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书院遇苏轼
2022-05-30李子木
李子木
小诗仙带我穿越回家里。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拿着这本《宋朝诗词选》反复查看。
“小诗仙,到底怎么回事?书的内容已经换了,怎么你却回来了?”
“你忘记了吗?吴小用不是把我之前存储的所有信息都拷贝出来了吗?”
“原来这么简单哪!那为什么吴小用还说你报废了,无法修复?”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智能机器人,要把我的所有数据导入另一本书里,的确挺困难的,就好像这儿有一只老虎,你却让它像猫那样喵喵地叫。好在那两个穿银色外套的顶级数据修复专家及时出现,现在我既存储了唐朝的相关数据,又增加了宋朝的诗词和历史信息。谢谢你的坚持,要不然我还真就报废了。关键时刻你还挺有用的。”
能被好朋友夸奖,我的心里暖暖的。更激动人心的是,在我的努力下,小诗仙竟然真的重回了我身边。
我问小诗仙:“宋朝好玩吗?他们为什么让我去宋朝学习?”
小诗仙对我说:“有人说,宋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开端。中国的航海、机械、纺织、冶金、医疗等领域,都在宋朝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个是在宋朝得到改进和广泛应用的,宋朝人改进了火药,推动了突火枪、火炮等兵器的革命;改进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使宋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升了印刷效率,让文化得到迅速普及。最关键的是,宋朝有好多文化名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陆游、李清照、辛弃疾……”
“你说得再天花乱坠,宋朝也没有李白……”
“宋朝虽然没有李白,但有一位和李白的才气与文学成就都相当的人物,就是苏轼。李白代表盛唐,浪漫又大气磅礴;苏轼代表宋朝,豪放且富有哲理。”
“我知道苏轼,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我在语文课上学过他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时赵老师就说这首诗蕴含哲理,可是我不懂,这不就是首写庐山的诗吗?”
“这是苏轼四十七岁游历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是谈游山的体会,也是在说明一个道理: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情况,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树一石,是局部,不是全部;是片面的,不是整体的。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也不同,所以,人要跳出小格局,才能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听小诗仙这样一解释,顿时,我对苏轼产生了兴趣:“走吧,我们去宋朝找苏轼。”
我打开书,翻到苏轼那一页,见上面写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我急忙把书拉扯放大,熟悉的蓝光再次闪现,我钻进了这本《宋朝诗词选》。
穿过时光隧道,几秒钟之后,我着陆在一座院子外面。
这座院子依山而建,绿树成荫,里面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小诗仙小声告诉我:“这是眉州青神县中岩书院,苏轼读书的地方。”
一听到“眉州”这两个字,我顿时觉得亲切。在唐朝时,我就是在眉州象耳山遇到李白的,也是在那里帮助老鼠眼找到宝藏的。这两个眉州是一个地方吗?
经过小诗仙一番解释,我明白了:眉州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眉州下辖眉山、彭山、丹棱和青神等县;李白读书的象耳山在彭山县,苏轼读书的中岩书院在青神县,苏轼的家乡在眉山县,这些地方都属于眉州。
看来眉州这地方真是人杰地灵。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苏轼,等不及绕到正门,就踩着墙脚的大石头,直接翻墙而入。
墙里的小院杂草丛生,墙脚下有个学生正在偷偷地烤鱼。我差点儿就落进了他的柴火堆里。
我的突然出现,把他着实吓了一大跳。这个学生十七八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根穿着烤鱼的树枝,惊讶地问我:“你怎么翻墙进来?我知道了,你一定是逃学出去偷玩了!”
我差点儿被火烧着,有点儿不高兴地说:“你怎么在书院里点火?会发生火灾的。”
那人突然笑了:“好,好,我们半斤对八两,谁也不说谁了。这鱼刚刚烤好,你要尝尝吗?”
我看着这条颜色金黄的烤鱼,非常想咬一口,可是,我突然想起妈妈曾提醒过我,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会有危险的。
我强忍着咽了几下口水,对他坦白:“我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我叫苏轼,你叫什么?”
“我叫吴有用。”
“你看,现在我们知道了彼此的姓名,不是陌生人了。”说着,苏轼就把烤鱼递给我。
没想到,眼前这个英俊少年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他可不是陌生人,我在语文课上学过他的诗,吃他给的东西应该没问题。
我接过烤鱼,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真是好吃。
苏轼笑着说:“你的名字还挺好玩。‘吴有用,‘无用的东西往往有大用,咱俩的名字還挺像的。”
我有点儿听不懂他说的话,就问他:“咱俩的名字哪里像了?”
苏轼对我解释说:“我姓苏,单名一个轼。‘轼是指车上的横木,一辆车子由车轮、车辐木、车顶和车厢等部件组成,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只有车轼,这根横木好像对车没什么用处;可如果去掉车轼,这辆车就不完整了。车轼这根横木虽然对车没什么用,但人可以当扶手扶着。你看,‘无用的东西往往有大用,咱俩的名字是不是挺像的?”
我仔细琢磨着苏轼的话,感觉还真是这样。
苏轼接着说道:“我父亲给我取这个名字,是想让我隐藏锋芒。可是我天生就是这个性格,怎么隐藏?我弟弟性格则相对内敛,倒是挺符合父亲给他取的名字。”
“你弟弟叫什么?”
“我弟弟比我小两岁,叫苏辙。这个‘辙是指车轮轧过的痕迹。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辙从来都没有份儿。当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毁马亡,人们也不会责难到车辙上,车辙总能够在福祸之间求得生存。我弟弟还真应了他的名字,总是循规蹈矩,比我老成稳重。”
我正听得入迷,前面院落突然出现一个人,慌慌张张地直奔我们而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