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口袋公园智慧化设计研究

2022-05-30付楚钦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工智能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可供人们开展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小。城市空间是有限的,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公共空间,口袋公园应运而生。虽然智慧化的概念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其在口袋公园的应用研究仍属于空白领域。基于此,文章探讨智慧化的特点,分析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试图在城市口袋公园与智慧化之间找到契合点,以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口袋公园;智慧化设计;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3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体验经济的出现,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期望发生了变化。城市内的建筑物越来越高,而开放空间越来越少,但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休闲需求仍然存在,因此城市口袋公园应运而生。口袋公园的设计往往缺乏管理者、设计者、居民之间的沟通,使得建設完成的口袋公园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难以成为城市的交流空间。“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将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城市口袋公园须与时俱进,引进现代高科技,加强公园管理,为市民打造智慧化口袋公园。利用智慧化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城市口袋公园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1 研究背景

1.1 城市口袋公园的定义与特点

设计师罗伯特·泽恩首先提出了对口袋公园的设想,口袋公园也被称为袖珍公园,是分散或隐藏在城市中的小型开放空间,满足了市中心居民对休息和娱乐的需求。结合国内外文献,口袋公园是具有景观美化、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小型公共开放空间,面积为0.035~1hm2,服务1~4个街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口袋公园可以补充当地匮乏的公共空间,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服务[1]。

口袋公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 面积小,数量多,分布广

城市各个角落都可以发展为口袋公园,建筑物的周围、高架桥下、街道两侧或拐角处,都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为口袋公园,它们在城市中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

1.1.2 全时开放,方便使用

不同于城市内其他公园具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口袋公园是24小时全天开放的公共空间,因此其使用更为广泛。一方面,其在白天可以为附近的居民、学生、上班族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班和晚睡,在晚上,其可以作为上班族减轻疲惫感的地方[2]。

1.1.3 多样性和人性化

口袋公园通常本地居民使用较多,因此其设计和布局往往由居民根据他们的日常自发组织完成。口袋公园的使用人群往往具有不同的目标和使用偏好,这使口袋公园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不同使用者对口袋公园的使用方式各不相同,可能用于社交、运动、娱乐等,在不同的时间段,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由此可以得出,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使用口袋公园,建立人与空间之间的良性关系。口袋公园的价值体现在居民对空间的使用频率和口碑满意度上,根据人们的喜好设计口袋公园,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环境[3]。

1.2 智慧化设计的定义与特点

智慧化设计是运用计算机、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多媒体、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技术,改进和强化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多元化需求。

智慧化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2.1 信息化

智慧化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对内的系统管理和对外的信息发布,信息化是智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数据和计算可以被用来更有效地联结供应和需求,进行更准确的调整,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4]。

1.2.2 数字化

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AR等数字化工具,构建更广阔的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将一切内容信息化,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在规划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字景观技术,为智慧化设计奠定基础。

1.2.3 智能化

在移动通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事物有能力针对人类的不同需求作出动态反应。智能化着重于科技对人的关怀,为设计目标与使用人群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一个全新的平台。

1.2.4 智慧化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智慧化设计通常用于对环境的监测、维护、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大量样本,在有限的绿色环境中,保证时间、空间、容量、质量方面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是智慧化设计的最新目标[5]。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口袋公园在繁华城市的重要地段出现,城市口袋公园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使用率也逐步提高,为口袋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正处于大数据时代,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形成,口袋公园也可以向科技智能和绿色生态的方向发展,将智慧化设计与口袋公园相结合,运用智慧化设计使口袋公园更便于管理,同时使人们的生活更便利,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为人们提供绿色休闲空间。

智慧化口袋公园不仅须增加数量,而且须提高质量,在形式上创新设计,注重智慧化口袋公园对社会的现实意义,利用智慧化口袋公园解决城市中的相关问题。

2 相关案例分析

2.1 上海新华路口袋公园设计

上海新华路口袋公园坐落于上海新华路,入口处设有防风雨的钢制围墙,遮挡一部分视线,激发了人们探索的欲望,同时增加了历史感和融入城市的感觉。进入口袋公园后,游客首先看到的是两边的不锈钢镜面相互映衬,中间的种植区域形成了花园,幻想和现实仿佛在此融合,使游客感觉踏入了一个无尽的花园。镜子反映和记录了植物的季节变化,游客可以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场地内的镜面一边是可以旋转的镜子,另一边是可以更换的展示架,为游客创造了一个多样化、可持续的展览空间,它还可以联动现实与虚拟,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在线浏览公园景观。

2.2 北京龙湖G-Park公园设计

北京龙湖G-Park公园引入智慧化运营创新,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用户体验。通过指挥控制平台,为公园的安全、交通、照明、灌溉、病虫害防治、设施设备管理提供无人值守的智能远程控制。刷脸注册信息后,可以连接在线支付,如零售和餐饮服务,实现自动扣费。另外,游客可以通过公园内的虚拟骑行装置和喷泉等互动装置赚取或花费“能量币”(公园的虚拟货币),能量币将计入他们的个人账户,吸引人们探索公园内的更多景点,这种新颖的互动形式可以引导公园内的游客流向,增加游客数量[6]。

2.3 新加坡公园设计

新加坡公园对植被养护管理方面展开智慧化研究,通过安装信息数据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智能技术,收集和整理公园内植物的地理位置,捕捉珍贵物种的3D模型。利用无人机和园区内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展开火灾监测,对园区内的植物进行仔细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3 城市口袋公园智慧化设计原则

3.1 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口袋公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每个街区的历史和文化特征都不同,甚至空气、土壤、结构、现状都不尽相同。为充分发挥原有场地的潜力,在规划和设计智慧化口袋公园时,必须考虑场地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和周边的条件。在种植植物时,必须准确判断土壤的酸碱度、腐殖质层、土壤深度。此外,应使用本地树种,这样可以达到快速绿化的效果。

3.2 生态优先原则

在设计智慧化口袋公园时,必须将生态功能放于首位,生态系统功能在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持土壤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确保场地内植物的多样性,应选择不同树种,进行立体绿化,在有限的绿色空间中实现最大限度的绿化,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中心创造一个具备绿色生态且充满活力的智慧化口袋公园。

城市绿地具有自我净化功能,要想充分发挥其优势,就须重视设计和建造口袋公园。建设智慧化口袋公园,应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和环境功能,提高城市环境的绿色空间和城市绿地的水平。在设计和规划智慧化口袋公园时,须充分考虑生态原则,考察周围的环境质量,充分利用场地现有资源,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将绿色能源引入城市公共空间中。在规划设计中,须强调自然景观的诗意,通过科学方式将其融入智慧化口袋公园中,利用科技手段维护园区内植物的生长环境,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应具备使用价值,融入健身与养老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带来健康生态福祉。

智慧化口袋公园的设计理念是绿色生态与技术智能的融合。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生态学通过强调城市绿地的渗透性和系统性,提高园林的管理和维护水平,合理安排绿色景观的每个节点,完善公园内部的配套绿色设施,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同时强调生态、健身、娱乐、绿色生态的概念。

3.3 以人为本原则

智慧化口袋公园的设计旨在创造一个满足人们需求的环境,它不是钢筋与混凝土的简单组合,而是具备自己的独特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将大量人文色彩巧妙地融入智慧化口袋公园中,使平静、简单、自然的生活不再只存在于人们的梦中。同时,在园区内设置智能设备,优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营造欢乐、轻松、优雅的生活氛围。

规划和设计智慧化口袋公园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不同活动的需要,充分考虑人们使用时的尺度和心理感受,同时满足美观和实用需求。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IT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优化用户体验,运用先进的技术,满足人们对智慧化口袋公园的需求,方便工作人员对园区进行管理,为游客提供便利,更好地服务大众。

科技和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科技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了便利。运用先进的高科技智能技术和设备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使智慧化口袋公园使用方便、美观、智能,打造智能辅助设备,凸显高科技和智慧化。增加传统口袋公园的智能体验、互动性、趣味性,引入新的社会用户行为和体验户外的方式,这样一来,智慧化口袋公园就能成为更多人休闲、玩耍、运动的首要选择。作为户外空间,智慧化口袋公园应具有适宜的规模,与自然元素如水体和植物相连,利用当地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创造一个美丽的城市景观。

3.4 设计与科学相融合原则

智慧化口袋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维护场地内的设施、设备、绿地,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公园管理者在人群管理和安全监督等方面,需要实施全面管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绩效管理系统,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此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化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对多样性、质量、个性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反过来又对公共场所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智慧化口袋公园的管理部门必须关注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和优化用户体验。城市公园可以通过管理与运营的结合,增强自身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智慧化运营是指在公园中使用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搭建平台,以综合服务平台和管理系统为依托,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管理运营数字化。通过大数据的采集,掌握园区内的基本情况,增强智能化管理效能,充分满足游客所需。

在园区内,可以设置智能导览,通过VR、AR技术,使游园路线虚实结合,配备语音讲解系统,设置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小游戏,营造沉浸式游览的氛围,促进游客与场地之间的互动,提高游客的活跃度,进一步了解智慧化口袋公园的状况。园区周围可以设置智慧停车场地,通过智能识别,自动匹配周围最近的停车场,即使是对周围不太熟悉的游客,也可以找到暂时休息的地方,方便停车场的数字化管理,解决大城市停车不便的问题。同时,可以在园区内设置智慧零售,通过人脸识别或线上支付完成自助结账,节省游客的时间,减轻人力负担,使一切变得简单、智能、高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便民服务。

4 结语

我国口袋公园的智慧化设计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打造智慧化口袋公园,可以解决当下公共空间不足的城市问题,运用智慧化方式改善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零散空地,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听取各方面的意見,充分挖掘智慧化口袋公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

针对口袋公园的智慧化管理,可以促进生态和经济资源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一系列循环,大力推动智慧化口袋公园的发展,优化现在和未来智慧化口袋公园的创建、管理。同时,可以收集和分析数据,为智慧化口袋公园的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保障,使智慧化口袋公园成为当地居民的记忆,为其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植芳,袁伊旻.基于城市微更新下武汉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口口袋公园设计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2,42(8):106-109.

[2] 陈浅予,伍端.城市口袋公园布局的数字化分析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中心[J].美术学报,2021(5):111-118.

[3] 曹庆义,陈东田,张永超,等.日常生活视野下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对策研究: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J].建筑经济,2021,42(S1):437-441.

[4] 黄建强.智慧公园系统在城市公园改造更新中的应用[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1.

[5] 王斌斌,傅睿.未来公园智慧化设计初探:以良渚新城未来公园智慧化设计为例[J].浙江园林,2020(3):37-42.

[6] 孙静.城市触媒理论下的交互性口袋公园设计策略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8.

作者简介:付楚钦(2000—),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与就业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