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与孩子谈死亡
2022-05-30凯瑟琳·曼尼克斯
《好好告别》
[ 英] 凯瑟琳·曼尼克斯 著
彭小华 译
湛庐文化/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年1 月
到目前为止,我生命中有许多人生大事,其中之一是我的两个孩子的成年历程和让他们了解人生中固有的基本概念。
从卧室地板上的脏袜子如何变得干干净净、一双双地放到抽屉里,到为什么给金鱼喂适量的食物很重要,从婴儿来自哪里,到为什么诚实很重要,不一而足。其中还包括通过金鱼、老人以及我们爱和思念的人,让他们了解生命有限的观念。
同孩子谈论死亡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且不太令人舒服。我想保护他们,不让他们悲伤,但又希望他们做好面对生活的准备。儿童对时间和永恒、对眼睛看不见的东西的执念、对普遍性等概念的理解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因此,在不同的年龄段,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和看待我们的话语。我对此虽然在理论上有所认知,但有时候他们对谈话的理解还是让我感到震惊。
以下是发生在我们家庭中的一些事例,你从中能看出这些早期经历如何发展成对死亡的理解,他们的误解有时候相当好玩儿。
鱼有点不对劲儿
外公去世的时候,我30 多岁,最小的那个孩子刚上幼儿园。那时候,我们养了一些宠物,包括两条金鱼和一位临终关怀患者遗赠给我们的猫。
孩子们很爱那些鱼,为了防止他们把鱼喂得过饱,为了防止猫把鱼吃掉,我们可没少费功夫。
我们的想法是,让孩子们观察宠物的生命周期,以比较温和的方式了解一些事实,比如,不用害怕水(完美达成:两个孩子都很擅长游泳)、学会照料动物(完美达成:两人对鱼都很温柔,对猫也很小心翼翼)、掌握疾病和保健知识(完美达成:兽医给猫打针后,他们负责照料、呵护它),甚至认识到最终的死亡(但这三只宠物都很健康、强壮)。
因此,听说我深爱的外公突然死于肺部感染后,我分别向两个3 岁和7 岁的孩子解释说:“你们的曾外公去世了,我要去见他最后一面。你们的外祖母和外祖父都很难过,所以我要去陪他们住几天,过几天爸爸会带你们一起参加葬礼。”
第二天早上出发的时候,我发现那条身上有斑点、叫作“瓢虫”的金鱼游动的姿势有点奇怪,只有一侧的鳃和鳍在动。金鱼会中风吗?这条鱼看起来确实病了,但我要赶早班火车,家里人还在梦乡当中。这个问题还是留给无所不能的丈夫处理吧。
那天晚上,我和父母一起去了太平间。很奇怪,那张脸令人感到陌生。我们亲吻了外公冰冷的前额,然后我接到了孩子们打来的电话。我3 岁的女儿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妈妈,‘瓢虫死了,但你不用担心。我们把她装进罐子,放到冰箱里了,你还可以看到她。”
孩子们对葬礼的兴趣不大,但对葬礼之后与表兄弟姐妹的团聚兴致盎然。死去的鱼是主要话题,我的两个孩子向他们的表亲展示了自己的新专长。
得知厨房冰箱被当作“停尸房”,我的亲戚们吃惊不小,但我因为丈夫是病理学家,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我再次见到“瓢虫”是在它死了大约4 天之后。它躺在我的量筒里,腮部有点儿发绿,好像准备好进行遗体告别仪式的样子。我把它放在手心里的纸巾上,和孩子们聊起了死亡。
“看,”我说,“它一动不动,连呼吸都没有了。它什么都感觉不到,什么都听不见,什么都不知道。它既不悲伤,也不害怕。它没有痛苦,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他们凝视着它,频频点头。其中一个孩子用衣服夹子轻轻戳它,好像在做检查似的。
“动物和植物死了之后,身体逐渐变成泥土,”我解释说,“这有助于新植物生长,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顺着这个思路,我让他们在花园里选一个地方,把“瓢虫”埋了,让它的身体变成土,帮助里面的植物生长。
他们帮我在灌木丛下挖了个洞,我们用纸巾当作它的裹尸布,把它埋进土里。几周后,到访的朋友发现我们少了一条鱼,询问是怎么回事。我们的女儿睁着大大的眼睛严肃地看着她,以“解释的语气”说:“‘瓢虫生病了,所以妈妈把她放进了一个洞。”
看来我的话他们还是没完全明白。5 歲之前,儿童还理解不了“死亡不可逆转”这回事,也不明白死亡意味着身体彻底丧失功能。我7 岁的儿子对于埋葬一条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死鱼感到心满意足,而他3 岁的妹妹对整件事情感到相当困惑。也许她有点儿担心自己会生病!
纪念匾
8 岁的时候,大儿子对死亡感到困惑不解。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可这事都快把我搞疯了,弄得我无法把生活和工作分开。
以公共长椅上的纪念匾为例,儿子深信那匾代表死亡地点,好像每次坐在公园长椅上,或者每次在河边的一条长椅上打开便当时,都有灰飞烟灭的危险。“他们是在这条长椅上死去的吗?”不,是他们死后才放在这儿的。“他们是死在了这个公园的路上吗?是从悬崖上掉下来摔死的吗?”不,这是他们的家人希望人们记住他们的标志。
一旦试图避开儿子的追问,你会发现,不管走到哪里,冷不丁就会冒出一个长椅。令人庆幸的是,对长椅进行了数周的诘问之后,他终于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有一天,我们在野外散步。高高的峭壁上面有一条长椅,长椅上标有一块牌匾,纪念一位父亲—他和儿子一起骑山地自行车时,死在了这个地方。“酷……”大儿子满怀恭敬地低声问道, “爸爸,我们可以把自行车带到这儿吗?”
几周的工作瞬间归零,全都白做了,我们又要开始跟他掰开揉碎了解释一遍……对死亡的这种病态痴迷,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除了对牌匾感到好奇,我们的儿子还在这个阶段画过葬礼和棺材,它们与画中描绘的人物故事有关。这些都帮助他把死亡放在一个语境下,例如,用在老人身上,或者把它视为疾病或事故的结果。
到了7 岁左右,孩子们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死,甚至不久之后他们也会死去。这可能会导致一段时间的焦虑,他们还会经常要求家人保证不死。在孩子们的童年时期,我们告诉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前,妈妈和爸爸通常不会抛下他们死去。
(本文获出版社授权,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