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2022-05-30韦燕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护理要点

韦燕

【关键词】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急性呼吸衰竭;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1-0079-04

急性的呼吸衰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和危急的重大疾病的合并症,其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且因为直接威胁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由于临床上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众多,例如组成呼吸系统的气管、气道的阻塞以及病变、肺组织自身的病变、肺部的供血血管以及肺循环病变、胸廓结构上的病变以及控制呼吸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等,因此在临床上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经济、便捷、有效、并发症小且经济性的治疗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或者是在本院呼吸科内接受诊治过程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对临床上因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的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基于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器实施的临床治疗和相关配套的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间因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就诊或者是在本院呼吸科内接受诊治过程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其罹患急性呼吸衰竭后的治疗过程中有无应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以及接受相應的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分为未接受的对照组和接受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44名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4:20,患者年龄(55.37±6.36)岁,患者的致病原因分别为: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14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患者9例、外伤所致的疾病并发症8例、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9例;纳入观察组的44名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6:18,患者年为(54.57±7.16)岁,患者的致病原因分别为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12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患者7例、外伤所致的疾病并发症6例、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8例,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11例,针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1)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血气分析以及血液化验等指标由呼吸内科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2)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神智、精神、心理无重大疾病,并对本研究充分的知情理解,了解内容风险后,仍自愿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1)患者未罹患其他多个系统的重大疾病,且这些疾病对纳入研究的指标产生影响;(2)随访过程中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针对纳入研究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如下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首先,是一般治疗和护理,主要为予患者采取事和患者呼吸的半卧位和高卧位;其次,予患者积极的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主要通过心电血氧监护仪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呼吸、脉率以及有无面部潮红、喘憋等体征,病及时对症处置;此外,最关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缺氧的症状,予患者实施面罩吸氧,吸氧的流量主要为氧6~8L/min;最后,是保障患者的气道的通畅,主要通过给予患者规律的扣背、刺激环状软骨、按压胸骨交界处等方法帮助咳嗽排痰等,必要的情况下予患者实施基于口鼻通道的物理吸痰等。

针对纳入研究的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治疗,具体的操作流程如。(1)在实施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之前、过程中以及之后,要充分的保障无菌操作,避免造成呼吸系统的感染。(2)正确的操作治疗仪,并对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监控,确保治疗仪内的灭菌湿化液的充足,避免造成仪器干烧导致的患者气道烧伤。(3)指标设置,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氧流量的设置,并针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予医生及时回报,并做参数的及时调整,尤其重视吸氧的温度的调整,多设置为37℃,避免造成呼吸道的刺激。(4)重视对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的导管的通常,避免因患者活动等造成的导管的弯折和扭曲。(5)重视对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患者的相关事宜的宣教和注意事项的提醒,并对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阴郁、无望感等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干预。(6)重视整个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对接受治疗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造成医患矛盾的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就诊满意度。

1.3研究指标

本研究的研究指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的直接临床作用,主要的指标获得通过对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后的血气分析以及生命体征查体获得;另外一方面是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应用对患者临床治疗措施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纳入研究的两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过程中因疾病的治疗需求每组中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情况,其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临床气促消失时间、临床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技术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率上的差异性分析

针对纳入研究的患者的回顾性资料的整理分析,最终得到在纳入研究的对照组的患者中,因为治疗需要而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的百分比为21.21% (7/44),而纳入研究的观察组的患者中,因为治疗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的百分比为12.12%(3/44),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发生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54,P<0.001)。

2.2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生命指征上的差异性分析

干预前,两组在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合度(SPO2)等指标比较上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SP02等指标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临床气促消失时间、临床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指标比较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多系统的多种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临床上急性呼吸衰竭的认知也更加的深刻,基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外伤等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多致病机制性,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安全、高效、经济、低并发症的治疗措施的采取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治疗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基于保障气道通畅、缓解缺氧症状的体位、促进排痰、吸氧等治疗之外,低呼气末正压通气以及气管切开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上均呈现出较为理想的预后,但低呼气末正压通气因为设备的高风险性和特殊性,因此需要在监护室等特殊场所使用,在普通病房的日常应用无法得到保障和实践。而气管切开为有创的呼吸功能改善的治疗,且因有创性在临床的应用中容易并发感染、气道损伤、依赖性强、脱机困难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后续的功能恢复造成较大的威胁,也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因而新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近些年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临床中逐渐应用到了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在本研究中,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并设立对照组,最终发现,纳入研究的对照组的患者中,因为治疗需要而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的百分比为21.21%(7/44),而纳入研究的观察组的患者中,因为治疗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的百分比为12.12%(3/44),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发生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在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SPO2等指标比较上无差异性(P>0.05),干預后,观察组在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SPO2等指标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临床气促消失时间、临床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指标比较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罹患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联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风险,并能有效的缓解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导致的临床症状以及优化缓解相关肺功能指标,这与周颖、梁翠柳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考虑这是因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的使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高浓度的氧气的同时,提供患者气道所需要的正压,保证气道通畅的同时,通过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实现气道粘毛功能的改善,最终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鉴于急性呼吸衰竭的高发生率以及高危害性以及致死性,针对其安全、经济、便捷、危害小的治疗方式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针对临床上接诊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的传统治疗措施的基础之上联合应用高流量的呼吸湿化治疗仪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接受气管切开的风险,并提高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优化缓解,值得在临床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的诊疗中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护理要点
硬膜外镇痛泵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要点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护理要点的初步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护理要点研究及分析
齐拉西酮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分析
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要点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微量注射泵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分析
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围术期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