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疗抗抑郁艺术装置在心理医院的设计构想

2022-05-30赵婷婷

设计 2022年13期
关键词:抑郁心理医院

赵婷婷

关键词:色彩疗法 抑郁 装置设计 心理 医院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7-0043-03

引言

面对快节奏经济发展下精神压力提升,部分人群被负面情绪困扰后难以及时排解,发展为心理疾病。据WHO数据统计,抑郁症是目前最普遍的心理病之一,全球罹患人数逾3.5亿。抑郁包括抑郁情绪及抑郁病症候群。抑郁情绪可调节、持续时间不会过长,而抑郁症以持久而显著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而抑郁症患者生理上表现出失眠、头晕、无力、战栗等躯体性症状;心理上,敏感偏执、对事物消极面注意度高、正向情绪感受力低,被痛苦、自责、自卑及罪恶等感觉包裹,重度抑郁患者对人、人生和生死的思考更甚,易质疑自身存在价值,产生轻生念头;行为上,抑郁人群多有社交障碍,行事保守,又因缺乏自我价值感认可度而逃避困难与挑战。经调研,该人群的治疗方案均不能渗入生活细微之中。且给予其帮助的心理医院在空间设计与公共装置上多与综合性医院并无差别。创新性地将针对性抗抑郁设计融入生活空间,辅助治疗抑郁群体显得尤为重要。

色彩疗法是认知治疗中的一种,基于古印度健康理论,利用色彩缓解人们身体上的疼痛与不适。美国色彩学家吉伯尔认为每种色彩都有其电磁波长,并由视觉传递给大脑,从而调整体内色谱平衡,调节人体机能。不同的疾病可以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辅助治疗,这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有效验证——英国开创了运用色彩疗法治愈白内障、小儿麻痹症等疾病的先例;在中医记载里有“五色诊”一说;现代医学研究也总结出部分色彩与疾病的关联,如红色刺激神经系统、增加血压、振奋精神,适用于贫血、低血压及麻痹症;蓝色可缓解焦慮、降低收缩压,适用于高血压、身体肿胀及烧伤科。既经研究,色彩对人生理健康的作用不容小觑,那么不如将类似理论不再局限于药食,而是深入研究后针对性地运用到患者的治疗与生活环境。

一、国内外心理医院配色现状及案例分析

随着当今科技发展,国外医院设计在考究建筑外形、内部结构、智能化、信息化和趣味性等因素之外,对人的心理关怀及色彩设计也尤为注重,相关系统研究成绩斐然。国内对心理病有针对性的治疗机构数量偏少,而在一般的综合性医院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忽视了色彩的合理配置,色彩单一、配色随意等问题层出不穷,考虑到色彩疗法的心理医院设计更是屈指可数。另外,医院中的公共艺术设计也大多未考虑色疗作用。很多医院在色彩上均大量使用金属色与纯白色渲染“现代科技感”或隐喻“白衣天使”。因可供参考的考究色彩疗法的心理医疗区案例过少,故此处以一些考虑到配色的医院设计为例。

印度尼西亚Kemang医院(如图1)的环境设计中,由于地方经济能力有限,设计师在仔细观察周边建筑环境风格后,采用混凝土和彩色玻璃打造了一座独特的医疗建筑。彩色玻璃的设计灵感来自色光疗法,各种色彩玻璃在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平衡人身体内部的能量,并使室内外空间交融,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室内环境。伦敦皇家儿童医院设计中,与多位艺术家合作,在医院各区域画满五颜六色的插画,又置入孩子们喜爱的装饰物,将医院打造成一派儿童天地(如图2)。不同科室的病房设置了不一样的画面与色彩,DonnaWilson为血液科送去了轻松闲适的蓝绿色乡村景色(如图3);MoragMyerscough将旅程创作成画,为创伤与肠胃病科病房添出几分斑斓图1的意趣和温暖(如图4);Chris Haughton为儿科评估与短期住院病房赋予了不同动物角色,充满童真童趣……(如图5)。

北京小汤山医院(如图6)是祖国的“非典奇迹”,改造后的小汤山将单一的色彩变为了彩色,运用柔美的色彩与图案,让线条和色彩力量带来温暖与期待。人性化的彩色建筑使医患的精神压力于无形中减轻,结合现代技术更为舒适便捷。

这些是医院设计里考虑到色彩配置的典型,然而它们均没有考虑到有色疗效果的公共艺术装置植入,且后两例的空间配色只考虑了美观装饰性与色彩舒适性。医院若根据科室、病患年龄与疾病类型进行划分,针对病患使用有益色彩,定会焕发更大的活力。适应历史潮流、关爱人民又面向未来的设计才是优质设计。

二、色彩疗法抗抑郁装置设计现状

(一)国内色彩疗法现状

色彩对人们健康、情感和心理有着莫大的影响,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色彩的探究日益深入,也逐步揭秘着这一奇妙存在的更多奥义,色彩学、色彩疗法以及色彩科研等领域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医生、学者的关注,我国很多高校也意识到了色彩的重要性,如清华大学成立了色彩研究所,致力于开展国内前瞻性的色彩应用研究与服务,为培养色彩艺术、色彩科学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

国内对于色彩应用的专业研究虽逐步重视了起来,但与之相关的博硕士论文、专业科研、期刊文献和高校课程研究等文献多关乎色彩属性、颜色搭配与色彩印象等,对色彩偏好、色彩系统心理研究及色彩对心理疾病的针对研究几乎空白,且因其起步较晚,同英美等国在该领域仍有较大差距。

(二)抗抑郁装置设计现状

抗抑郁装置艺术,是设计者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实体,加以艺术性改造组合,结合深入的抗抑郁探究,令其演绎的艺术形态既具审美意味又有能打动抑郁人群的情感语义,进而对其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现有抗抑郁公共装置艺术设计屈指可数,相关关键词在网路搜索,跳出的页面均为药物“设计”,而单纯的药疗或心理疏导显然不能满足特殊人群的治疗需求,需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尝试植入抗抑郁理念,让设计走进抑郁群体的生活生命中,助其早日摆脱困境,看见光明。

国内针对抑郁患者的艺术设计文献很少,主要对应交互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方向。韩旭2016年提出的《面向于抑郁倾向老人的虚拟康复性景观研究》打破传统手段,将抑郁康复性元素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又深入探讨各元素所占权重;2019年余步芳和高娃面向抑郁症群体的产品设计调研数据表示,抑郁症人群整体上对莫兰迪色、木制物品、复古风青睐有加,设计建议围绕穿戴式产品和App功能、界面的改良;范溶栖2019年对高校心理咨询室的设计分析中,以色彩元素为主导,提出红色系对抑郁患者情绪有较好的带动作用;同年徐雪、李晶和陈佳艳进行了调节大学生心理抑郁的交互产品设计研究,其设计的情绪排解电话亭包括心理测试、帮助和监测模块,以互动性、倾诉性为核心,并配合多感官的细节人性化处理。以上调研各有千秋,也有一些亟待改良之处——部分调研因条件限制导致样本过少,缺乏一定说服力;部分设计的提出感染力不够,难以将患者带入情境以起到好的缓和效果;部分设计方向仅针对抑郁监测却未考虑到达成抗抑郁方面疗效。

三、抗抑郁公共装置艺术设计探究

国内在色彩疗法研究及抗抑郁艺术设计两领域内均涉猎较浅,结合色彩疗法的抗抑郁艺术装置设计在网络搜索甚至难以寻见。而抑郁人群却大多恰恰在色觉、触感等感受力上更为敏感,其疾病的成因有一部分就源于感性而敏锐的特质,走近抑郁人群,进行科学深入的调研汇总,创新性地将“色疗”与“抗抑郁”有机结合,投入心理医院装置设计中,于潜移默化中在细微处凿开患者内心的壁垒,放出光来。

(一)抗抑郁色彩调研

抑郁人群往往萎靡不振,对事物提不起劲头,但其对色彩的喜恶感、转移性和集中性整体上比正常人群明显很多。不同个体对色彩的感悟会有一定偏差,此处就抑郁人群较共性的偏好及针对性色彩疗法进行探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抑郁人群的偏好及有疗愈效果的色彩进行调研,问卷中包括SDS抑郁自测量表及偏好两大版块,其中SDS为经典抑郁自测二十题;偏好题包括最喜色彩与舒适色彩搭配、最厌色彩与不适颜色搭配及整体色彩风格偏好,用色块、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收集问卷后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抑郁人群相比健康人群更倾向于喜爱蓝色、紫色、红色、黑色,厌恶橙色。又用心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发现黄色、红色、绿色对抑郁的缓解效果较好,另外,淡雅温和的和谐色调比嘈杂热闹、对比强烈的配色或是深沉的暗色调疗愈效果要好。

(二)抗抑郁公共装置艺术的设计类型探究

经深入探究调研,对抑郁人群有效的设计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感官设计: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感官多方位开发受众的感官机能,增强沉浸感,如加入有效的视觉刺激、放松身心的香氛环境及音响效果。从而实现设计的信息无障碍表达,提升设计实际与审美效用。如Fabrica举办的“热&冷”主题展览(如图7),利用图像刺激视觉,起初冰块包裹的热带植物在高温下显露,循环往复;候鸟雕塑装置生动体现了鸟类随冷热气候变化迁徙时的场景;结冰的瀑布随温度升高融化、流淌,继而一泻而下……又利用冷暖色彩及薄荷一类可使人产生冷热联想的精油气味传达温度感。这样多感官的设计若应用于抗抑郁公共装置,定会更具感染力以打动抑郁群体。

2.以人为本设计:美国设计家普罗斯指出,设计的第四维是人性。以人为中心,为人着想、满足人的需求并以符合人们思维方式的模式传达,加强人文关怀。抑郁人群作为有心理障碍的特殊人群,更加需要方方面面细节入微的爱与关怀。重视抑郁群体的需求,追求特殊群体与物的亲近与信任感。另外,可运用木质、柔软亲肤材质等消除患者内心芥蒂,增添对其有正向感染作用的细节元素,并在设计时置身处地地为其着想,注意使用时结合人体工程学,具备更舒适的操作步骤和运用方式等。

3.互动性设计:指凭借着技术与艺术手段,与参与者产生互动,从而让人和物紧密联系的设计。交互设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设计人造系统行为的设计领域,可增强人的主动性,使其更好地融入装置设计的语义中。将互动性延伸到抗抑郁装置中,引入当今科技增强人、光色和技术的交互,可使色彩于趣味性中形成改善心情、舒缓压力、疗养人体等一系列正面效应,让抑郁群体得到反馈。二者互为主导、互相带动,又在此期间让装置的积极面起到指引作用。以下提出几项应用为例:

(1)选择合适粒径的光散射粒子加入透明聚合物或制成涂料涂在透明玻璃板表面,调整加入比例,利用英国物理学家John WilliamStrutt的散射原理,结合智能化系统控制光色。

(2)JEM装置(如图8)通过传感器实现人与声、光的互动。

(3)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三维图像的技术,结合色彩学理论知识,在装置呈现利于不同类型患者的图像,提高人的能动性,且具有降低造价成本、灵活便捷的优点。

4.可倾诉性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即旨在抓住人的注意,通过外观、操作行为、装置气质等诱发情绪和情感反应,从而使人对装置与事物产生某种认知,对其产生独特定位,进而提高人执行特定行为概率的设计。施慧的《老墙》中(如图9),运用树枝、纸浆、棉线等材料表现南方家乡逐步消逝的老墙,选材柔和温润的特质与记忆中的青苔贴合,抚摸它,便可勾起儿时的回忆,引发无尽的思念与感慨。

抑郁人群大部分敏感且具一定的表達障碍,他们缺乏可倾诉对象或不愿向他人透露心声,通常将想法、言语、情绪等埋藏在心,又难以自我消化,故可完全信任以倾诉或抒发情感的对象对其尤为重要。装置以情感语义为核心,呵护并储藏抑郁者的内心历程,并予以情感上的安抚、鼓励等交流回馈,力求引发患者的思考与回味,缓解内心不适。

5.实用性设计:作为针对特定人群有特殊效用的装置艺术设计,实用价值至关重要。

6.信息原则设计:对各渠道准确可靠的信息进行整合,巧妙运用以指导装置设计规划。该领域的设计调研过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日后需与新晋信息时刻接轨,不断对设计进行延展迭代,对抑郁人群尽责。

四、抗抑郁装置设计注意点

作为针对特定人群有特殊效用的装置艺术设计,实用价值至关重要。且心理医院内的装置艺术因要考虑到占地面积、场所流线等问题,体积上一般不会过大。如何在有限的体积内发挥最大效用的首要问题就是注意度问题,再考究的设计若都不能引起注意,就不用谈其实际效用与意义所在。大面积空间可以给人们一定的沉浸式体验,而小体积装置要做到这点的难度则大大提升。因抑郁人群通常倾向于将想法、言语、情绪等埋藏在心,与人缺乏内心交流,故可完全信任以倾诉或抒发情感的对象对其尤为重要。抓住抑郁人群特点,围绕其眼动专注效应才是重中之重——选择易吸引抑郁人群的形态、风格,融入创新思维,尽量采用“可互动、可倾诉”为设计内核,可吸引抑郁人群,围绕情感语义与亲切感设计让抑郁人群对装置产生信任与依赖感,而后再进行正向引导;整体风格应淡雅温和、协调统一,忌暗沉、强对比、构造繁杂;配色上,以红色、绿色、黄色等对抑郁有较好缓解作用的色彩为主色,并注意色彩的比例搭配,让装置艺术整体协调统一、观感舒适,杜绝花哨杂乱的色彩,亦可在心理医疗空间内对个例进行考究,如重症住院区、单人监护室等,便可考虑病人偏好,避免出现患者过分反感的色彩导致身心不适;材质选择上,忌金属类冰冷硬性材质,多考究柔软亲肤或原生态材料,如木质、绒质、布料等,提升亲切感和安全度;艺术装置设计完成后,还需考究其摆放位置,应置于抑郁者最常活动的区域内,并分析其行为、生活习惯与活动流线,避免造成活动障碍或其它不符合个人喜好和习惯的不便之处。

结语

该领域的设计调研过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日后需与新晋信息时刻接轨,对各渠道准确可靠的信息进行整合,巧妙运用以指导装置设计延展迭代,对抑郁人群尽责。

抑郁让患者沉溺黑暗之中难以自救,心灵上沉重的窒息感捆绑着躯体同人生的方方面面,甚至危及生命。国内对抑郁人群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然随网络舆论与“崔雪莉自杀”“乔任梁抑郁症”等热点话题的爆发,人们对抑郁的误解、特殊化与污名化使得多数抑郁人群被视作“精神病”,不能得到适当的重视和正视,甚至因病耻感不敢接受正规的心理引导疗愈。中国抑郁就诊不足十个百分点,他们非常需要他人常态化的眼光与理解关爱,这份理解不仅仅源于情感或怜惜,更是一种生发自精神和心灵上设身处地的理解沟通。

帮助抑郁人群驱散阴霾、突破内心的樊笼有着莫大的实践价值,色彩疗法这一近现代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可针对性地运用于疾病的缓解和对抗,用利于缓和抑郁情绪的颜色进行偏好的调整与引导,并结合同样有正向作用的材质、排布方式等,融入抑郁人群易于注意到的公共艺术装置设计之中,潜移默化间在其内心构建起另一番光明绚烂的空间。伴随不断发掘研究,这一新兴领域将在医院的设计中对医患的健康起到越发重要的作用。灰暗终会过去,人文关怀与爱是击散障碍的温暖利器。

猜你喜欢

抑郁心理医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