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2-05-30王辉
王辉
摘 要:本文将围绕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内容以及管理方式进行分析讨论,阐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进而保障企业固定资产的应用效益,避免出现固定资产价值降低以及流失等状况,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效益评价;资产核算
引言: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经营管理所持有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比如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工具、设备等,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企业的劳动手段,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确保后续提出的企业固定资产规范管理手段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需要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划分标准、分类与管理方式进行深入了解。
一、企业固定资产以及管理方式分析
1.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新增生产能力的重要源泉以及货币资金固定化的具体表现,其来源可细分为以下几方面:基本建设贷款,通常来说企业固定投资的资金使用量较高,若只依靠自有资金往往无法满足建设需求,为此,需要借助国家建设贷款,并通过将其转化为国有资本或依靠企业盈利归还等形式,将建设贷款成为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留存利益与折旧资金,企业在经营时需要将税后利润用于归还贷款,而剩余部分则可作为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此类投资成本较高,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资金不足的困难。而折旧资金则大多占据企业总成本的30%,也是企业技改资金的核心渠道,同样可作为建设资金的补充来源。
固定资产的主要特点在于:价值较大、使用时间较长,能够重复的参与生产过程;若在生产环节出现磨损,但并非改变固定资产实物形态,则要依照具体磨损程度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而价值转移部分需要在回收完成后成为折旧基金;固定资金的循环周期较长,其并非由产品生产周期决定,而是由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决定;固定资金机制补偿与实物更新能够保持相对独立,前者主要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而逐渐完成,而后者则是在固定资产无法使用时,采用平日积累的折旧基金实现。
2.管理方式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管理,是指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管理,实行财务清查制度,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对不符合标准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评估管理,是指为了更好地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维护出资人合法权益,推动产权有序流转的评估手段;固定资产的经营与考核,是指为了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实现不断增值的考核方式,其考核结果不仅与企业工效挂钩,还与业务负责人的资产经营指标奖金挂钩;报废管理,具体管理程序为,核对固定资产信息、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上报鉴定部门进行报废鉴定结果的审核;核算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与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与修理、固定资产的减少与清理、固定资产的清查。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1.人员重视度不足
当前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存在认识不清、基地不清的问题,思想上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只是单纯做好表面工作,认为主抓生产经营,提升业务量,便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固定资产管理看作一项“后勤”工作。同时部分人员重钱轻物思想严重,对于企业资产的过去拥有量、现有量以及中途的使用量不够了解,甚至在物品规格、型号的管理方面也只有一本糊涂账,不完善的内控体系、执行力较低的管理制度都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无法定期盘查的问题也屡见不鲜。
2.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许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既没有规定管理责任人以及管理的实际范围与权限,也没有规定管理的次重点以及标准方法,進而导致管理过于松散,难以发挥管理的实际作用。同时在资产购置后企业也未打造固定资产台账,相关信息数据记录不够全面,缺少与之对应的固定资产验收制度,尚未准确记录固定资产的调拨、转移,进一步加剧了资产使用状况的不确定性。此外,企业的固定的盘点体系不够合理,资产维护不到位,经常出现固定资产不对账的问题,在资产管理方面缺少一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单纯认为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公共财物,无论使用多少都与个人关系不大,因此在资产使用上铺张浪费,既没有根据固定资产应用标准进行维护保养,也没有合理执行资产索赔流程,即便出现资产损毁状况,也难以及时追求相关责任。
3.核算规范性较差
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够准确,经常出现账实不符的状况,一方面表现在企业财务账面通常只能呈现固定资产的整体价值,但未有效建立明细分类账,难以与管理部门开展账账核对,导致在账面上无法对实物进行控制,且账面数和实物数也做不到准确核对。同时许多企业在接受无偿捐赠,或是其他渠道获取固定资产时没有进行入账处理,造成大批量的账外资产。另一方面表现在盘亏、变卖等处置资产时未及时核销,经常出现已报废的固定资产仍显示在账务账上。此外固定资产的扩建部分属于费用支出,没有依照相关规定列入到固定资产价值当中。而在工程建设完成后企业也未第一时间开展竣工结算,使固定资产入账滞后。
4.部门之间缺少有序衔接
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存在工作衔接程度不足的问题,管理真空区域过多,无论是实物管理,还是价值管理都没有真正做到并轨,导致职能部门的职责不够清晰、分工不够明确,频繁出现管理脱节状况,且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也缺少标准的管理流程,甚至出现财会部门收到发票入账时未交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的情况,导致在处置资产时又产生资产部门已完成登记变更的状况,但财务部门却始终没有接收通知销核的现象。此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较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往往各自为营,只履行部门内的职责,工作全局观不足。
5.资产闲置状况严重
固定资产的闲置问题主要表现在:(1)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不够严格,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实际需求分析不彻底,未根据标准程序实施上报与审批,部门之间的攀比状况严重,导致许多固定资产浪费;(2)企业固定资产移交工作不够规范,当出现人员变动时,未依照既定流程办理移交手续,也未准确登记资产变更信息,使资产来路以及实际去向不够明确;(3)固定资产的报批程序不科学,部分企业变卖固定资产时没有及时做好审核与审批工作便自行处置固定资产,容易造成随意出售与核销的情况,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
6.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产生孤岛效应,许多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仍处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并未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与基建系统的衔接与联动,无法做到信息高度共享;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功能有待完善,管理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不可实现集成,也无法提供投入产出水平、检修费用预算等重要内容;许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未及时更新与升级、数据严重滞后,导致财务数据无法与实物资产的具体变动保持实时更新。
7.效益评价停留在表面
固定资产的效益评价主要包括:可行性阶段,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以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为主,评价方法以敏感性分析以及概率分析为主,需要结合不确定因素变动数目多少确定具体的经济效益;竣工投运后,在项目竣工后需要评价投资项目周期性管理水平,评估指标以项目总投资以及负债状况为主。上述两种固定资产的效益评价标准与方法在使用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也未对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与偿债能力进行重新测算,导致效益评价的实际作用难以充分呈现。
三、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1.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
首先企业要强化领导力度,正确看待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将其作为工作目标,实行领导负责制,要求分管领导能够做到亲力亲为,站在决策角度看待各项管理问题,做好规划以及预算工作,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实现增效、增值,并充分了解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做到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同时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本身的涉及面较广,内容复杂、工作量庞大,任何管理疏忽都可能造成整个管理链条断裂,因此需要企业各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协作与配合,企业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学习最新颁布的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文件政策,打造上下联动的局面,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考核内容,借助由上到下的层层考核,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其次要树立全过程、全寿命管理理念,要由以往的设备管理逐渐向过程控制、建设成本管理转变,并不断向固定资产项目开工以及退役报废方面延伸,将设备制造、安装、维修、更新等环节的全部费用作为一个寿命周期,将追求LCC最小化作为目标。
2.强化内控管理
第一,要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强化内控管理效果,打造严格的内控制度,将固定资产预算、验收、领用、调拨、维护等内容涵盖在内,并建立固定资产账簿,及时记录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间、数量、供应商以及存放地点等信息,并对通过验收的固定资产编制交接单,之后由管理部门负责实物标签的建立,再注明具体的使用部门与人员,确定实际维修情况以及变更内容。第二,要健全固定资产档案,依次完成申请、采购、调试、维修等过程中文字、数据、图纸、凭证的整理归档,确保单据齐全、数据准确。第三,要打造固定资产清查与保养制度,不仅要明确界定清查范围以及期限,保证每年至少一次的清查频率,还要成立专门的清查小队,依照判断结果填写盘点报告,再将其作为与实物比对的依据,确保账物相符。同时还要通过清查盘点工作,明确资产的使用状况,判断维护保养工作是否有序开展,并规定人为损坏的赔偿方法与金额,若发现存在设备故障,则要指派专门的维护人员解决各种问题,以此达到保护固定资产完整的目的。第四,引入竞争机制,企业要在基本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环境适应性,脱离垄断保护的市场化现代企业,处理好工程成本以及工程质量间的关系,利用工程监理等手段提升项目施工质量,并采用强化工程审计的方式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监督。同时企业还要设立各项经营业务的考核指标,将固定资产管理与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有机连接,适当添加考核指标,用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潜在损失,判断是否存在有账无物的现象,更好的评价企业资产健康状况。比如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时,用期末固定资产盘点数与期初固定资产盘点数的比值作为分析指标,若结果高于1,则要分析是否因新购置资产形成。若结果小于1,则要分析资产是否正常退役。通过将固定资产完好率作为考核标准,能够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评价体系,及时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损失。
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首先要做好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打造高质量人才团队,使其树立良好的工作意识,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帮助会计人员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其次财务部门要高效完成资产增减账物的处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报批审核流程,确立资产管理程序,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监督力度,利用全资产内控管理体系不断强化财务把控力度,针对固定资产验收、使用、处置等过程,打造科学的核算流程与管理方式,站在制度层面上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转变,保证各项业务不断向秩序化、高效化发展。最后要保障资产安全,准确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利用监督约束机制及时发现与纠正问题,全面执行会计法中的各項要求,避免出现固定资产流失现象。
4.促进部门协作
企业要严格遵守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不断细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内容,做到逐步改善用人理念,避免出现无人管、无人问津的问题,要采取责任到人的管理方法,实施主动清查、主动报告,并建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抱有良好的工作责任感。而财务部门也要勇于承担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即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属于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但也要尽可能促进部门间的协调与交流,要求财务部门能够肩负起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责,提高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业务指导,规范资产管理流程。
5.优化日常监管
一方面企业要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闲置状况,在购置环节不仅要立足于自身,结合市场经济状况,还要充分考虑资产的长远效益,对出现资产过多占用或一味追求全面发展的部门实施严格把控,根据相关标准条例合理配置部门设置,降低购置盲目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确保部门资源最优化,打造资源共享体系。同时,当出现机构变更或者人员调动时,要依照相关规定及时办理调拨手续,第一时间完成资产转移以及变更记录。而对于出租、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则要实施可行性论证,通过签订法律合同以及做好监控工作,保证资产安全。另一方面则要处置好固定资产,制定资产的报废标准,而相关部门则要开展资产评估工作,依照既定流程进行上报审批。
6.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1) 精细化
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主要表现为:立项环节,要不断深入投入产出分析,从源头上优化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益,阻断投资饥渴现象;设计环节,要应用典型设计,增加设计深度,细化项目要求,真正做到技术先进、定额科学以及概算准确,避免出现投资铺张浪费的情况;采购环节,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重要物资设备实施招投标,并统一设备型号,不断推行集中规模招标,以此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也为后续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便捷;基礎环节,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要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利用结算审计以及奖惩措施,提高投资利用率;运营环节,在竣工验收固定资产时要做好财务决算,实现实物管理以及价值管理的统一,积极开展项目财务评估。若出现无法独立核算的项目,则要借助容载比等一系列技术指标进行判断。同时还要进一步评价运用维护成本,科学核定运行费用预算,制定合理额度检修时间;处置环节,要做好固定资产的退役、报废等管理工作,要求转让、变卖收入能够按时入账,并根据相关规定开展资产评估,避免出现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
(2) 信息化
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企业要充分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体系与理念,借鉴充分的业务项目,深入挖掘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内涵,集成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借助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更好地完成业务的全程监控,通过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把握业务关键节点。同时还要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完整,要求账、卡、物保持一致,提高财务预算的公开度,通过工时定额、产能利用率等业务管理标准,利用集成系统业务数据,进一步确定投资、成本的预算水平,在方便各级单位实现自我监督的基础上,也能降低企业内部的监控难度。
7.重视盘点工作
根据实际调查显示,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企业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量较大、企业人少不足,且资产分布不够集中,经常会出现盘点工作流于表面,导致账实不符、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反复发生。为此,各企业需要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将其作为常态管理的内容之一,从细抓起,一旦发现账实不符等问题需要立刻进行整改,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同时为了解决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业务量较多的问题,需要将以往的年末盘点改为年中盘点,虽然年末盘点更有利于进行调整,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也会因为处在业务繁忙阶段,导致部门工作质量下降,而年终盘点工作则可帮助企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年度工作计划更合理的把控工作弹性,避免出现盘点不细致的问题,通常来说企业可将盘点时间选在每年的4月份-10月份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划分标准、分类进行分析讨论,阐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强化内控管理、规范固定资产核算、促进部门协作、优化日常监管、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管理、重视盘点工作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与效率,充分挖掘固定资产潜在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莉.探究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创新策略[J].财经界,2019(06):31-32.
[2]樊伟.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分析[J].时代经贸,2019(14):70-73.
[3]聂娟.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9(14):33-34.
[4]陈霞.从3Q理念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他律与自律的结合[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3):78-80.
[5]方格.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商讯,2022(06):139-142.
[6]张新梅,刘秋民.加强村级固定资产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农经,2022(04):127-12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