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倍速”人生之忧

2022-05-30苗向东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3期
关键词:年轻人人生生活

苗向东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在“倍速”思潮下,人们习惯按下快进键,不少人跑步时戴上耳机听歌,吃饭时浏览新闻,能坐车到达的地方绝不走路,进地铁站小步跑,要么见面就恋爱,要么见面就拜拜,闪婚闪离成常态。还有倍速追剧、倍速学习、倍速吃瓜……某项对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过着“倍速生活”。

上进、珍惜时间、追求成功固然没错,追求生活效率最大化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东西可以倍速,有些卻不能倍速。倍速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的焦虑。华东师范大学徐光兴教授说:“‘倍速生活反映出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求,反映出他们对于实现自我超越、自身潜能激发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年轻人的一种功利心理,过于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如今社会节奏很快,竞争加剧,媒体大肆报道的《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在“不能输在起跑线”“出名要趁早”的舆论作用下,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没有耐心去慢慢追一部剧,没有时间坐下来看完一部名著,没有时间花三年五年学一门课等。但倍速不等于高效率和高效益,与过去所倡导的“高效”有着本质区别。

很多事情是不能倍速的,比如学习。君不见“5分钟学会绘画技巧”“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每天半小时,轻松学哲学”“1天成为理财高手”……铺天盖地地袭来。学习是有规律的,欲速则不达,一目十行就会弹道无痕,没有真正消化、吸收与转化,就变不成你的养分、智慧与思想。学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更需要时间的沉淀,并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很多人迷上了“十倍速”的“量子读书法”,结果发现这是彻头彻尾的骗局。湖南师范大学李建云教授提醒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三个逻辑进行深层次学习,知识的深度学习无法求快,文化传承、艺术鉴赏、阅读经典更加无法求快。”总之,浮躁是成不了大师的。

成长与成功也不能倍速。人生不可跳跃前进,每一步路都要自己走,很多失败、挫折也必须亲身经历。倍速生活培养了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凡事想走捷径,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一夜成名,这是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焦虑。用快进的方式催熟,带来一时的拔高,只能是瞎忙穷忙,带来虚名,最终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慢工出细活”,指工作需要有工匠精神,甚至要几十年乃至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郑板桥早就告诫年轻人:“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成功的“一万个小时”定律告诉我们要注重积累,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用人生复利创造奇迹。

只重结果的“倍速”人生会错过路边的风景,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英国摇滚歌手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朱光潜在《慢慢走,欣赏啊!》中也郑重指出:“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一生浮光掠影,疲于奔命,最终带来的只能是人生的遗憾。

蒋勋在《品味四讲》中说:“所有的生活美学都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就是心灵死亡。你慢下来,就是生活,而快起来就只是生存了。”所以,倍速人生也无法活出两辈子,不妨学学诗人,把时光留给观看落日和星空。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年轻人人生生活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年轻人如何理财
人生中的某一天
年轻人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