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模式下室内优化设计研究
2022-05-30尹仕琪
尹仕琪
关键词:智慧养老 适老化 室内设计 老龄化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TU24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8-0082-04
引言
在中国的少子化和老龄化影响下,中国将面对社会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和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而减少该类问题的最优解是通过相关智能技术与住宅空间优化设计提高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从而让年轻的劳动力进入到社会生产中。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国内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上升5.44个百分点,在总人口缓慢增速与老年人口快速增速的现实情况下,中国将不可逆转地以高速进入中度、重度和深度老龄社会,并具有长期处于该状态的趋势[1]。但大部分老年人居住的室内环境不利于老人的生活自理,随着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养老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2],同时给智慧养老模式的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利于解决国内的养老问题。
一、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现状研究
(一)人口老龄化的研究背景
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大部分国家均存在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的情况。社会也受到了老龄化的影响,一方面是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短缺,另一方面是老年人的生活居住条件不能满足需求。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口老龄化也将是我国一个长期的基本国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国的养老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为主,老人的室内居住环境也存在着很多不适老的因素,社会对传统养老模式向智慧养老模式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
现实情况是居家养老为多数人的选择,机构养老和老年公寓养老的选择人数相对较少。从我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角度来分析,一方面是社会的公共养老资源的紧缺,不足以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是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大部分老人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或接受社会养老方式,子女的义务赡养责任压力较为沉重,在有选择的前提下,大部分的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3]。
(二)老年人的室内居住环境现存问题
目前,大部分老人所居住的房子都存在着房屋老化、公共环境设施陈旧、居室环境存在大量不适老因素的问题,同时住宅内部空间不合理、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不健全、室内家具缺少适老化设计等问题为居家养老带来不便[4]。相比新建的养老院和养老公寓在室内布局及家具的功能有经过适老化设计,且有相关的护理人员处理老人的突发状况,居家养老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设计优化。
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统计,受访者在室内不利于居家养老的因素问卷调查中,受访者认为老人居家养老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缺乏相应的安全报警系统”“室内照明存在缺陷,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室内地面太滑或有障碍,老人行走容易摔倒”,见图1。其中受访者对老人独自居家养老的生命健康安全十分担忧,受访者中的老人也表示室内的灯光照明设置不便于他们的起夜,另一方面因室内地面的湿滑导致的滑倒也是老人特别担心的问题。
此外,有31.75%的受访者表示老人因肢体力量的衰退,导致行动不便,同时提出了室内进行改造加装辅助扶手的建议。还有28.57%的受访者表示老人在室内因为空间拥挤,老人容易因磕碰而受伤。受访者均表示现有的室内居住环境不适合老人的独自居家养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在调查过程中,受访者在最需要进行适老化设计改造的室内空间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最需要进行适老化设计改造的区域为卫生间和卧室,见图2。有受访者表示家中老人在使用卫生间时十分不便,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进行洗浴和上厕所。并且受访者表示老人在卧室中时常因为缺少看护,导致突发意外状况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相对于卫生间和卧室,在客厅、餐厅和厨房等家庭公共区域对老人的看护比较到位,老人的突发意外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居家环境的适老化设计优化改造以及融入智慧养老模式对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老年人对室内居住环境的需求
在居家养老的模式下,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在室内环境中应有紧急报警求助系统,保障老年人的居家安全。随着老年人的身体免疫能力的下降,对室内环境质量变得尤为敏感,健康性和环保性设计原则对减少室内环境污染与降低细菌滋生有着重要作用。适老化设计需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时间流逝在心理、生理和行动上的变化反映在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上。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就需充分考虑居住空间的灵活性,以满足老年人在不同阶段的多样化需求[5]。在适老化家居产品的设计中考虑设计的通用性和情感性设計原则,可以使家居产品在满足家庭其他人员的需求的同时,满足老人对家居产品的特殊需求,减少老年人因生理功能的衰退而带来的内心挫败感,如孤独、伤感、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6]。
二、智慧养老模式的案例分析与室内设计策略
(一)智慧养老的相关概念
智慧养老起源于英国,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在1987年提出了智慧养老的概念,智慧养老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禁锢,让老年人在家中便能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国内对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至2013年我国对于“智慧养老”理念才出现高频的研究。
智慧养老的内涵是指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将老人与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相关服务平台联系起来,对居家老人进行全天候、高效、迅速、低成本、智能化的全天候看护养老服务,完成老年人的需求与社会养老服务的对接,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和有效利用。理想的智能化老人养护服务还需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智能系统之上,包括利用互联网控制智能化家用电器、远程监控老人日常活动和其健康状况以及利用远程呼叫系统可以进行求助等[7],通过该方式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智慧养老模式案例分析
1.上海奉贤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系统
奉贤区位于上海的南部,具2018年的统计,该地区60周岁以上的户籍人口达到17.32万人,占户籍总人数的32.3%。奉贤区政府相关研究部门积极研究探索智能产品在养老服务的应用,提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工作,构建了包括供给、保障、政策、评估、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见图3。
奉贤区智慧居家养老项目在注重老年人的安全保障服务外结合老人的生活照料、社交娱乐、健康养护等多个方面,保障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该项目主要通过老人佩戴专业定制的“智能腕表”对老人提供居家生活监测、应急救助、定位、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项目依托云计算开发养老服务软件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大数据处理、数据共享、服务对象库和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结合线上线下服务,让老人享受多方位、全天候的养老服务,见图4。项目至2019年底已经覆盖率该区域的30%的老人,为身体有特殊困难的老人提供健康状况监测、一键呼叫报警、定位服务。
2.德国环境辅助生活(AAL)系统
根据2020年德国的人口统计数据,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8.14%,且老龄化有不断加深的趋势。德国政府也对社会养老问题有着积极的处理态度,德国的养老服务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的养老模式大部分也有借鉴德国的养老经验,如养老机构、社区养老、社区护理中心和短期托管服务等。在德国的养老模式的探索过程中,研发了环境辅助生活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的一系列智能传感技术,将室内的各类设备进行智能化、互联化,构建一个实时监测的室内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老人在家的状态,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智能监测和紧急呼救,让老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在AAL系统的样板房设计中,室内过道的墙面边缘设置有夜视灯,灯光采用智能感应处理,减少了灯光快速开关带来的晃眼问题。卧室为老人设计有智能滑动升降杆,轮椅老人可以通过智能升降杆将自己从床升降移动至轮椅上,以及滑动至室内的各个区域,极大地增加了轮椅老人独自居家养老的自理能力。在室内设有多组一键紧急呼叫装置和起坐、站立和行走的辅助设备。在样板房的大部分设施都是可以通过远程智能遥控调节,专业服务老人的智能设备也是一应俱全。
德国AAL系统的设计初衷是实现老人独居养老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保障老人居家养老的生活安全。AAL系统通过辅助平台控制中心,对老人的全天的起居情况进行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例如老人的吃药情况、休息睡眠状况和心率血压状况都可以通过系统的网络平台进行查詢。
(三)智慧养老模式居住空间设计策略
1.卫生间优化设计策略
卫生间是老人发生滑倒等意外事故的高频区域,而卫生间的功能在老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未经改造的卫生间在老人如厕和洗浴过程中伴随着使用不便和诸多不安全因素,如地面的水渍问题、采光通风不佳、地面物品堆叠和卫浴洁具老人使用不便。
卫生间的地面墙面材质选择宜选用防水防滑的铺贴,淋浴空间宜采用干湿分离的处理方式,避免卫生间过于潮湿。卫生间的开窗过小或无开窗,通常伴随着通风和采光的不佳,可以通过柜灯、墙角灯辅助照明和排气扇来解决室内光线不佳和空气不流通的问题。老人在盥洗时不能持久站立,盥洗池宜选择浅水池,在盥洗池下方留有轮椅和座椅的空间。洗脸镜因镜面水平垂直安装和安置高度过高不便于老人的使用,有老人的家庭可以选择可智能调节角度的洗脸镜。老人有起坐不便、久坐后腿麻和肢体力量不足的情况,在马桶旁和淋浴间安装助力扶手可以提升老人在如厕和洗浴时的自理能力。
老人在卫生间处于一个无看护的情况,发生意外突发情况时无法第一时间被发现和得到及时的救助,应在卫生间的马桶旁和淋浴间的合适位置设置紧急呼叫按钮,而按钮宜采用与拉绳结合的形式,便于老人倒地时的呼救。卫生间宜安装人体不活动感应式报警设备和智能感应式的照明和卫浴设备,能够监测老人的活动和生命体征健康和便于老人的使用。
2.卧室优化设计策略
卧室是老人休息睡眠的主要空间,对于室内气温和空气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家具也需要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尺度和使用舒适的要求,并具备娱乐休闲的家居产品。
老人的卧室过道需要足够的宽敞与无障碍,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助力扶手,便于老人的通行。卧室需要有新风系统、空调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保证老人休息时的室内温度合适和空气质量良好。卧室的照明应具备感应调节的功能,保证室内照明充足且老人的眼睛不会受到光线的刺激,照明开关宜采用双开,方便老人在床上的开关,针对老人的起夜需求,床下宜安装感应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人的卧室宜配备有独立的卫生间。床边应设置有紧急呼叫按钮,老人休息时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寻求帮助。
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可以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在卧室的休息环境的质量以及增加老人的休闲娱乐方式,如智能看护床、电动按摩椅、智能语音机器人和智慧屏幕等产品。
3.客厅优化设计策略
客厅是老人居家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于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满足老人的休闲活动需求。客厅家居设备宜选用可以远程遥控的产品,减少老人使用家居产品时需要走动的情况,如电动窗帘、扫地机器人和AI智能饮水机等。
家具产品应保持适当的间距,保证老人的行动通道,在沙发的布置中应考虑到轮椅的摆放,给轮椅预留出空间。客厅宜选用可调节和便于移动的家具,便于老人的清洁和根据使用需求调节家具状态。沙发和座椅的高度和软硬均需适中,座面过矮不便于老人起身,座面过高不便于老人的脚触地,座面过软导致老人容易腰肌劳损,座面过硬导致舒适度较低。考虑到老人在客厅的行走活动,地面宜做防滑和无障碍处理。客厅的灯光宜采用主要照明和局部照明结合的方式,保证老人的阅读和书写时的光线充足。
客厅是老人居家养老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区域,宜具备新风系统、空调系统、一键紧急呼叫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等,保持室内高质量环境并保障老人的居住安全。
4.餐厅与厨房优化设计策略
大部分具有自理老人还是倾向于亲自下厨烹饪,但大部分的家庭的厨房都存在着空间规划不合理以及设备操作不便等问题。餐厅中存在着汤水和茶水倾洒在地面的情况,以及过道过窄、光线不足和存储空间不足等问题,给老人用餐带来了不便和隐患。
厨房在功能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老人的“取放食材、清洗、切菜、炒菜”的工作流线,形成闭环的操作流线,并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轮椅的转向。操作台下方宜留有老人轮椅进入的空间,且台面不宜过高,便于老人的烹饪活动。厨房的地面宜做防滑处理,减少物品在地面的堆叠,防止老人的滑倒。老人在使用厨房时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在厨房设置监测环境质量参数的智能感应系统,比如烟感探测报警器、水流检测报警器、燃气报警器等,来保障老人的用火和用水安全[8]。
在老人的用餐过程中,存在着用餐无聊的情况,在餐厅安装智慧屏幕可以活跃老年人的用餐氛围。餐厅的灯光宜采用重点照明和辅助照明,提供充足的光线,便于老人活动、拿取物品。在保障过道通畅的前提下,餐厅中应预设足够的储物柜,为茶具、杯具、酒水以及老人的药品提供存放空间。
5.门厅与阳台优化设计策略
门厅是老人出户和入户的过渡空间,应满足老人入户的更衣、换鞋、置物等活动需求,但门厅中存在着光线不足、功能不够完善和空间狭窄的问题。生活阳台应符合老人休闲、晒太阳、养花等活动的需求,而服务型阳台则需满足老人的收纳、洗衣和晾晒的需求。
在入室大门采用智能指纹锁和密码锁,可以减少老人因忘带钥匙而无法回家的情况。在门厅宜配备换鞋凳、鞋柜、镜子、挂衣钩和提醒板,便于老人的出门和回家的活动,且应留有轮椅的存放空间。在门厅的灯光宜采用感应式照明,避免老人回家时光线不足导致磕绊。门厅宜安装可视化显示屏幕便于老人观察门外的人员,保障老人的居家安全。
阳台宜配备智能电动升降晾衣架、全自动智能洗衣机,便于老人的晒洗衣物。阳台的地面应做防滑处理,且减少物品在地面堆放,减少老人在阳台摔倒的隐患。阳台需要配备座椅便于老人晒太阳、休闲和喝茶。
三、智慧养老模式应用于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的建议
(一)打破平台壁垒,实现万物互联
智慧养老模式的运行离不开智能家居产品,应用方式也由原来的单品逐渐向系统发展,但在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开放性,市场中出现的智能家居系统都存在着各自的独立性,同时缺少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现有的智能家居产品存在着网络使用平台的壁垒,为智能家居产品应用于老人的居家养老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华为和Apple等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均需要使用该公司的應用软件才能对智能家居产品进行控制,这使得智能家居的选择性和便捷性大大降低。
在智慧养老模式下,智能家居产品应通过一个平台解决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的兼容性问题,将更多的智能家居产品进行连接,实现万物互联。智能家居的相关企业则需要通过不断提升智能硬件的研发能力、开展跨界合作和开放系统生态来促进智能家居系统彼此融合,避免大量同质化的投入、恶性竞争等问题。让老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可以完全依托一个网络平台实现对全屋的智能家居的产品的远程操控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智能家居产品的难度。
(二)满足心理需求,增强人文关怀
在居家养老模式中,老人的物质需求能够被充分的满足,但老人的心理需求却常常被忽略。在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独居老人,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独居老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老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如空巢老人的陪伴需求、娱乐需求、文化活动需求等。因此,在智慧养老模式下的室内设计需要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同时,给老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老年人虽然身体机能下降,但是情感并不会退化,反而需要更多无形的人为关怀[9],来保持老人的健康心态。老年人因记忆力、识别力和方向感的下降,在室内的布局中,空间组合和路线规划宜简单易懂。材质应注重环保、无害为老人营造出宜居的室内环境,如天然的木材常常被用于老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一方面是天然无害的木材能保证老人的健康,另一方面是降低室内的沉重感,舒缓老人的精神焦虑。室内的色彩搭配宜采用米白色为主,搭配小面积的鲜艳的浅色为点缀,营造出温馨的空间氛围,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
在智慧养老模式下的居家养老应通过适老化设备与智能化家居产品提高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老人的自信,提高老人的自我认同。例如老人通过智能语音助手控制智能扫地机器人完成室内的卫生清洁工作,让老人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参与家庭清洁的工作。
(三)智能识别调节,实现全屋智能
在老人的居家养老生活中,智能家居产品能够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但使用体验有待提升,在“人机交互”的技术仍有欠缺。优良的交互体验应该如大脑控制四肢,对操作命令的识别力、准确性和反应速度均需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通信技术、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智能家居设备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性能的不断提升,智能家居的发展出了丰富的人机交互场景,系统根据不同的场景,对房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空气质量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卧室的睡眠场景的温度比客厅的活动场景温度更高。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在未来的居家养老的场景中,所有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根据老人的具体需求自动运行。全屋智能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老人的日常活动和行为习惯数据建立数据库,全屋的智能家居识别老人的状态,将室内环境调整到老人生活最舒适的环境。全屋智能系统包含老人居住环境的安防、娱乐、医疗健康、照明、控制、环境和网络等,能够深度地融入老人的养老生活,让老人无时无刻都能享受到全屋智能带来的便利。
结论
在老龄化日益加深和社会公共养老服务的供给有限的背景下,通过智能化设备和适老化室内设计,创造良好的居家养老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和智慧养老网上平台远程观察老人生活状态,在减轻养老负担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产品在老年人群体中也开始频繁出现,网络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便捷的服务,给未来智慧养老模式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