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时代新人
2022-05-30刘晓根王星晨
刘晓根 王星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广大青年要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握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时代新人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时代新人。
一、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时代新人的相互关系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革命中形成的文化因子和精神力量,需要时代新人传承和发扬光大。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做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就需要红色基因的培育和涵养。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时代新人是双向互动、相互融合的。
1.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塑造时代新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红色基因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是我们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形成的崇高理想、先进品质、宝贵精神和优良作风等,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基因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涵养、塑造时代新人起着重要作用。一是红色基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记忆,给予时代新人情感认同。红色基因的形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这百年来上下求索、披荆斩棘、开创新路的苦难与辉煌,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希望人民大学精心保护好馆藏红色文献,这是十分宝贵的红色记忆,见证了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艰辛历程,要让更多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1]二是红色基因饱含深邃的思想理念,给予时代新人价值引领。红色基因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教育引导时代新人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责任担当,补足精神之“钙”,坚定“四个自信”,让时代新人在红色基因的滋养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P108。三是红色基因蕴藏强大的精神力量,给予时代新人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4]P8红色基因中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精神力量,像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无不蕴藏在红色基因中。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给时代新人以精神滋养和精神动力,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2.时代新人在传承中丰富发展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中期望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5]。时代新人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也只有在实际行动中主动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发展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基因不是形成了就一成不变的,也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其一,时代新人丰富着红色基因的内涵。在新时代,时代新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比如在脱贫攻坚、在抗疫一线、在北京冬奥会上涌现着他们的身影,在实践中铸就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北京冬奥精神。他们不仅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还给予了红色基因新时代内涵,给红色基因添加了青春的印记。其二,时代新人不断丰富红色基因的呈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时代新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技术呈现出红色基因的丰富元素,比如利用VR场景还原历史革命剧情、借助舞台剧展现革命英雄事迹和共产党人情怀等,这不仅是用新时代技术和方式呈现红色基因,而且让红色基因在更广阔的范围传播,让其焕发出强大能量。
3.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时代新人双向互动、相互融合。红色基因融入时代新人中,塑造和滋养时代新人,起到铸魂育人、凝聚力量的作用;时代新人在推进伟大事业时,秉承、丰富和发展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广大青年在学习和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并用红色基因塑造自我,成为勇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时代新人,是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是弘扬伟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实根基。
1.育人: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是其中重要一环。红色基因中蕴藏着的道德观、国家观、民族观实际与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价值思想和目标是相契合的。传承红色基因能够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良好品格。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红色基因及其载体培育好青年,让青年在了解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中主动传承红色基因,认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要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4]P21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就是让广大青年在学习和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明确责任担当,做新时代的奋进者,从而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奠定基础。
2.凝魂:弘扬伟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個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6]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面对一次次困难一次次挫折而奋起,就是因为有伟大的精神支撑。红色基因传承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培养时代新人,就是要发挥蕴藏在红色基因中的伟大精神,培养时代新人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可以给时代新人铸就伟大精神之魂,让时代新人深刻体悟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刻领悟那些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感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却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这些语句的力量。同时,时代新人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赋予伟大精神新时代内涵和新时代活力,形成新时代的伟大精神,铸就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3.筑梦: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红色基因的核心要义实际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让时代新人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责任使命。
三、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时代新人的具体路径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我们更需要培养时代新人。
1.以红色资源为宣传载体,发挥红色基因育人价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凝聚着一定的价值观,承载着一定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蕴含在其中。但红色资源纷繁浩瀚,只有先做好优化整合,再发挥其宣传载体功能,才能让红色基因渗入时代新人血液中,对时代新人起到价值引领作用,确保红色基因得到有效传承。首要是加强对红色基因的保护和挖掘,优化和整合。既要注重像红色遗址、红色文物这类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也要注重红色故事、伟大精神这类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研究,并且可以按地区或者按精神谱系等方式对这些红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研究,建立红色资源的档案和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每个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注重红色资源的宣传和传播,可以利用线上的各种多媒体平台和线下的宣传栏、展示栏等对当地的红色资源、红色精神进行宣传,也可以充分找寻和挖掘革命老战士及其故事,宣传他们的事迹和精神,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感化和教育时代新人。最后是把握时代脉搏,做好与时俱进的传承研究。时代在不断进步,时代新人所接受的是新事物,所以红色基因也需要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比如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展现红色资源,并挖掘其中的红色基因,做好红色资源与红色基因关系的价值研究。
2.拓宽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不仅是要在思想上有高度认同,也要在行动上真正落实,要多方面多渠道传承红色基因。一是在学校方面,建立起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采用多种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首先,注重红色基因相关理论教学研究,让红色基因进课堂、进教材,建设好红色基因教育的平台。在思政课中加大红色文化、伟大精神的教学比重,特别是要充分结合当地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部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优势,针对红色基因展开相关研究,以理论促实践,更好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其次,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充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利用革命纪念日、国家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另外,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比如加强学校微信、微博中红色文化板块的内容建设,以增强红色基因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最后,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感悟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红色走读、红色研学等活动,在实践中领悟、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在社会方面,形成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良好氛围,上好“大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一定要和时代接轨、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首先,多开展宣传和传播“大思政”课,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品牌。例如,在抗疫期间,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是一堂生动而震撼人心的“大思政课”,这就需要社会的大力宣传和传播,让抗疫精神深入人心并外化于行。同时,社会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等栏目品牌,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同上党史课,在学习党史中了解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其次,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活”起来。例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还原当时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等场景,让大家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党史、学习党史。还可以注重文艺创作,打造红色历史的精品文艺力作,比如像舞台剧、情景剧的创作,再与新时代元素和科技相结合,呈现出与时代相接轨的红色作品,以艺术表达形式传承红色基因。最后,充分依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开实践。红色教育基地与学校、单位相结合,开展红色旅游、红色教学等实践活动,在实地探索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能够入脑、入心。
三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弘扬良好家风,发扬红色传家宝。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一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也需要家庭教育帮助。特别是老党员、老红军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注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家风的滋润,以实际行动教育后人。这样红色家风、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得以让红色血脉不断赓续。
以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三者联动,不断拓宽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途径和渠道,让红色基因更好地薪火相传,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和营养,更好地书写未来的画卷。
3.建立长效机制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红色基因需要一代代的时代新人传承,时代新人的培养离不开红色基因的涵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给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有效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机制。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一直遗传下来的因子,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给我们党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全党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把基层党建与传承红色基因融合,让党员认真学习党史、弘扬伟大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努力成为勇担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建立社会活动育人机制。红色基因是在革命年代,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共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深植于民族血脉中。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仅是思想理论的显性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实践活动的隐性教育。发挥活动育人功能,需要高校联合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红色教育基地走读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理论学习延伸到实践教育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形成以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培育时代新人结合,统一于实践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红色基因传承专业人才队伍培育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也需要一支政治性强、责任感强、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要切实加强红色基因保护传承开发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设置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要加强红色基因宣讲队伍建设,让宣讲团成员在学习和宣讲的时候传承红色基因,提升自我使命感。同时,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让红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脉,激发青年力量,涵养锻造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书写时代华章。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中国青年的责任,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青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2]习近平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新华日报,2014-12-16.
[3]習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习近平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8-06-01.
[6]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规划一般项目“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研究”(编号:20DJYB008)。
[作者简介]刘晓根(1970—),男,博士,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政党理论与执政党建设;王星晨(1989—),男,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研究。
责任编辑 /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