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周的书房
2022-05-30灵朵
灵朵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扎根在祖国的各个领域,默默耕耘,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任继周院士就是这批先驱者之一。
作为中国草原专业的奠基人,任继周把他的大半生时间都贡献给了草原,自称为“草人”。刚考进大学,成绩优异的任继周就选择了“畜牧兽医”这个专业。辅导员好奇地问他为何选择这么冷门的专业,他说:“因为我发现不仅我自己身体不好,我周围的同学哪怕是身体健康的,也都面黄肌瘦,应该是营养不好,所以,我想从饮食营养上改善中国人的健康。只有人健康了,才会有一个健康的民族。”
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大学毕业后,26岁的任继周带着妻子,从南京出发,搭乘运器械的卡车,跋涉了21天,去了甘肃兰州。萧瑟的大西北在任继周眼里确实是一片做草场实验的宝藏之地。在海拔3000米的甘肃天祝县乌鞘岭马营沟,33岁的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试验站。他说:“一定要到具体的环境里去,才能知道草原环境的变化,才能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研成果。”他和同伴们住在帐篷里,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浪漫,只有半夜听见狼嚎的危险,生活在寒冷和蚊虫遍布的草地里,穿着浸泡过666粉溶液有毒素残留的贴身衣物来防止虱子叮咬,吃着盐水腌制的韭菜,一天走上百里路往返草原。在这样的条件里,任继周为中国建立了一整套草原改良利用理论体系和技术措施。1964年,任继周在甘肃农业大学创办了草原专业,后来发展成中国第一个草原系。
任继周年纪大了,躺在病床上,无法再像曾经那样亲自走入草原,他就开始思考:“我还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呢?”他决定,把那些实践获得的经验和科学成果编制成教材。于是,他把研究从草原搬进了书房。
如今,任继周院士已经98岁了,每天在书房里工作6个小时。他书房的电脑屏幕字体设置是百分之二百,因为只有这样大小的字体他才看得清。有时候看电脑屏幕久了,眼睛累得受不了,他就投影到幕布上,就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用的那种家用投影仪和幕布,从天花板上沿着墙壁垂下来。幕布用得有些久了,出了点儿小问题,放下来时要用杆子固定住,一松手,幕布就会“嗖”的一声收回去。但任老并不在意,也没再换,只要能用,就不必在这种事情上浪费钱和精力了。
书房里的书架上放着各种著作,但更吸引人眼球的是用线挂着一个大气球,就是儿童玩的塑料气球,可以对着塑料嘴吹气进去的那种,不容易炸掉,可以反复吹气用很久。这个气球上印着世界草原地图。其实,任继周以前是用地球仪看世界草原分布的,只是年纪大了以后,手拿不穩地球仪,就想了个法子,把地图印在气球上。这样他可以拎在手上,方便随时查看。
书房里最特别的地方是有很多个钟表,包括墙上挂着的几个石英钟,以及书桌上和书架上的几个小闹钟。坐在书房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稍微抬头,甚至连头都不用转,眼睛一瞥,就能看到时间。为什么要放这么多钟表呢?当然不是用来装饰房间的。任继周说:“我要提醒自己争分夺秒,把借来的时间都还回去。我最怕的就是有一天人不在了,书还没写完。”他所说的书,就是《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谈起这本书,任老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农业伦理”的著作,其实这本书在2021年的时候已经出版了。但对任继周这样的院士来说,在学术研究领域永远不会止步。他需要不断改进,让这本书的基础更扎实,更与时俱进。
任继周说:“从社会取一瓢水,就应该还一桶水,而我还没有还够。”他时刻提醒自己:时不我待,分秒必争。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