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江南刺绣小品艺术特征探析

2022-05-30田雯琪章海虹

设计 2022年13期
关键词:小品刺绣江南

田雯琪 章海虹

关键词:刺绣小品 清代 江南 地域文化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7-0059-03

引言

“刺绣在中国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艺术行为”[1],历代女性为了美化生活倾注了许多心血,因刺绣小品多为自绣自用,所以很难找到原作者。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民间活计的功能、色彩、针法技巧、图案等来探知当时、当地老百姓们的生活习俗和与审美心态。

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21世纪,独特性与本土性显得尤为重要,刺绣文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易使人产生精神认同,发挥地域文化的价值是保护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关于江南刺绣小品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应用还没有较为系统的探究,而当代各大博物馆为江南刺绣小品的艺术特征探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一、江南刺绣小品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一)刺绣小品的产生:刺绣小品伴随着服饰品的发展不断演变。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甘肃武威磨咀子东汉墓等考古发掘现场都有刺绣囊袋实物出土,装有香料的囊袋与荷包形状相似最开始用于赠礼,后系于腰间用于裝饰且体积逐渐变小,进而演变成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的服饰配件。刺绣小品多出自于女性之手,也成为了当时姑娘们以物寄情的媒介,荷包也曾是古代婚礼中的定情信物。

刺绣小品特指一些非服饰类的民间小件刺绣日用品,除了从考古实物中了解刺绣小品的产生,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学术著作中找到关于刺绣小品概念界定的答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江南民间刺绣》一书中提到“民间刺绣隶属于民间艺术范畴”[2];江西人民出版社《丝线上的风雅:苏州民俗博物馆馆藏民间绣品》提出观点“刺绣配饰是指荷包、香囊、扇套、眼镜盒、帕袋、钱包等一系列可随身配挂的刺绣小品”[3];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民间刺绣》中提到“中国民间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4]。

从考古发掘以及书籍著作中我们可以得知,刺绣小品源于民间适用范围宽广,这些由民间百姓所创造出的小件织物,从用于送礼、寄托情感到最终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二)江南刺绣的发展:“自古以来,江南地区就以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发达著称于世,在古代中国文明中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生活习俗与独具个性的区域文化传统。区域内的吴文化、越文化和海派文化联系密切,相关性很强。”[5]优越的地理位置,高超的织造技术,炫彩夺目的丝线,为江南刺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江南刺绣并非自始至终都如此优越,《颜氏家训》中有记载:“河北妇人,织纴组紃之事,黼黻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南”。[6]文中所表述的大意为南方的刺绣技艺不如北方,这种情况一直到晚唐才开始有所改变。在中国封建社会国力十分鼎盛的唐宋时期,随着“擅织缟”的鲁人大规模南移,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刺绣业得以迅速进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说法也是从此时兴起。自明清以来,重点发展手工业的江南地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文化贸易的核心地区,这得益于当时重农抑商政策的施行。清代手工刺绣多为宫廷御用的刺绣品,大部分是由宫中造办处的画师绘制纹样,经批核通过后再送到江南织造管辖的绣坊照图样绣制,绣品十分工整精美。[7]苏绣与顾绣这两个流派,是江南地区刺绣艺术的代表流派,虽然他们的风格与特点有较大区别,但都可视为江南地区繁荣的刺绣艺术代表。

晚清时期,通商口岸的开放为当时社会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技术,纺织类企业成为江南地区的核心企业,刺绣小品便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穿戴习惯。清朝距今虽有百年,但依旧有很多精妙的绣品被完整留存下来,对于研究当时刺绣小品的艺术特征有一定助益。

二、清代江南刺绣小品的审美性研究

古有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品的审美与当地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刺绣小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品类众多,多达数十余种,且功能齐全;(2)受苏绣与顾绣的影响技法精密、针法细致;(3)图案种类繁多,除了流传广泛的吉祥图案外,更有反映古人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的刺绣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一)丰富多样的小品功能:刺绣小品种类丰富、功能多样,从日常穿戴到家居陈设俯拾皆是,此类物品除了有装饰点缀生活的功能之外,也有着较高的实用性与使用率。依据功能划分,可将刺绣小品分为家居用品类与服饰配件类。

1.家居用品类:家居用品类刺绣小品最大特征为实用性较强。枕顶(图1-1)是为了装饰枕具而生,多数为两面一对;传统帐沿(图1-2)是服务于中国古代架子床的一件集功能性与装饰性于一体的家用纺织品[7];剪刀套(图1-3)主要作用为收纳剪刀,也因剪刀刃尖锋利,用软布包裹可避免被划伤;镜帘(图1-4)这种刺绣小品多来自民间,古代百姓多用铜镜,后欧洲水银镜传入中国,因价格昂贵,所以制作了相应的保护套,在不使用时用镜帘遮挡起来起保护作用。

2.服饰配件类:服饰配件作为配饰所起到的大多为装饰、点缀的作用。烟荷包(图1-5)用于盛放烟草香料,可戴在身上散发出宜人的香气,与今日香水作用相似;扇袋(图1-7)也被称为扇套,有收纳、保护折扇等功能;眼镜盒(图1-8)为明清时期的特有产物,在社会因生产力与交通的双重制约下,眼镜在当时是很难得的物品,所以衍生出配套的眼镜盒用于存放保护眼镜。

(二)江南刺绣小品工艺特点:中国刺绣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达到艺术巅峰,皇家设有“绣院”,民间也有女红“工坊”,江南刺绣工艺精细,是皇家贵族刺绣的主要产地。刺绣小品在制作时多采用平针绣,辅以盘金绣、打籽绣、辫子绣、贴片绣等,因受皇室影响,盘金绣是江南刺绣小品运用较多的特色针法。

刺绣小品在制作时多将盘金绣用于图形平展、花形夸张简洁、装饰性较强的纹样上,与其他绣法并用则使绣品呈现出对比强烈、绚丽夺目的艺术效果。葫芦形荷包(图2-1),使用盘金绣的绣法“绘制”出形状简单,却张力十足的植物脉络。缎地盘金平针蛙头童鞋(图2-2),采用贴片绣与盘金绣相结合,整件绣品色彩对比强烈生动有趣。盘金绣也有很多用于文字图案的绘制,如寿字名片袋(图2-3),利用弯折缠绕等多种方式在名片袋上绣制出形态各异的八种寿字,文字图案的运用赋予了刺绣小品另一层文化内涵。如意头式云肩(图2-4),将盘金绣用于包边制作,为常见的云肩使用素材增添独具特色的制作形式,明朗的外形轮廓增强审美观感。

(三)江南刺绣小品的用色法则:刺绣小品是实用之物,经过外观的美化后,被赋予了另一层文化含义。结合现有资料,对刺绣小品进行抽样色彩分析,通过区分主色调、辅助色与点缀色的方法来制作色卡,然后总结出民间刺绣小品的用色法则,予现代设计以参考。

青缎地拉锁子“四君子”烟荷包,选用深色缎地,荷包之上用清新淡雅的颜色绣制梅兰竹菊四君子,强烈的色相反差可以很好的突出绣品纹样,整体颜色搭配秀丽雅致,如图3-1。

常占春色名片袋,主色调为蓝色,中心绣有一只杏花,杏花色白与绣地形成颜色对比,杏花的枝叶作为点缀色则运用了六种不同的蓝绿色系绣线,通过颜色区分来展现出前后空间关系,如图3-2。

吉祥花草荷包,是一件雅极明洁的江南刺绣小品。白色的绣地搭配颜色清新淡雅的蓝绿色缠枝纹图案,同色系的丝绦做装饰,让这件刺绣小品格外诡雅异俗,如图3-3。

(四)江南刺绣小品的构图形式:构图在设计尤其是图案设计中是很关键的一步,就犹如建筑中的钢筋,只有把“骨架”确定下来,后面的设计工作才能更顺利的推行。好的图案设计离不开精巧的构图,具有实用与装饰双重意义的刺绣小品自然也有好的图案构图方式可供参考,根据对刺绣小品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运用较多且具有美学研究价值的构图方法,如表4。

(五)江南刺绣小品的多样化图案:刺绣小品图案种类齐全,古人们在进行刺绣创作时,都遵循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封建社会许多图案是百姓不可用的,所以民间刺绣小品图案也多为描述百姓日常生活。这里列举了一些图案经典、构思巧妙的绣品。

戏剧人物枕顶(图5-1)中的人物绣制精妙传神,戏剧是古代百姓用来消遣的文娱方式之一,将戏剧场景绣于日常所用之物,也足以说明刺绣小品的图案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绣品蝶恋花成对名片夹(图5-2),绘制了蝴蝶环绕于花丛中,是一件绣工精妙且图案写实的刺绣小品。菱形纹油面搨(图5-3),是江南刺绣小品中非常少见的几何类图案,是一件经久耐用的家居类小品。文字类图案刺绣小品在江南刺绣小品中也非常多见,一般与动植物类纹样一起出现,在绣制好的小品周围绣制一些有特殊寓意的汉字,如芳思春华名片袋(图5-4)上绣制的芳思春华配单株牡丹,有独占花魁、科举高中的祝福寓意。山水庭院风景钱褡(图5-5),绣面描绘了江南地区风景,亭台楼阁四面环水,小舟泛于江上,全景式的画面构图让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三、清代江南刺绣小品于现代设计的启示

(一)功能:刺绣小品不论什么品类,都是在具有美化作用的同时为当时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帮助。而现代设计是因工业化设计而生,有着很强烈的目的性,设计是为了满足需求,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是社会对现代设计的一项重要要求之一,兼具功能性与审美性双重特点是一件好的设计作品的核心,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就成为了设计实践中的重要事项。再绚烂夺目的设计作品,最终也要落定在使用上,在设计实践时,华而不实、徒有其表正是设计工作者需要避开的。以功能为前提,以审美为路径,设计是媒介,同时也是满足需求的结果。

(二)工艺:江南刺绣小品针法构思巧妙,同一种针法用作不同处理最终所呈现出的成品也是截然不同,灵活的变通针法运用形式使得刺绣小品外观别具一格。在设计实践时也可以参考这一艺术特征,不能用过去的思维模式、设计标准与需求来设计当代作品,相同的设计元素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在设计中转换思维、勇于尝试。在今天,手工刺绣因为耗时等原因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使用需求,逐漸淡开人们的视野,但江南刺绣小品的独特艺术特征却可以为今日设计所用,将刺绣艺术运用于现代设计就不能循规蹈矩,要避免照搬照抄。例如针法以及装饰部分的使用就应该打破常规,依据需求与当代美感法则应用在适合的部位装饰,加之当代的时尚元素,使设计更加活泼自由。作为设计工作者,要多方面的考虑设计的可能性,同一种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三)色彩: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用色制度,许多颜色被皇家禁止为民所用。从民间刺绣小品的色彩分析中不难看出,江南刺绣小品在制作时多采用饱和度较低的蓝绿色系或黑白灰等中性色,多数刺绣小品颜色淡雅别致,与江南人民温婉质朴的性格相得益彰。民间刺绣小品虽然在色彩上并不华丽,但在等级森严的色彩制度下,演变出了专属鱼米之乡的独特审美视角。

色彩是设计师情绪表达的最直观体现,也能给使用者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可以从刺绣小品中寻找到适用于当代设计的配色灵感,主色调奠定色彩语言,辅助色与点缀色比例的协调搭配会让设计作品更加出彩。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主流设计语言,不管是哪个领域的设计都能追寻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色彩传承,也成为通过设计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介质,中国传统的色彩文化,讲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代表了中国特色的色彩语言。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传统色彩要注意方式方法,利用好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平衡好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差距,对传统色彩进行适当的设计表现,提高设计感与艺术感的同时,保留地域文化中的传统特色。

(四)构图:如果说刺绣小品的色彩、针法等,是传统文化于现代设计的间接运用或归纳提取后再运用,那构图形式则是可以直接运用的艺术特征板块。构图形式不是特定的色彩、图案这种具象的有形元素,它是一种抽象化的艺术是艺术表现的载体。构图一词源于西方,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被称为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构图的好坏可以决定整幅作品的审美,所以运用巧妙得当很重要。虽然构图形式适合现代设计直接运用,但也要避免照抄照搬,避免思维格式化,从而缺乏创新意识,在借鉴过程中也要注意主次关系的把控,如刺绣小品中的散点式构图,小品被图案填充,但依旧可以通过恰当的构图形式清晰地分清主次关系。所以在运用时构图要巧妙、精简、得当,抓住所借鉴构图形式的重点,直接运用的同时加入其他元素使设计更加现代化。

(五)纹样:刺绣小品图案每一个都有着明确的主题,确定主题是图案设计工作的首要事件,围绕主题元素进行思维发散,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江南人民对于生活所及之处的细微观察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设计并非局限于创造出新的东西,将已有之物再创造,也是设计实践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筛选使用传统纹样作为设计灵感时,要提前了解纹样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如特殊的宗教意义、文化意义等,要运用得当恰如其分。借鉴传统图案素材用作设计时,可以采用提取归纳法,只选取图案中较为经典部分作为设计依据,削弱传统图案所代表的吉祥寓意,通过设计处理与现代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保留传统特征的同时又具有符合当代审美的时尚气息。或间接运用,将纹样中的传统元素打破、重组,利用现行的素材使用不同的排列方式,通过创新手法将带有地域特色的传统纹样进行拼贴、解构等再设计,脱离原本的造型约束,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又符合当代社会的时尚审美。

结语

民间艺术可以看作是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信仰、精神等方面的具化表现。除日常使用之外,江南刺绣小品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从侧面反映出人民生活充实富足,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是当今设计实践的趋势,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设计工作者,面对如此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从中去挖掘更多的可行性,将刺绣小品中的生活化、艺术化特征运用到现代设计作品中,利用好民族文化设计元素,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有效的传承创新,保护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小品刺绣江南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临宋人小品》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清新唯美的刺绣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