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小儿心脏早搏

2022-05-30孟昭群

家庭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早搏心脏病良性

孟昭群

在儿科门诊,常见一些父母担心而又紧张地问医生,孩子的脉搏为何会跳跳停停?是不是孩子有什么大病?怎么办呢?现就针对这些问题简单介绍如下。

医生听诊发现孩子心跳不规则,在两次较近距离的心搏之后有较长的间歇,这就是心脏的早搏现象。医学上又叫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也就是说在心脏规律搏动之前出现的一种额外搏动。

早搏是心脏过早搏动的简称,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即心脏跳动不规则)。早搏常被片面地理解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或后遗症,这是极其错误的。千万不能给早搏扣上“心脏病”的帽子,因此对早搏有个全面的了解十分必要。

小儿早搏的原因 根据临床统计,早搏常见于正常小儿,健康学龄儿童早搏发生率约为0.5%~2.2%。引起孩子出现早搏的诱因很多,如精神紧张、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脱水,甚至体力劳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等。治愈了原发病,早搏可随之消失。但临床上还有极少数病例是心脏本身有问题,如心肌炎、先心病、二尖瓣脱垂等患儿都有可能发生早搏。药物也会引起早搏,如洋地黄、奎尼丁等。另外,手术、心导管检查等引起的心脏创伤均可导致早搏的发生。其他疾病如腹泻、缺氧和上感等,也会发生早搏。

认识良性早搏 无任何症状的对血流动力学、体格、智力发育无任何影响的早搏病例,临床诊断为良性早搏。从诊断的角度来看,良性早搏应包括以下条件:①无心脏病史,早搏是偶然发现;②临床无自觉症状,活动正常,心脏不大,无器质性杂音;③早搏在夜间或休息时多,活动后心率增快,早搏明显减少或消失;④心电图显示单源性、配对型及无R波重叠于T波之上的现象,无其他心电图异常。

小儿良性早搏,出现次数一般晚上多、早上少,可能有胸闷等现象,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还有的孩子发烧时可能有早搏现象,退烧后早搏就减少。

小儿早搏的症状和危害 ①良性早搏是小儿自主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善所致,偶发早搏,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不需要特别治疗。②频发早搏,孩子可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③检查时发现心脏搏动提前,但与下一个心脏搏动相距较长,即出现所谓的心律不齐,此时心音强弱也不一致。④早搏的次数因人而异,从1次数分钟至几十次数分钟不等,不同时间也可能不一样。早搏本身一般不会明显地影响心脏功能,其危害主要与引起早搏的病因有关,应注重改善环境影响因素,并加强观察和随访。

小儿早搏的治疗 对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早搏或有自觉症状、心电图上呈多源性者,必须针对基础病因治疗原发病,同时应予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根据早搏的不同类型选用药物,可服用普罗帕酮或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房性早搏若用之无效可改用洋地黄类;室性早搏必要时可选用利多卡因、慢心律和莫雷西嗪等。

明确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良性早搏,治疗原则是消除诱因,一般无须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并且应防止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止医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造成病情的复杂化。一般认为若早搏次数不多,无自觉症状,或早搏虽频发呈联律性,但形态一致,活动后减少或消失则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些患儿早搏可持续多年,但多数患儿最终自行消退。所以对良性早搏,家长不要过分着急和紧张,平时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若患儿顺从性好,可口服点营养心肌药,以促进心肌发育成熟,加强护理,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此外,可定期带孩子到医院随访,一般三到六个月去一次,先做心电图等简单检查,若提示病理情况再做超声心动图等;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是健康体检,不要轻易让孩子背上“心脏病”的心理負担。只要注意观察和随访,大多数早搏现象可随诱因消除而自行消失,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早搏心脏病良性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