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教学法在高职院护生生命教育课程中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2022-05-30胡明姣尹心红曾斌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职院校

胡明姣 尹心红 曾斌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11~12月抽取湖南某高职院校80名在校大学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两组,运用传统教学法和叙事教学法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生命教育,每周2学时,共16学时。课程包括六个主题:走出生命的困顿、呵护生命的安康、感受生命的愉悦、思考死亡的意义、直面生命的挫折、提升生命的价值。教学前后用生命意义量表测评护生的生命意义感。结果:教学后干预组在生命意义感总分、生活品质、生活目标维度上的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展叙事教学的生命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护理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为进一步推广叙事教学法在护生生命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叙事教学法;生命教育;高职院校;生命意义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5-0147-04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现着力推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1]。据调查显示[2]我国高职院护理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对承载着救死扶伤、关爱生命、守护健康的历史使命的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进行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由未来职业特点所决定的[3]。然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时重视传授知识要点,忽略了护生的情感体验、职业素养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讨需求,因此,为适应护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创新教学方法[4-7]。随着我国教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也逐渐运用到护理专业学生的课堂中,这为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8]。叙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呈现故事素材,解释和重构教师和学生的故事、经历,探索其共同的理解和意义,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9]。据研究表明能有效解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帮助护生获得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0-12]。因此,本研究运用叙事教学法的进行生命教育,探讨叙事教学法在护生中的教学效果,以期提升护生生命意义感,为进一步推广叙事教学法在护生生命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11~12月选取湖南某高职院校大学二年级两个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生命教育的1班为对照组,运用叙事教学法进行生命教育的2班为干预组。对照组女生39名,男生1名;年龄19~21(20.21±0.52)岁。对照组女生38名,男生2名;年龄19~21(20.26±0.55)岁。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护生和授课老师使用的教材均相同。

納入标准:(1)之前都没有接受过生命教育课程;(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3)全日制在校护生。

排除标准:(1)调查期间不在学校者;(2)调查期间出现认知障碍者;(3)缺课达两次以上者。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40名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生命教育,即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在课前在微信群发布相应章节的学习资料给学生,在课堂上将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讨论、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8周。

干预组:干预组40名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叙事教学法进行生命教育,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8周,具体如下。

1.2.1 教学前准备

(1)叙事素材的准备:叙事素材的准备是教学关键,素材的选择应以教材大纲为基础.与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相联系,并注重启发性和代表性。在泛雅平台上建立《生命教育课程》网络在线课程,上传有生命教育课件、微视频、生命教育知识拓展文档,为学生生命教育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

(2)学生准备:将叙事教学组按学号分为五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课前解释叙事教学法的目的、实施路径及方法、内容,将叙事素材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所给叙事案例查阅资料,做好上课准备。本研究为了避免沾染,要求叙事教学组护生在教学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要求叙事教学组护生在培训期间对传统教学组护生保密教学内容。

(3)教师准备:本研究负责人于教学前统一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叙事教学法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增加叙事教学法培训,通过评审者考核后方可进入研究。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为满足学习者对知识学习、情境创设、解疑答惑等需求,贯通使用“自建慕课+腾讯会议+微信群”三大技术平台,探索出一套基于叙学教学法的护生生命教育教学方案。

1.2.2 教学实施

对照组40名学生于2021年11~12月使用传统教学法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围绕:走出生命的困顿、呵护生命的安康、感受生命的愉悦、思考死亡的意义、直面生命的挫折、提升生命的价值6个主题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16学时。

干预组40名学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2021年11~12月运用叙事教学法的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16学时。叙事教学法包括四个步骤[13]:(1)创设情境,老师提问引出叙事素材,在各小组中分别由一名同学进行叙事,可以用微电影、讲故事、真实案例、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叙事,例如:播放电视剧片段《天国的女儿》女警芮小丹以一己之力勇博四名银行抢劫犯,最后壮烈牺牲的片段,让全体师生融入情景,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2)激发情感,叙事素材呈现后,老师通过设置课程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情景中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然后走出情境,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案例。比如对于女警芮小丹勇博四名银行抢劫犯壮烈牺牲故事,护生有不同见解,有的护生认为:生命最可贵,有点学生认为芮小丹应该选择等待同事增援到达后再与歹徒搏斗,有的护生认为最为警察应该勇敢地与歹徒交锋,课堂中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老师把控全局,引导学生产生新的认知、价值观。讨论结束后,鼓励学生总结最近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导学生积极乐观面对人生;(3)躬身实践,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比如走进儿童福利院和养老院给小朋友送礼物、给养老院老人测量血压、陪老人聊天等亲身经历帮助别人,体会关爱生命的意义;让护生到急诊科进行一次临床见习,体验到作为护士救死扶伤的神圣等;(4)引导感悟。课后学生结合自身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每次下课后记反思日记来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14]。鼓励学生将收获的启发和感悟通过反思日记在微信群里交流分享,促进自我或他人进步。

1.3 评价方法

护生在教学前后接受生命意义量表测评,采用台湾学者宋秋蓉在原生命意义量表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该量表包括四个维度: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生活目标和生活自由,共20个条目,以 Likert 五点量表方式作答,总分越高表示生命意义感越强。在教学前后分别发放和回收问卷80份,有效问卷80份。

教学访谈:教学结束一周内对干预组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对叙事教学的体验和感受,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访谈内容:对叙事教学法的实施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体会?哪一章内容带给你的印象最深?在访谈中采用倾听、追问、回应等访谈方法,以确保访谈资料的准确和真实性。访谈9名学生后资料达到饱和,对访谈学生以1~9进行编号,访谈时间为每人30~45分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两组生命意义量表得分情况并以( x(—)± s )表示,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分析法。以 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干预组教学前后得分情况

教学前,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四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干预组在生命意义感总分、生活品质、生活目标维度上的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教学访谈

根据访谈目的及资料饱和原则,共访谈了9名干预组护生,归纳为两个主题。(1)绝大多数护生肯定了叙事教学方法的新颖性、灵活和实用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其他课程也可以推广这种教学方法。大多数护生对“思考死亡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这两章内容感触最深,上课后学生更加懂得珍爱生命、关爱生命和完善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2)对叙事教学的建议。上课时多采用叙事、分享体验的教学方式,但因人数较多,课时略显不足,故部分护生有未能分享的遗憾。因此建议减少班级人数,延长课时,尽量让所有学生能有表达机会,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讨论

3.1 叙事教学可提高护生的生命意义感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传统教学后对照组护生其生命意义感总和四个维度得分没有明显提高,而干预组护生在通过叙事教学后其生命意义感总分由教学前的(65.37±4.05)分提高到(71.28±5.60)分,干预组四个维度教学后得分明显高于教学前,且在生命意义感总分、生活品质、生活目标维度上的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法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不明显;而叙事教学在生命教育课程由于对内容针对性和案例设计感很强,因此对提高护生的生命意义感有显著效果。可能的原因:相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影响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陈福滨[15]认为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探讨生命的意义,以建立完整的生命价值体系,并且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去,以提高生活品质和生活目标。也就是生命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参与本研究的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偏低,在生命中面临挫折时的表现令人担忧。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具有积极、正向的生命意义感,意义重大,建议各医学院校应重视叙事教学法在生命教育的运用,以提高护生生命意义感[16]。因此,叙事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生命意义感,为进一步推广叙事教学法在护生生命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參考依据。

3.2 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访谈多数护生表示通过,叙事教学法激发了他们的对生命教育课程学习兴趣。一方面,叙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叙事素材,从而设定特定的情景,在故事情景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思考问题或进行角色扮演,护生对故事分析和讨论,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生命教育课程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案例的设计和讨论[17],使得学生能够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理解生命教育课程的知识,与大家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大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目前护生尚未进入临床实习,缺乏临床经验,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激发了高职院校护生的学习兴趣。以珍爱生命为主题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以关爱生命为主题,走进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场所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亲身体会关爱生命带来的快乐;以守护生命为主题,让护生到急诊科进行一次临床见习,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守护生命的神圣等。多数护生表示本次课程带给了学生感悟和反思生命的意义,激发了护生对生命教育课程学习兴趣。

4小结

本研究采用叙事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提升了学生的生命意义感。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然而,由于研究时间的局限性,未对远期的影响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对于本研究对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有无持续性影响尚不清楚,因此,今后的研究还需对这方面进行完善和补充,以期更好地将叙事教学法应用于生命教育课程中。

参考文献

[1]  陈红,余华,范罗丹,等.叙事教育在本科《护理心理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39(5):80-83.

[2]  邓雪英.死亡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效果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11):12.

[4]  黄宇昕,唐四元,鄢芳,等.体验式生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死亡态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5):420-424.

[5]  Xiao XY. Study on lif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J],2008(3):448-459.

[6]  顾高燕,张姝玥.论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及其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1):38-45.

[7]  吴仁英.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11,56(3):114-117.

[8]  陈瑜,方帆,肖菊兰,等.叙事教育在精神心理照护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10):901-905.

[9]  李明霞.叙事医学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与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430-432.

[10] 刘思斯,甘怡群.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6):478-482.

[11]  王铭.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有效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0,33:173-176.

[12]  郭瑜洁,姜安丽.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5-26.

[13]  高晨晨,姜安丽.人文关怀叙事护理素材的开发与制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7):15-18.

[14]  史宏睿,周雪,陕柏峰,等.护理本科叙事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6):510-514.

[15]  陈福滨.生命教育的伦理基础[M].台北:台北环宇出版社,2000.

[16]  刘玉洁,葛善勇.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3):167-169,174.

[17]  陈卓.关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的思考[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6):98-100.

(收稿日期:2022-03-13)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高职院校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