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会为盟

2022-05-30裴超

中国会展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库布其金砖会议

裴超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深入发展,衍生出的各类峰会、论坛活动开始对区域经贸交流、经济合作发展、技术创新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基于地缘因素,共享发展宏利。举办、参与各类国际峰会也成为我国构建以政治互信、文化互通、商贸互联与科技互动为出发点的大国交往体系的重要环节。各类峰会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全球化进程,参与全球化治理的重要载体,还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不断延申,形成以会议为主体的市场形态。会议行业、会议经济也在这些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带动了旅游业、酒店业、娱乐业等一批产业的市场发展活力。

但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市场经营活动受限的会议业却让我们看到它的另一面。当前,会议行业的发展虽然面临严峻考验,但是会议的功能作用却逐步放大并越来越突出。在疫情席卷的三年时间里,我国举办或参与的一批重要峰会、论坛相继召开。这些活动不仅为各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宝贵平台,还促进了新时期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各国疫情防控与经济重振的信心。此外,会议在技术方面的升级与功能方面的作用,正在改变全球市场的发展环境,并对我国各领域产业发展带来深度影响。

通过国际会议表达中国主张

2022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于6月22日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6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 缔造光明未来》的主旨演讲。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金砖国家经贸部长、驻华使节及工商界代表等共约1000人出席。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之问。他强调,历史长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总会奔涌向前。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

2022年,金砖合作机制成立16年来,金砖国家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古语来阐述金砖合作之道。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重要配套活动,其宗旨是促进金砖国家工商界对话磋商、深化经贸合作、表达新兴国家工商界声音。

论坛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参与广泛。来自25个国家不同行业领域的很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踊跃报名参会,其中包括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10多家中国500强企业。

二是规模空前。今年论坛与会人员接近1200人,其中工商界代表突破1000人,超过以往历次。中外方代表各500多人,实现了基本平衡。

三是重点突出。今年论坛将聚焦“贸易与投资”“金融合作与发展”“互联互通”“蓝色经济”等4个重点议题。

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在推动金砖国家务实合作、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汇聚起工商界的智慧和力量,有力地促进了金砖国家工商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各方探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具体问题提供了平台,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

透过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跨区域的国际论坛对国际间的交往产生重要推动力。此外,加入国际组织把国际组织的国际会议引导到中国来开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随着我们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都要求到中国举办会议,特别是一些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强烈要求到中国举办会议。

我国现在举办国际会议的主要类型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属于国际组织的国际会议。其中我们国家举办的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经济类会议,一类是科技类会议。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成为实际上大国,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希望他们的国际会议在中国举办。除了我们举办国际组织的国际会议,我国也自发发起很多国际会议,其中经济类应该是博鳌亚洲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虽然是一个亚洲地区的国际组织,但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率先发起的一个非营利性定期的国际组织。我们国家最近几年还发起了一些产业类的大型国际会议,比如说世界互联网大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我国的一些会议组织也发起一些国际会议,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越来越多。

国际会议效应提升城市发展

当前,一些国际大会选择在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东部沿海城市举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岛举办的上合峰会。我国连续多年承办该项国际会议。其中,2001年和2005年,举办地均在上海,2012年在北京。作为杭州G20峰会后,中国举办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上合峰会的顺利举行,使稍显低调的青岛一时间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如果说,国际峰会本身在全球范围内就具有很强的知名度,对于提高举办国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影响力,可以起到锦上添花作用的话,那么上合峰会对于青岛这样的国内城市而言,其意义就非同一般了。无论是提高青島的国际知名度,还是对旅游业及经济的拉动,上合峰会这样的高端政治会议都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纵观近些年的国际大型政治经济会议,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在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

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其一、中国经济强势晋升世界前列;其二,中国疫情防控比较成功;其三,申办国际大型会议相比以前更容易;其四、中国也需借助这些平台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经济发展的成就。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一方面为了分散京沪等一线城市过于集中的功能,同时也为了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二线城市,使之进一步发挥区域龙头的带动作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中央政府开始有意将一些国际大型会议放在如杭州、厦门、青岛、天津、武汉、成都、西安、郑州、苏州等城市。

例如,2016年G20峰會放在杭州举办;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2018年8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2019年5月,亚洲文明大会、世园会在北京举办;2021年7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举办以及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张家口两地举办;被推迟的杭州亚运会与推迟到2023年的成都大运会。更早之前的2015年11月,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16+1)会晤在江苏苏州举行。2015年12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举行。此外,自2007年起,每年一度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和大连轮流举行。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此前也曾公开表示,要解决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存在的城市病,需要再有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十三五”期间,中国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

“原来什么样的大型活动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现在把更多世界级活动放到二线城市,也有利于促进这些城市向准一线迈进。”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表示。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以及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联接点的重庆、西安、成都、兰州等西部城市,承办的大型国际会议却屈指可数,显然这与国家战略地位及自身发展需要严重不符。基于此,西部城市紧紧抓住眼下中央政府把世界级活动向西部城市倾斜的重大机遇,加快落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会议和论坛落户,以此提高其在区域合作及外交事务中的话语权,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城市的新动能立足会议发展

在中国,城市的命运是与经济产业环境带紧密相连。将这一现象演绎的最淋漓尽致的是杭州。五年前,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里还是一个十足的配角。上海是区域龙头老大这点毋庸置疑,杭州的地位不仅比不过底蕴更深厚的南京,甚至与本省的宁波相比优势也并不明显。

不过,自2014年杭州最大的明星企业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创下美股史上最大IPO记录后,杭州这座城市的自信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尤其是,随着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举行,以及即将召开的亚运会,杭州更是大有一飞冲天之势。

诚然,大型国际会议会提高举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并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为新一轮城市竞争赢得先机。然而,大型国际会议并不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必要条件。

会议专家武少源归纳了举办国际会议十方面意义和作用:

第一,能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APEC、G20都是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在中国举办他们的年会,都能成为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和平台,有利于提高中国在亚太,以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能有效地促进实体二指产业的发展。衡量举办国际会议是否成功,绝不是一味追求到底我们多办了几个国际会议,到底中国排第几、我们城市排第几,这些并没有意义。而是这些国际会议到底对实体经济、对科技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例如北京市一直提出一个以会兴业、以会富民、以会兴城的一个国际会议的目标,我觉得就非常到位。”

第三,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有利于国家大政方针的实现。武少源以2015年欧亚论坛举例,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带一路”要唤醒经济复苏,要成为欧亚各国开展务实合作的一种新机遇。

第四,会议是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韦瑞龙曾表示:“在夏季达沃斯年会上,各个公司领导人在2-3天的时间内有机会接触所有最具远见卓识的经济和政治信息。由于达沃斯年会请来的不仅是商业人士,还有很多学者、专家、政要和思想家家等,所以这些公司领导可以和政客、专家分享彼此的观点。他们可以听到很多来自各层面的建议、策略和新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之间可以自由对话并深入交流,而这样的机会平时是很少的”。

第五,举办国际会议有利于锻炼和培养人才。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龙永图认为,“通过一些论坛培养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的谈判能力,这种能力建设决定了谈判是否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像博鳌亚洲论坛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应该承担的第一责任”。确实,我们国家许多人才都是通过参加一个个国际会议当中去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自己的演讲能力。

第六,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参加国际会议的代表的消费远比一般旅游客人的消费要高得多,有数据表明,香港每年会展人均消费额是旅游度假消费的3倍。去新加坡的游客只逗留3.7天,消费710新元,而会议客人逗留7.7人,消费1700新元。特别是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会议主办国,航空客运量22.4%,饭店入住率33.8%是来自国际会议及奖励旅游的客人。

第七,国际会议对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比如说乌镇,原来作为一个旅游小镇可能全世界人提到它的并不多,但是开了二届互联网大会之后,全世界的网民都会知道这样一个城市。

第八,促进举办城市的市政建设,比如杭州在召开G20峰会后,杭州在市政建设方面有了巨大发展。先后开启智能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建设等。即提升了杭州的城市知名度,又促进了杭州城市消费经济的发展。

第九,提高城市社会文明程度。国际会议落地也对文化与区域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介绍自己的名片”城市文明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当地人口发展环境与文化环境。国际会议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发展环境,促进人们交流,开拓人们视野。

第十,创造就业机会。会议活动本身坐拥庞大的服务市场。一场国际会议的落地,对当地服务业带来新的消费动力。也因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生态建设

国际会议对产业发展也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这其中,世界马铃薯大会、世界葡萄大会、世界草莓大会、世界通信大会等国际性产业品牌会议,对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举例,北京举办的世界草莓大会,随着大会的举办,促进了北京昌平地区的农业生产,在2008年这个会议申办到北京昌平举办时,昌平的草莓产值只有2000万,到了2011年达到1.8个亿,到2012年举办草莓大会的时候产值是4个亿,因为在筹备草莓大会的时候,利用这种国际科技交流,引进了大量的草莓新的品种,所以才能有草莓卖到150元/斤。从事世界草莓大会,北京第二代乡村旅游模式也逐渐形成,在会议期间有20万人参观草莓园,门票直接收入1200万元,草莓也成为昌平产值最高的农作物。草莓大会还彻底改变了昌平的农业基础设施,在筹备期间建了1万个草莓大棚,冬季也可以进行种植,所以一个会议推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会后的应用。

除了对产業发展带来的巨大帮助,国际会议还满足了环境发展的需求。通过国际会议为实现“双碳目标”,保障生态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这其中,在我国最为著名莫过于“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了。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陈泽炎撰写的《治沙与办会:库布其的经验与启示》一文,直接展现了国际会议对我国环境治理带来的巨大帮助。此外,“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成功举办,给我国举办重要国际品牌会议提供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中央电视台集中报道了库布其治理沙漠的经验。库布其沙漠原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曾是距北京最近、危害最大的沙尘起源地。但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这里治沙成果显著:沙漠周边已经出现几百万亩具备农业耕作条件的土地;每年阻止上亿吨黄沙侵入黄河;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为此,2012年库布其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境与发展奖”。

还要特别关注的是,2007年在这里创办了“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2013年9月在纳米比亚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大会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写入大会报告。2014年2月,中国政府批准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为国家机制性大型涉外论坛。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

陈泽炎表示,库布其人既治沙又办会的经验给会议领域与区域发展带来新启示。

第一,举办论坛是一种远见卓识。库布其治沙从修沙漠公路开始,艰苦卓绝地摸索出“网格沙障法”、“沙漠水气法”等一整套固沙、植草、种树的技术,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终于使沙漠披上绿装。在此基础上,治沙带头人王文彪想到创建“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并把这里作为永久会址,以期进一步巩固治沙成果,对外宣传推介,并学习和引进世界先进治沙技术。实践证明这绝对是一种远见卓识。

第二,以高端化的精神品格定位。论坛从一起步就形成了高端化的精神品格定位,以致成为全球唯一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其首届论坛就由中央统战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林业局、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联合国驻华机构共同主办。其后又升格为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国环境署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处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论坛主题也从:“沙漠·生态·新能源”到“绿色一带一路,共享沙漠经济”。迄今为止的论坛还先后形成了《行动计划》、《会议共识》、《愿景框架》、《行动倡议》等多份重要文件。

第三,建立起可持续性发展机制。包括成立了以王文彪为法人代表的亿利公益基金会作为“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承办单位。在库布其建起永久会址的国际会议中心和配套酒店发展旅游业。

除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要员与会外,论坛还吸引到大批民营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到会发言。此外,论坛所具有的生态理想和绿色情怀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潮趋势而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可。这也正在成为该论坛可持续性发展机制的新动力。

第四,“小地方”创出的“大品牌”。库布其本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下属的一个“小地方”。但是由于成功举办“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而形成了“库布其”这一大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要总结“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的好经验。虽然这是指青岛,但对库布其来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他类似案例,我们在国内还可以选取黑龙江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和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外则可以选取瑞士达沃斯论坛。

编后语

与会为盟 共图大业

纵观中国大型国际会议,从APEC到G20再到金砖五国,大型国际会议不仅能提升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话语权,更为全球人类进步事业带来正能量。

成功的国际会议将使主办城市一炮而红,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的舆情热点。借势会议红利,当大量活动蜂拥而至之时,城市需要紧抓机遇、精准发力。以会议活动为核心,融合特色餐饮、配套商业、精致酒店等多元业态,创造独一无二的服务体验。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下,会议从业者需要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放眼城市,以会议资源的联动共享赋能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发展。

猜你喜欢

库布其金砖会议
《八七会议》
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
库布其治沙模式“走出去”解析
库布其:多元化推动生态文明的成功样板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窑里金砖的演绎
迎金砖会议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金砖”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