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的“唤思课堂”之美
2022-05-30郭星星
郭星星
唤思教学是启悟学生的思想,点燃学生生命的热情,感受生命成长的教学。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唤思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唤醒思想灵魂,启悟人生理想,发掘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动力与兴趣,面促使学生自我觉醒自我成长。唤思教学模式下的思政课堂注重从“唤、思、启、悟”方面来唤醒、激发学生,将知识习得与自省成长相统一,使素养培育和立德树人相结合,追求一种“美”的表达与意蕴。
一、“灵动”之美,在于交织激荡
唤思课堂不是传统填鸭式课堂,也不是按照预设刻意引导的课堂,而是在尊重、信任与鼓舞下,激发学生潜能的课堂,是师生互动、思维碰撞、动态共建、充满“灵动”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是善于激发点燃的课堂。基于思政课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唤思课堂从学生的认知程度、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方面,唤醒、点燃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的思考。如教学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五课第二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冬奥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和实践诠释”作为整节课的主题,在开头以一个真实情境作为导入激发思考,引发学生强烈的共情。先呈现文字材料:在冬奥会开幕前的紧张筹备中,某些西方媒体极尽抹黑中国之能事,“人造雪糟糕”“人造雪危险”“假雪危害环境”等词语频频出现于标题中,再配以西方媒体原文图片。在文字与图片的冲击下,学生已经开始讨论了,甚至有学生很激动地大声反驳,此时,教师看准燃点顺势点火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针对这些媒体的抹黑,你如何进行反驳?”与此相关的消息他们一定早就注意到了,西方对中国的抹黑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问题一经抛出,学生们义愤填膺,纷纷举手要发言反驳,整个课堂沸腾了起来。学生的热情表达既有力批驳了抹黑,也展现了青年学子赤诚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举办冬奥的强烈支持与自豪,为整节课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灵动”的课堂是思维交织碰撞的课堂。唤思课堂在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拉伸思维张力,拓展思维空间,倡导多元思维与课堂动态生成。同样在本节课中,围绕谷爱凌既当过中国申奥大使,又当美国申奥大使这一事实,先以文字和网友评论的网络截图形式进行呈现,教室内有声音发出:“她背叛了中国!”也有声音:“她为中国做出了贡献!”教师顺势提出问题:“面对不同声音,你如何看待谷爱凌担当美国申奥大使?”学生们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也有表达尊重她的选择的。经过学生的充分表达之后,教师播放谷爱凌关于这一问题的视频采访,以其本人视角给学生们的分歧以直观的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考察的是学生围绕议题的一种辨析式思维能力,目的不在于得出一个统一固化的答案,而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视角、多维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认识世界,走出固化思维的桎梏,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二、“沉静”之美,在于不动声色
课堂既要有“高潮”,也要有“低谷”,“跌宕起伏”的课堂才是有容量的课堂,更是有思维含量的课堂。很多教师往往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问题引导方面下足了功夫,但课堂往往止于“热闹”,流于形式,知识生成在紧张的节奏中陷入了“预设”怪圈,显得奇怪突兀而又了无生机。唤思课堂是具有“沉静”之美的课堂,在激发唤醒学生的同时,更加注重“无声胜有声”,该安静时安静,该沉浸时沉浸,给课堂以留白,给学生以等待。
“沉静”的课堂是氛围共融的课堂。课堂的氛围是一节课的精神“气场”,也是学生情感的无声“表白”。唤思课堂注重以一种朴实、简洁、自然的方式创设课堂氛围,在“空白处”触发共情。教学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之“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知识点时,我要求学生拿出一张白纸来画鬼,很多学生一脸疑惑看着我,窃窃私语。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开始画,学生们纷纷动笔,一时间哲学课成了美术课,教室静悄悄的,学生们怀着好奇心专心致志地画着。为了比较,我先邀请学生看我的画作,接着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学生们看着奇奇怪怪的“鬼”哄堂大笑,在这些千奇百怪的“鬼”中,学生们找到了一些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的原型其实是人,顺理成章得出结论:鬼是人的意识的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这种非常直观、简单的方式既创设了轻松别样的课堂氛围,又带给了学生视觉的冲击和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使学生在静中画,在画中思,在思中总结。
“沉静”的课堂是思维沉浸的课堂。“沉浸”是学生努力思考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自我需求。唤思课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时间还给学生,对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思考给予充分等待。教学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四课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如何带给我们安全感、幸福感的,我给予了充分的等待和倾听。先给学生看一个视频:新冠患者的自述(反映一位中国新冠患者自述自己感染并隔离治疗的过程和感受)。有几位学生分享了国外一些新冠患者自杀、承担天价账单、因治疗返贫等相关新闻。在分享完毕后,我发给学生每人一份资料,有两则材料:一则是中国的抗疫数字(反映中国疫情防控支出和个人治疗账单等方面);一则是中国的治贫数字(反映中国多年来的扶贫支出和脱贫人口数等方面)。围绕中国现实和两组数字让学生谈:“哪组数字让你印象深刻,谈谈你的感受并和组员分享。”每个小组在进行充分讨论后进行分享,期间有一些学生提出疑问:抗疫和扶贫的钱哪里来的?哪个部门出的?我引导他们对选择这个材料的小组进行提问。这样,在充分讨论分享和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学生回答深刻而全面,结论生成水到渠成,更有学生谈到了家国情怀、民族团结和个人担当。在重点之处沉下来,在学生疑惑之处慢下来,等待每一朵思维之花的绽放,倾听每一朵思维之花的花语,以“思维的沉浸”来达到课堂的深入浅出和高度凝练,这是唤思课堂的本质要求。
三、“意蕴”之美,在于启悟铸魂
唤思课堂注重通过具体方式,启悟学生的思想,促成灵魂觉醒,以信仰的力量支撑生命的成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基于此,唤思课堂坚守德育阵线、发挥育人功能、铸牢树人根基,通過课堂的活动组织、感悟分享以及情感灌溉,激励责任担当,涵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三观。
教学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时”,我引导学生围绕“不畏强权、浴血奋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精神永存、吾辈自强”三大环节展开,从朝鲜战争反击强权到电影《长津湖》效应,再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形成了一条主线的贯通,由历史到现实,由影视到精神,由国家到个人,层层推进、阶梯式渲染,最后以一封志愿军战士的遗书作为整节课的升华节点,启悟思考触点,分享感受。通过环环相扣的课堂环节和活动,渗透了深刻的育人导向,传递出明确的时代要求,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21年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唤思教育提升‘大思政课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zdzz21019)、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2021年专项课题“‘唤思教育提升铸魂育人的实践反思及经验推广研究”(课题编号:GDSP-2021-H0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