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营企业国际化问题与路径探析

2022-05-30韦政伟陈雨晗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化一带一路

韦政伟 陈雨晗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其中,逐渐成为“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的生力军。当前,参与“一带一路”的民营企业整体运营良好,但在进一步深化“走出去”战略时仍面临多样化贸易壁垒、核心竞争力不强、国际化人才匮乏以及政务环境复杂等困境。为了实现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民营企业应该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改革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路径突破阻碍,从而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营企业  国际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112.012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地区的贸易合作实现了深度融合,推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逐渐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新引擎。新时期,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企业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国际化战略成为拓展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举措。

为了满足日益增大的资源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海外生产、销售和跨国并购等国际化战略。探究其动因,基于垄断优势理论可知,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能够为跨国公司带来特定的垄断优势,使其获得利益。而小規模技术理论则认为,虽然发展中国家企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整体无法与发达国家企业相较,但仍可以凭借适合小规模生产的技术获得低成本优势,从而可以在多元化全球市场中寻求盈利空间。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的必经之路,对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呈现了中国积极引领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和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进程的信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速。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中国民营企业实现了稳定、快速、健康的成长,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据相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然而,虽然诸多民营企业依靠巨大国内市场获得了经营规模上的优势,但民营企业海外业务规模仍普遍较小,真正拥有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的企业相对稀少。随着国际贸易环境日益严峻以及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一带一路”广阔的市场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诸多中国民营企业正在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出口贸易,但在该过程中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多发展困境。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民营企业突破困境的路径,以期为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开展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战略提供借鉴。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正在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以及国际竞争,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生力军。“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民营企业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加速国际化步伐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遭遇贸易壁垒,多元文化障碍重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民营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但在“走出去”过程中频频遭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一是社会责任壁垒障碍。东道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的发展常常对外来企业设置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绿色社会责任壁垒”、与劳工权益相关的“蓝色社会责任壁垒”。社会责任壁垒障碍的产生,加大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甚至会直接限制一些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二是社会文化壁垒障碍。中国民营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往往会遇到与东道国文化不相容的难题。无法相容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经营理念不仅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还会提高企业管理的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消除社会责任壁垒、跨越文化障碍,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在加速国际化进程中亟需攻克的现实难题。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实施东道国品牌战略。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东道国品牌战略是企业抵御国际市场淘汰风险时的重要战略。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国际化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企业的替代和淘汰威胁;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利用技术资源形成技术壁垒,从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然而,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往往忽视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设立的利益目标过于看重短期效益,对企业的长远目标规划不及时;另一方面是因为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较匮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不高。由此,部分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难以实施东道国品牌战略,无法形成具有认知度的国际品牌。

国际化人才匮乏,企业管理成本较高。当前,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够拥有一流人才,谁就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根据工商联相关调研报告可知,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民营企业的人力成本上涨最快,约有70%的企业上涨了30%,管理成本其次,有30.9%的企业上涨了1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文化等因素的阻碍,企业在招聘海外一流人才时受到限制。缺乏深度掌握东道国相关文化风俗和相关法律政策的专业型人才会削弱企业应对海外经营危机的管理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随之上涨。由此可知,人力资源问题正在成为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短板。

东道国政务环境风险问题突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较弱。企业在境外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外汇资金,但金融政策的限制以及难以获得境外贷款等原因大大阻碍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随着企业海外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的风险随之提高,但与之相应的海外投资保险覆盖面相对有限,使得企业抵御政治风险的能力降低。此外,东道国的政务环境风险问题较为突出。通过相关调研报告可知,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常常会遭遇当地政府效能问题。其中,约有41.9%的企业反映在国际化经营中会遇到东道国政府审批流程过于繁琐、冗长;约有14.5%的企业认为当地公务人员存在故意刁难、遇事推诿等现象;约有16.6%的企业提到当地政府对市场秩序、政治腐败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不够。因此,政务环境风险也是阻碍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障碍。

“一带一路”建设中民营企业突破发展困境的路径分析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应从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突破“人才瓶颈”、增强融资能力等方面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优化企业品牌形象。通过相关调研报告可知,当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不高,这对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十分不利的。基于制度理论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提升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减少国际市场相关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声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正是突破东道國贸易壁垒等困境的关键点。民营企业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可以有效规避环境壁垒和制度所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因素,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加当地员工和消费者的好感度。企业品牌形象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全球消费者,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外来者劣势,赢得东道国的社会认可度,从而加快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民营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慈善活动或环境保护活动来积极履行伦理以及环境责任,进而与政府或社会组织建立良性关系,提高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本地员工的多元化培训来积极履行员工责任,从而提高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和积极性。

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推进国际化进程必须要有国际化人才团队作为支持,因此要强化“高尖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要通过多种渠道建设引进专业型人才,还要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机制以留住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但其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为更好融合“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民营企业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属地化管理。首先,要坚持优先录取本地员工原则,加大选聘外籍高级职业经理人力度,从而减少外来者劣势,提高本地居民对企业的认可度。其次,要尊重和熟悉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以便更好地对员工进行管理,较少相关劳务摩擦。最后,在派驻国内员工加入海外市场时,需要组织员工对东道国的相关文化、习俗以及相关道德法规进行系统学习,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良好的企业文化不能吸引海外高素质人才,还可以增加当地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同感。因此,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实施至关重要。

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强化风险识别防控能力。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可知,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内部优势是企业进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作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点,不仅可以通过创新绩效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对形成企业内部优势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民营企业应该重视企业的研发投入以及创新活动,进而获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此外,为了及时应对东道国投资的多样化风险,民营企业应该重视投资决策前的事前调查,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或加强与第三方风险投资咨询公司的合作,全面了解东道国的相关投资风险以及隐性风险,以便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降低公司的风险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绩效。

助力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亟待政策保障和宏观调控

各级政府部门应督促广大民营企业践行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建设新要求,有效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优势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球布局,进而促进中国经济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为了更好提升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效益,相关政府机构需要从多方面引导与管理。

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需要政府层面的引导。政治风险是参与“一带一路”民营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即双边关系是影响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互信,积极维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保驾护航,减少东道国政治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此外,各级政府可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签订双多边贸易协定,从而在实现双多边贸易共赢的同时,为民营企业的“走出去”提供制度保障,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民营企业实现长远国际化绩效的重要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对参与“一带一路”的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企业更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政府相关机构应该增扩管辖范围,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第一,应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实现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公开化以及透明化。第二,应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或缺失行为及时进行奖惩措施。第三,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反馈机制,构建能够整理、披露、分析和评估民营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等级的信息公示平台,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形象。

完善“一带一路”参与企业的金融保险机制。为了降低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风险,政府应该积极完善金融保险体系。第一,要积极鼓励各级金融机构给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资金支持,同时完善保障资金链安全机制,降低汇兑风险。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保险法以及争端解决机制,保障“走出去”企业的合法权益,从而加速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第三,可以设立风险防范专项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外部风险,降低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遭遇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李磊、马欢,2022,《“一带一路”倡议与高质量进口》,《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汪涛、贾煜、王康、崔楠,2018,《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基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第5期。

杨浩、刘佳伟,2012,《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第2期。

王站杰、买生,2019,《企业社会责任、创新能力与国际化战略——高管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管理评论》,第3期。

郑登攀、周青、杨伟,2022,《技术创新能力与“一带一路”出口贸易:市场拓展能力和企业年龄的影响》,《管理评论》,第2期。

刘中燕、周泽将,2018,《研发投入促进了企业国际化经营吗?》,《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5期。

全国工商联“一带一路”数据库,http://ydyl.acfic.org.cn/。

祝继高、王谊、汤谷良,2019,《“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研究——基于战略性社会责任和反应性社会责任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第9期。

郭周明、田云华、周燕萍,2019,《逆全球化下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控的中国方案——基于“一带一路”视角》,《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责 编∕张 晓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国际化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