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推进城乡碳达峰垃圾处理大有为
2022-05-30杨心成
杨心成
垃圾处理需求空间稳步提升,城镇、工业污水处理再受关注。
7月13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强调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控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并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从细则上看,《方案》统筹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落实,推进城市和农村的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就地资源化利用。
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细则看,《方案》提出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城市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基本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同时,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厂网配套、泥水并重,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城镇与工业污水处理、资源化再迎利好。
住建部、发改委:到2030 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
7月13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规划目标: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筑节能、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绿色生活方式普遍形成,绿色低碳运行初步实现;力争到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性变革全面实现,美好人居环境全面建成,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治理现代化全面实现。
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加强城市设施与原有河流、湖泊等生态本底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平均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45%;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施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推进管网分区计量,提升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水平,力争到2030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
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合理确定排放标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工艺,推行微动力、低能耗、低成本的运行方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倡导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
推進绿色低碳建造:加强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管控,到2030年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300吨/万平方米。积极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监控重点设备耗能,对多台同类设备实施群控管理。推进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分级利用,到2030 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
垃圾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方案》锚定碳达峰,强调了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控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并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从细则上看,《方案》统筹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落实,推进城市和农村的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就地资源化利用,要求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较2021年的50%提升15pct。《方案》有望保障垃圾处理需求空间稳步提升。
发改委:到2025年,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开发边界全面划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50万亩以内,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深入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3%。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政策加码,污水处理与新能源产业再迎利好。《方案》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细则看,《方案》提出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城市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基本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同时,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厂网配套、泥水并重,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城镇与工业污水处理、资源化再迎利好。
融资好转,需求加力
融资有望好转:根据国盛宏观组观点,2022年5月信贷、社融规模大升,靠的是企业短债、票据冲量、地方债,实体融资需求仍弱。短期看,6月信贷、社融有望继续走高,下半年稳增长“资金缺口”较大,6、7月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
需求望加力: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不动摇,目标“十四五”期间要实现生态环境新的进步、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强调加强制度建设、补齐环保领域投资领域短板,将有助于缓解环保行业融资难题。与去年相比,目标更具体、覆盖方面更广。长江及黄河流域大保护、垃圾分类等催化下行业本身增长空间广阔。且经济增速下行期,环保的投资属性望体现。
环保专项债占比提升:2019 年环保专项债总额546亿,2020全年共2324亿;2021年截至10月29日已达2128亿元(2021Q2开始密集发行);(1)比例倾斜:2019年环保专项债占比2.5%,2020年提升至6.3%;2021年截至10月29日,环保专项债占比继续提升至7.5%。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重点用于包括生态环保项目在内的七大领域;(2)发行前置:2020年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取向;2021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从二季度开始密集发行。
底部配置性价比高
目前环保板块机构持仓、估值均处于历史底部,行业确定性与成长性强,配置性价比较高,我们推荐:
1、成长性、确定性较强的垃圾焚烧公司:推荐ROE突出的伟明环保(预计2022-2023年PE16.9、13.0x)、管理优异的瀚蓝环境(预计2022-2023年PE11.8x、10.0x);
2、在手项目丰富,技术强壁垒高的危废处置公司:浙富控股、高能环境;
3、价值有望重估的水务公司:洪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