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铁站装修界面的终端设备与视觉设计一体化升维研究

2022-05-30徐佩邹心仪

设计 2022年13期
关键词:视觉设计终端设备

徐佩 邹心仪

关键词:苏州地铁 装修界面 终端设备 视觉设计 升维

中图分类号:U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7-0027-03

引言

苏州旧称姑苏、平江,存有2500余年的丰韵历史,乃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太湖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国鲜有古典与现代并流的城市,城市容貌始终有着对传统的回溯与创新的伸张。尤其贝聿铭大师和崔愷院士主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新火车站相继在2006年、2012年的投入运营,成为延续姑苏历史图像的符号印记和时代精神的“具身化”,集中表现为“皮壳崇拜”和“網红地标打卡癖”。基于火车站与地铁站的设计互鉴,苏州地铁站界面(皮壳)呈现出对古典城市和现代都市的有意嫁接。这种建筑移情让大众从自身的“物化”状态转向“乐以忘忧”的审美闲情。

苏州地铁站终端设备和界面的一体化设计以材料的精确性、表现力和美观度透射出苏州丰厚的地域人文特质,得到了轨道设计师和政府相关人员的普遍重视。由于国内各大中城市营建地铁盲目跟风,导致形态相似度高、设计程式化严重、技术理性张扬等弊病,地域文化未能很好地植入地铁设计之中,招致了当地文化与公众之间的互动难以实现。本文以苏州地铁站的设备终端与界面设计为切题,结合苏州地铁站的设计案例,通过乘客综合的评价体系,重点分析苏州地铁站现已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后期地铁站的设计方案提供良策。

一、苏州地铁站装修界面中终端设备的主体建构

地铁站公共空间的视觉表征,如从符号学的角度阐释,内部则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设备仪器、文字标识(中英文双语)、图形符号创构了地铁空间中城市文化符号的美好设想。人与机器、装修界面的交流对话往往有着深层的结构。这就意味着,使用功能通常是地铁空间的基本要素和建构核心,技术代码支撑了地铁空间的躯壳。由于自身的物理属性,技术代码本身并不能有效建立起与乘客之间的沟通意义,轨道设计师只能从功能逻辑中抽象出界面、材料等相关载体,让功能成为形式载体的一部分,达到与人交流的“意指”目的,从而向乘客传输形式美的空间信息。[1]地铁的装修界面常指公共空间中视觉可视距离内的顶面、地面、墙面、承重柱四部分,装修界面本身也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域文化是核心要素。无论地铁的宏观布局,还是路网肌理,到空间的细部设计,无不映射出地域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达到体现城市智慧、显示城市特色、承载城市内涵的最终目的。地铁站装修界面的终端设备,作为直接面向乘客视觉感知与心理起伏的综合系统,设计是否操作便捷、界面是否人性化,通行效率是否高效,都直接影响对乘客的服务质量。因此要提升苏州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水平和效率,提高车站装修终端设备的质量和管理是关键因素。苏州地铁公共空间中涉及了动照、信息技术、环控、通信、广告、导向等相关专业,装修界面的终端设备主要由监控系统、AFS(自动售票系统)、疏散指示标识、PIS屏、烟感报警器、广播系统、广告牌、导向牌体等组合而成。

“监控系统”主要包含接收计算机传输的参数、搜集终端设备的数据分析、及时监控终端设备的运行与故障,实时将数据报送中央计算机系统,完成数据备份和软件更新[2]。AFS(自动售票检票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收集、技术处理为一体的自动智能化系统。自动化的售票服务,替代了传统的纸质售票,打破了人工售票的速度慢、出错率高、劳动强度大的弊病,具有便捷和准确的特性。“疏散指示标识”是地铁站台公共区、楼梯转角处、防烟楼梯间、消防专用通道、安全出口处、走道和变电所的疏散通道等区域中设置的醒目标识,常因位置的不同,尺寸间距匹配距离有差异。“PIS屏”依靠的是相对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输,以地铁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运营信息为主的多媒体综合显示系统,一般为内嵌式液晶屏幕。“烟感报警器”则是通过测验烟雾的浓度来实现报警功能的,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器,这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被广泛运用到地铁消防报警系统之中。“广播系统”主要包含了进出闸机提示、车卡充值、乘客购票、地铁进站、运营结束、候车疏导、设备故障、地铁延误、医疗救援等各项乘客服务中声音设置的相关内容。“广告牌”由灯箱、车载电视、LED数字媒体、墙贴、固定牌体等构成,是展示品牌形象和企业宣传的重要载体。“导向牌体”又称环境视觉标识系统,指地铁公共空间活动中起指示、标志、警示和图示等内容的静态符号体系。主要功能以直观、明确、快捷的视觉信息,对人流、物流进行准确引导。以上这些终端设备构成了苏州地铁车站的基本功能,对于地铁公共空间的舒适美观、安全便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终端设备运营的好坏对乘客的主观评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苏州地铁装修界面的视觉设计升维实践

(一)苏州地铁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目前,苏州GDP总量已突破2万亿,人口接近1300万,经济增速和人口总量皆位居江苏省首位[3],稳居全国十甲以内。伴随着中国大量高校在苏州设置分院,人才聚集的影响效应,致使苏州的教育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胜局。与此同时,交通拥堵难题愈发严重,引发了社会、经济、环保的相关论题。地铁作为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4],在苏州一直相对滞后,导致城区的友新高架、南环路、北环路等交通干道水泄不通成为常态,大大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截至今日,苏州已经完成了5条地铁线路的运营,通车历程数位列全国第13位,远低于第四名的省城南京。鉴于此状,苏州市政府制订了详细有效的地铁规划,预计2035年建成22条地铁交通网络格局,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数量与密度达到国内城市的前列。苏州市政府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和未来发展的关系问题,让人民大众对苏州地铁的建设有着更美好的期许。

(二)苏州地铁装修界面的视觉设计

升维策略升维,特指升级,内容通常复杂繁多。地铁空间的升维通常体现在材料质量提升、内容生产、文化传播、设计范式等方面,既迎合了普通乘客浅表操作的兴致,又满足了城市风雅的需求。如今,苏州地铁新线路中,所有导向标识系统为升维需要,皆选取了简约的图形和编号系统,其导视系统、区域标识、无障碍标识、安全出口标识,选用了易于识别、和谐统一的简易图形和直字见方、自隙均匀的黑体字并严格遵守英语的国际化翻译要求。布局上采取距离少、空间通畅的科学规划,色彩上采取国际通行表征的颜色标准。例如,黄色表征警告、注意;红色表征禁止;蓝色表征命令,绿色表征安全可行,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生活习性、文化程度、技术应用的人群,实现了公众对地铁功能适应的高标准、高要求。

1.传统文化的思考策略。结合实际调研与项目的规划,为延承苏州1-5号地铁的设计风格与记忆延续,目前正在营建中的苏州地铁7号线,强调原有线路装饰界面科技感的同时,对地域文化元素的抽取更加显著。尤其在细节的处理上接通了城市古典建筑的雅韵,“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屋顶造型的提炼;苏式彩画的部分提取,提升了乘客的审美意识,丰富了城市形象,强化了公众对苏州城市的认知和归属。

2 .色彩的强化与应用。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谈到色彩心理时重申,色彩与造型相比照,更能显现故事性主题,任何一种形式都无法达到颜色的叙事高度[5]。7号线机电终端、导向牌体吊杆色彩的运用中,基于了整体化科技灰的考量,颜色与装饰风格均保持了一致性的推敲。如,裸装吊顶时,吊杆颜色与顶面综合支吊架实行同色处理;已装修的顶面,吊杆色彩则与顶面色调一致(图1)。项目课题组在开展城市色彩学的调查中,选取了苏州从古至今在色彩体系中始终坚守的灰色系,灰色具有沉稳、智能、包容的强烈讯息。地铁色彩整体化中,为了强化色彩均衡、凸显亮点,也会使用亮丽色调提神,深化“点”与“面”“整体”与“局部”“新挖掘”与“老应用”的谐和关系,更好的解决色彩的使用难题,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3.导向牌的升维策略。现有的1-5号线入口处的导向牌体,通常窄而狭和字体微小,造成乘客视觉效果上的识别难题。为此,目前在设计的6号线、7号线的液晶屏和指示牌,长度拓宽至5400mm,宽度达450mm,框体材质上也升级为热镀锌3mm钢板折弯加强筋或T2不锈钢折弯烤漆加强筋,金属铝板的硬度和强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卷帘门通体也实现了加宽至7200mm,解决了人流高峰期间比肩叠踵、水泄不通的交通问题。卷帘门的材料也和讲究,采用易于清洁、外观耐看的不锈钢防火材料,机械撑杆和撑杆座选取了定制的国际WG型铝材,在牢固性上坚如磐石,确保了乘客的安全(如图2)。

4.顶面的升维方法。苏州地铁站常因停靠站点的不同,设计亦呈现处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其背后蕴含了停靠站文化叙事的深层含义。例如,正在打造的7号线“澄阳路”站,顶面采用了铝制隔扇吊顶,四方的栅格在设计中有意做了圆角的处理,在视觉上化解了直角所带来生硬心理(如图3)。浅蓝色的条形,显溢出轻盈的科技质感,同时也与周围的方柱形成视觉互动,相得益彰。在6号线富元路2号出口处,架设了蓝白搭配的弧形框架,打破了常规一体化的设计,颜色的亮丽与屋顶深沉的灰色形成对照,显溢出严格规整的方形与灵活情趣的弧线,前者具有物质属性,后者显胜审美属性。顶面装饰在每个站点的不同设计而折射出地域文化的人文精神。又如5号线的“星湖街”站(图4),顶面采取螺旋纹的铝制线性吊顶,在蓝绿色的辉映下,将梵高的油画《星空》与苏州水城进行了有意的嫁接。这是轨道交通设计师结合环境特征,遵循科技、艺术人文等设计手法,虚实结合,化繁为简,塑造出科技与艺术双向回授的空间氛围。通过蓝白相间的色彩增加了空间的节奏感和律动性,让地下公共空间打通了科技与材料、艺术与空间、想象与现实,提供了一条“技与艺”反思的新路径。

5.承重柱的升维手法。地铁承重柱常指混泥土浇捣的柱子,承载负荷是基本功能。PVC、铝材、纤维板、瓷砖岩板是惯用的外塑材料。也就意味着,除显示本条轨道交通路线的主体色彩之外,更能表现出力量的强韧和材料的质感。方形的承重柱造型诠释了数字世界中的“严谨”“理性”,这也是轨道交通秉持的态度。表面的烤漆亮光处理,在质感肌理上融汇了科技的智慧和历史的影迹,显示出功能与装饰细节的统一性。尤其是目前正在施工的地铁轨道6号线中,“城际路站”站厅的承重柱造型为春花盛开与椭圆形叶子结合的方式,寓意自由随性,生机勃勃,与科技感的RGB灯具完美融入车站空间,给予了乘客魔力四射的空间体验。

6.装饰墙的意境升维对策。苏州地铁站并非拘泥于传统文化的展陈,当代文化的植入也是一大亮点。 譬如,苏州地铁5号线整个主题为“水映新苏”,即每一停靠站皆选用了苏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建筑古迹作为展示界面。“太湖之滨”站点中,装饰墙截取了湖光山色中的芦苇荡作为主题,异形浮雕玻璃处理自然风光时,加入了当代科技对光影的调节,让公众在不同的时段皆能观览到水纹景色的差别,真正做到了美学上的精妙处理。[6]再如,即将营运的地铁6号线中,主体设计定位为“梦幻苏城”,每个站点皆开启了姑苏老城现代与未来的手法打造。为凸显“拙政園”站的意境之美,取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新式几何之形、拙政园的中式格调,其用意是抛开城市的烟尘,达到儒雅谦和的大隐于市,色彩选用浅灰与木纹的结合,进入其间仿如在潦水环抱,山水相映的文人书院之中穿行。LED平板灯仿照自然光线,在光影的虚实变化之中,消解了墙面与地面的界限,冲击着每个漫步空间的人,满足了在封闭式空间中对自然的向往。景观小品的植入,让城市里紧绷的神经在这里得以放松,感官被充分打开,感受天地风味的恩赐,体会人、自然、空间之间的和谐共处。苏州大学作为本市的顶尖学府,其站点的设计,中西文化新语境必不可少。尤其在墙面装饰上攫取了苏州大学校园中具有古典建筑的“钟楼”形态,又提取西式“玫瑰窗”元素,用建筑的表达裹挟着乘客的时空记忆。同时,铭文雕刻的浮雕形式,讲述着苏州的教育历史,空间的属性赋予了环境与人的情感关系,“苏州大学站”的地域识别性显著,营造出“筑梦时光”的主题,寓意岁月清浅,不负时光的寓意,这是设计师对教育、建筑、文化所保有的尊重和敬畏。

由此可见,传统的苏州,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宋代以来区位优势的凸显,构造出独特的文明基因。当代的苏州,不能只有经济和人文构成的社会史,还需要一种符合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交通工具——地铁。地铁很好地解决了城市的种种难题,面对以往乘客对苏州地铁业的吐槽,工程师和设计师在新的线路上,通过导向牌、顶面、承重柱、装饰墙等界面进行全新的设计升维,以符号化的手段,营造出全新的场所精神,凸显出当代的文化性格。

三、苏州地铁站终端设备与视觉设计

评价体系的回望与展想评价体系的回望是基于苏州地铁5条线通车使用后乘客的主观评议,内容来自于西方环境评价体系。如将此体系介入苏州地铁终端设备与视觉设计之中,目的是两者在实施过程中对效果价值的审视与反映,并对即将通车营运的新线道提供依据和指导。

乘客的主观评价不仅具有科学性、实证性、真实性,而且出自使用者的角度,人性化更具说服力。[7]如若依照综合评价层级划分,应具有表象层、空间层、深度层、文化层四类。表象层是对视觉表面使用价值的评判,涉及了轨道交通设计中建筑功能、导向牌体、AFS、PIS屏、色彩、材质、灯光、触觉的感悟;空间层评价涉猎的是乘客对空间区域、空间尺度、微观空间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预期;深度层体现出乘客对终端设备与视觉设计中探知、描述、分析、诊断的综合性评价;文化层评价是对苏州地域文化的彰顯程度、象征语义、叙事话语、空间意境的追逐。四个层级交互辉映,层次递进,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评价内容的客观态度。

兹举二例,苏州地铁1、2号线乘客进行主观评价提案中,多数乘客认为两条线图都突出强调了科技、安全、生态的先进理念。标识设计在尺度、颜色、材质、版式编排、站点停留上都有着良好的印象,说明两条线路在品质因子评价中算作成功。但采用定量曲线法对终端设备与视觉设计品质测试中,则呈现出美中不足的一面:地铁空间的设备营造氛围相对普通。相较于北京、上海成熟的轨道交通终端设备和设计现状,苏州地铁并没有在地域文化上凸显优势,依然强调的是科技的理性,方正的装饰,中性的色彩、交通引导标识中规中矩,信息的清晰度、重复性、衔接性存有问题,加上刷卡灵敏度低、支付手段相对单一,让乘客大倒苦水。苏州地铁3号线普遍反映的问题有三:一是空间瓷砖的防滑性一般,粗糙不整,触感不适;二是灯光的亮度过高,色温偏低;三是AFC售票速度偏低及磁卡灵敏度不强,这就给苏州地铁的终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评价体系展想是苏州市政府与城市轨道交通部门,依据乘客在1-5号线路调研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修正、改进,通过科学技术与地域文化的营造,彰显出苏州自身的四时景观,尤其通过苏州地铁符号系统中传达出的形、色、声、情、韵的诗词意境和未来的科技之想。在苏州城市规划部门公布的苏州地铁6号线站点装修方案中,该线路途经苏州高新区、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三大区,从西北至东南贯穿整个苏州城,未来将成为东西向穿越古城及金鸡湖的重要客流通道,及城际客流的重要集散线路[8]。同时也是探索苏州过去、现在、未来,体现苏州古韵今风的特色线路。通过对线路特色景观的研判,6号线分为四区段(虎丘山、拙政园、李公堤、硅谷研发圈)、四意境(见山、游园、入画、无界)、四色彩(山青色、翠绿色、琉璃金、科幻蓝)。这条“时光穿梭”的设计主题,采用站点差异化的设计手法,通过终端设备与视觉设计的交融互鉴,营造出魔幻、动感、时尚的未来空间。尤其在沿用苏州历史中的古代建筑元素,气魄宏伟,端庄质朴,在空间气质上具有文雅气息和地域特色。当方案发布后,所有民众无不赞叹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彷佛置身江南的幽林响泉,岱山澄湖之中,大大颠覆了原有对轨道交通刻板生硬的印象。

笔者认为,苏州地铁6号线不仅在传达信息准确性、符号清晰性、引导可达性上做了优质榜样,而且在审美品质因子上,展现出历史文化与站牌之间的互动、传统与未来的结合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智慧。如若按此方案实施,相信在五级定量评价体系中有较佳的结论。

结语

苏州地铁轨道交通是继2012年苏州新火车站运营后,又一匠心力作。从现有的5条交通轨道线路中可知,界面设备终端与视觉设计充分表达出地铁国际化的趋向,科技理性突出,标准化、环保型趋稳,美化了环境,传达了信息。但结合现已流行的评价体系分析,依然存有设计生硬、程式化严重、地域文化不显著的弊端。为此,苏州市政府联合轨道交通设计师,通过数据采集、定量分析、定性数据等分析方法,运用全面的乘客评价体系对已运营的轨道线路进行分析,真正做到了全面客观的综合结论。因此,在改善以往不足的基础上,苏州6号、7号地铁线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价值,营造出“时光穿越”的多维文化主题,将界面终端设备与视觉设计真正达到巧于设计、融会贯通的目的,让地铁空间变为实体——精神——社会的三元关系网络,共同谱写了一曲空间和谐的优美乐章。

猜你喜欢

视觉设计终端设备
视频监视系统新型终端设备接入方案
互联网背景下用户界面图标品牌化视觉设计研究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应用
蚌埠市双墩遗址对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影响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电子商务网站视觉设计的策略
线上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车站信号系统终端设备整合及解决方案
浅析舞台空间中的视觉审美研究
北斗导航终端设备电磁兼容性能测试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