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校本化实施的“六新”实践探索

2022-05-30苏科庚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教材校本教研

苏科庚

新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启动实施以来,学校课程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转型和落实核心素养任重道远,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把握不足及相关配套教學资源面临挑战,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建设与培养机制仍需厘清完善,校本研训体系丰富度和创新性不足,教师发展指导的深度、宽度、效度不足。

为了破解上述问题,广东广雅中学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建设为抓手,积极组建教师工作团队,深入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把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有机结合,把教材使用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把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把人才培养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通过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课堂、新教师、新教研”等六大板块的深入研究与创新改革,实现学生和谐优质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深化“新课程”建设

为了加强对新课程的理解,学校积极组织各学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研讨活动,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引导教师深入了解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设置及课程实施建议。(见图1)

结合新课程实施的理念精神、相关要求和教育教学实际,学校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优化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开设校本特色选修课程,如寒暑假杰出校友课程、融合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大学先修课程、教育集团联动课程等,完善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探索基于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学分制管理的广雅中学荣誉文凭制度,有效促进了新课程新教材的有序规范实施。例如,每年寒暑假均邀请在高校就读的校友返校,为高一高二学生开设特色选修课程,至今开设课程总数超过1000门,累计超过50000人次参与课程学习。

同时,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把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从课程贯通、学生指导、教师培养、竞赛辅导、评价创新等探索性改革,创新小学—初中、初中—高中、高中—大学一体化课程建设,通过小班化教学、个性化辅导和项目式学习等举措,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见图2)

二、加强“新教材”研究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为了加强对新教材内容体系的研究,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新旧教材的内容对比分析,邀请教材编写者、培训专家、学科教研员来校指导,帮助教师熟悉掌握新教材在编写体例、栏目设置、内容取舍、活动安排、习题设计等方面的设置调整情况,引导教师把教材读“厚”、读“薄”、读“宽”、读“透”,全面系统把握新教材的内容体系。

把教材读“厚”,即对教材科学史的补充,重要概念的再拓展,现有内容的完善补充。把教材读“薄”,即梳理教材的主线,归纳教材的要点,形成教材的系统。把教材读“宽”,即挖掘教材中跨学科融合的知识内容,拓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阔学生思维的视野与境界。把教材读“透”,即对教材知识的迁移应用,教材习题的举一反三,教材体系的自主建构。

三、创新“新课堂”改革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落脚点在课堂。为此,学校深入开展教材与教法、学法的协同研究,组织教师进行新教材教学实践研讨(如核心概念教学、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式学习设计等),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基于大概念教学背景下“学习任务群(Task group of learning)、情境化设置(Immersion of situational learning)、问题链策略(Strategy chain questions)、发展性评价(Assessment based on sustainable growth)”的“TISA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构建“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技能获得转变为核心素养发展,用单一纸笔测试转变为发展性综合评价”的深度学习范式。(见图3)

四、优化“新高考”研究

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重要评价环节,新高考也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为此,学校引导教师分析新高考改革的趋势方向,深入研究新课程、新教材与新高考的关系,加强高考复习系统的统筹规划,优化备考节奏,细化阶段目标,深化教-学-评研究,加强分类辅导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积极面对。

对于高考备考,我们分阶段定下了目标和策略。

一轮复习,在高三上学期约80个课时,全面梳理教材知识。教师有板书、学生有笔记;书上知识点、习题全过关;加强课后答疑、反馈。

二轮复习,在高三下学期2-4月份约40个课时,归纳、整理、综合和提高,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能力。以大专题为面,以高考重点、热点为线,以学生疑点、易错点为教学支点。

三轮复习,在高三下学期5-6月份约12-20个课时,进一步重组知识、巩固迁移应用、熟练技巧、规范表达。回归教材、回归错题、回归高考原题,全真模拟演练、全面查漏补缺。

最后冲刺,考前7-10天,心理调适,保持题感、手感,保持最佳状态。自主复习梳理,适度保温训练,加强教师答疑辅导。

同时,结合新高考研究,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指向教学诊断的新高考命题研究,引导教师加强试题情境化设计,突出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体现试题的“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知识为基、能力为重”。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新高考背景下试题命制的十个角度,高效开展备考。

五、完善“新教师”培养

教师是连接新课程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新课程新教材有效实施的坚实基础。为此,学校不断优化完善教师发展指导体系,探索研制“教师发展指数”,转化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为学校开展教师发展指导提供可参考借鉴的途径。(见图4)

学校积极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构建跨学科甚至跨校际、跨地区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推动教师在理论学习、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题合作、学生辅导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文化共育、知识融合、资源共享与教研合作,为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与师资保障。

六、提升“新教研”成效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也是学校开展深度教研的过程。随着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实践,学校构建了“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新型校本教研体系,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学术支持、技术赋能、政策配套等途径,推动校本教研不断走向“深度研究、深刻理解、深处突破、深远发展”。(见图5)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来,学校围绕上述“六新”举措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培养、学生发展指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我校特色课程(博雅课程)顺利入选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有三项教师课程改革成果分别获得2021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和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校。

猜你喜欢

新教材校本教研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