这也需要政府具有更高的治理能力,形成相对理想的政策环境。第一,政府需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认真完成顶层设计,在制造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形成更为理想的营商氛围。同时还需做好宏观调控等工作,形成良性的竞争执行,严厉杜绝市场中出现垄断行为。需重点提高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辅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第二,政府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在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持续将权力下放,减少政府干预的失当行为,维护企业享有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行业发展的效率。
在建设硬件期间,政府需持续提高对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保障力度。需主动迎合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持续推进新基建发展,政府需加快部署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的数据通信设施,基于相关政策的支持促使数字化发展顺利实施。此外,还需对数据要素市场进行细化完善,保证信息公开、透明,从而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局面。需基于政府的引导加速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之间、消费者与企业的跨越区域和部门的信息共享渠道,促使数字资源的互通,为多个领域的主体均提供适合的合作机会。
5.积极引进人才,培育创新平台
虽然我国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趋势较为理想,但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设置方面还有待提高。首先,在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期间,需侧重提高人才的数字化能力,将制造业与网络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原则,形成专业化的高校人才培养基地,以定向或联合的形式培养人才,从而辅助人才形成综合性的能力。其次,加大创新团队建设的力度。从根本上发挥企业在制造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借助专业化的平台吸纳人才加入,以此提高团队的总体实力。最后,在改革人才期间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基于对人才的挖掘,还需同步为人才提供保障。如为引进的优质人才提供医疗、就业岗位等便捷条件,将职务与经济收益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公平的用人机制,促使人才形成更高的工作積极性。
深入实施网络领域的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将原本的“制造”升级为“智造”,借助云平台等新型技术手段开展基础性的研究,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发展短板,彻底转变技术手段受到的人为限制。可运用网络或企业内孵化等方式形成孵化器,促使产学研充分融合,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打破原本产业生态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流的屏障,促使制造业向融合与高效方向不断革新。
四、结束语
总之,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内在机制是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有效的探索过程,应结合制造业发展实际,建立完善的发展体系,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促进企业数字化改革,从而才能保证制造业转型发展。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总结更加有效的制造业转型发展方案,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垚.数字经济赋能盐城高质量发展[J].唯实,2022(04):47-51.
[2]焦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从价值重塑到价值创造[J].经济研究参考,2020(14):113-118.
[3]李宝华.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首期“企业创新大家谈”在无锡举行[J].中国经贸导刊,2020(15):76.
[4]温曼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1(36):32-34.
[5]王贵铎,崔露莎,郑剑飞,王春枝.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异质性影响机理与效应[J].统计学报,2021,2(05):9-23.
[6]王令.双循环战略下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2(06):16-18.
作者简介:马娱(1986- ),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会计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