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电影,重拾昔日繁荣
2022-05-30沈健
沈健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内陆国,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大致相当。老挝八成国土是山地丘陵和森林,北边与中国接壤,东边是越南,南边是柬埔寨,西北是缅甸,西南是泰国。
在世界电影版图上,老挝长期被忽略,但近年随着一批年轻导演的崛起,正重拾电影记忆,回归光影世界。
老挝电影的起源与其曾经的殖民宗主国法国有着密切关联。19世纪末,法国殖民地当局曾在老挝拍摄一些表现当地风土人情的纪录片,但均已失传。1954年老挝独立后,王国政府开始制作王室主题的纪录片,对商业电影也有所扶持。1960年代初,王国军队摄制了老挝首部故事片《真假朋友》,接着又完成了《我们的土地》,老挝电影业有了自己的开端。这一时期的老挝电影,后期制作基本上在泰国完成,制片人坎京·班达萨凭借《三个轮子》成为领军人物。
1960、1970年代,老挝电影数量不多但题材广泛,一批表现爱情、直面生活、针砭时弊和改编自古典文学的题材影片占据银幕,代表作有《女孩的命运》《当云雾消失时》《沙拉湾女孩的情思》《湄公河两岸》等,还有根据古代长篇史诗《卡拉吉》改编的《卡拉吉》。为进一步支持商业电影发展,王国政府设立了电影局。截至1975年,老挝已拥有16家私营影院,主要集中在首都万象。
1975年底,西萨旺·瓦达纳国王退位,君主制被废除,凯山·丰威汉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诞生。新政府取缔了私营电影公司,禁映法国殖民当局和王国政府拍摄的影片,1976年在文化部下设电影局,主要拍摄纪录片,生产出《全国代表大会》《老城的新生活》《猎象者的家园》《建设国家》等作品。1985年万象发生大洪水,老挝留存的老电影胶片悉数被毁。
1970年代末,老挝开始进口苏联和越南影片,1983年后放宽限制,每年进口约70部外国影片,主要来自泰国、英国、印度、中国香港、法国、意大利和美国。
1983年,老挝与越南官方联合摄制了彩色故事片《查尔平原的枪声》,由老籍导演宋吉·喷色纳和越籍导演范祈南执导,演员全部来自老挝中央话剧团,讲述的是1958年老挝爱国阵线一个作战排被王国政府军包围,最后奋勇突围的故事。1988年,老挝电影局拍摄了黑白故事片《红荷花》,由在捷克受过培训的宋欧·苏提鹏执导,讲述了一个老挝家庭在1972年国内战争中的悲欢离合,后被译成英语和日语在国外上映,至今仍常在老挝国家电视台播出。
1988年,老撾电影局被撤消,改由国家电影公司对进口外国电影进行管理,老挝电影业停顿十多年。1997年老挝加入东盟,这是该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程碑,没过多久,老挝电影开始复苏,由老挝国家电影资料和视频中心副主任维吞·山达拉执导的《魅力森林》《雨后的天空》《得意忘形》先后问世。2007年公映的禽流感题材影片《父亲的心肝宝贝》和聚焦贩卖妇女儿童问题的《生活的教训》均获得良好反响。2008年,老挝政府重设电影局,隶属信息文化部,放松对电影的管制,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拍片,老挝电影业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
泰国电影是东南亚电影的领跑者,老泰两国相近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为两国电影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老挝电影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渠道。2008至2011年,老泰合拍了《你好,琅勃拉邦》《巴色没有答案》《老挝婚礼》,这跨国爱情“三部曲”开启了老挝电影的市场化进程,也向外界展现了一个浪漫、温柔、美丽、“不一样的”老挝。
2017年,由美籍老挝裔女导演玛蒂·多执导的《鬼姐姐》被选送奥斯卡角逐最佳外语片奖。这是一部恐怖惊悚片,讲的是一个农村女孩到万象照顾表姐期间发生的灵异故事。
绵延的澜沧江—湄公河从中国的青藏高原出发,穿经老挝向南流去,中老两国人民“同饮一江水”。这些年中老友好合作关系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将两国拉得更紧,也直接带动老挝国内沿线城市和乡村的发展。2021年是中老建交60周年和“中老友好年”,10月由老挝财政部与中方合资的老挝国家电影公司成立。相信随着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两国合作的不断加强,会有大量中国电影和中老合作影视产品在老挝放映,用光影促进两国“人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