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苏州剪纸艺术的叙事性特征及应用

2022-05-30顾飞飞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叙事特征民间工艺应用

摘要: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非遗”手工艺中最宝贵的文化之一,作为民间工艺,其传承历史久远,工艺手法较为完整。据记载,剪纸艺术最先发源于汉代,之后经过不断创新,在清代发展到了鼎盛状态。其又被称为刻纸工艺、窗花工艺以及剪花工艺。剪纸艺术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深受大众喜爱,民俗文化与民风民生是息息相关的。剪纸图案的寓意非常美好,其文化底蕴不仅是这些精通剪纸手工艺的匠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普通大众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愿景。文章探究苏州剪纸艺术的叙事性及应用,深入探析剪纸艺术如何通过造型图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如何通过内容图案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何将多样的形态与剪纸艺术手法巧妙融合。

关键词:苏州剪纸;叙事特征;民间工艺;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03

剪纸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作品给人簡单、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大多由劳动人民创作,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1 剪纸艺术的历史

从一些考古遗址中发现,剪纸艺术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在北朝(386—581)时期就已经出现技艺非常精湛的剪纸艺术作品[1]。到了唐代,诗词歌赋兴起,有不少文人贤士通过诗句赞扬剪纸艺术,如《采胜》:“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以此歌颂美丽的剪纸佳人和她们创作的剪纸作品。诗人杜甫也曾为剪纸艺术作诗,“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诗句呈现了“剪纸招魂”这一民间风俗。就此,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到了宋朝,剪纸艺术品日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也因此出现剪纸艺术行业,同行的竞争使剪纸艺术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剪纸艺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方面。如宋朝吉州窑的瓷器图案就采用了很多剪纸图案。明清时期,剪纸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剪纸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富有装饰性,给民众的生活增加了许多色彩。

而拥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内外兼修,不仅景色优美,剪纸艺术的历史也比较久远,此工艺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从唐代开始,剪纸工艺在苏州就已开始盛行,经过与其他工艺的交流和碰撞,苏州的剪纸艺术融入了很强的地域特色,同时大量应用到不同的工艺中。例如,苏州的灯彩技艺就运用了剪纸图案,灯彩上的花饰图案、扇面纹饰以及刺绣花样都很好地融合了剪纸艺术。

2 苏州剪纸艺术的特点

剪纸艺术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艺术作品有不同的寓意,代表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从而广泛运用于民间生活中。观苏州的剪纸艺术作品,不仅是传统的技艺形式,还是和绘画及设计结合的产物,其作品中的图案也运用了特别的符号形式来代表其作品想表达的意义。作品也因文化环境等因素衍生出不同的主题内容。例如,用来表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用来表达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寄托相亲相爱的情思、人间烟火的纪实等。

2.1 苏州地区剪纸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

苏州剪纸,又称刻纸。其技艺精湛,剪纸作品更是精妙绝伦、严谨细腻,在苏州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苏州民间艺术广博,不同的技艺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如苏绣中的很多图案形式就受到剪纸艺术的影响。反之,苏绣的不断完善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剪纸艺术形式及图案、造型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苏州民间剪纸艺术特有的风格。在剪纸艺术家眼里,剪纸工艺不仅考验工匠的技艺,还考验匠人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剪纸虽然表面看来只有简单的三道程序:设计构思、绘制描线、精准动剪。但其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的规则,不能操之过急。

苏州的剪纸与其他地区的剪纸艺术相比,无论在造型设计上,还是在艺术语言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创作对象上,首先要确立剪纸的基本构图;其次是利用不同的线,将立体的内容呈现在平面上,即粗裁,再精雕细琢,以简单为主,在比较中寻求协调,使形态、动势逐步丰富,达到“求其真,求其美,求其活,求其神”之意境,抒发情感。

苏州剪纸采用的是中线,阳线与阴线连接,线与线之间的线相连接,以点、线、面平面布局为基础。线的粗细曲直、长短刚柔构成了“穿插”“间架”“疏可行、密不可漏”的“布白”。画面的夸大和简练的结构凸显了视觉上的美感,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2.2 用剪纸的形式传达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憧憬

苏州民间剪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多元的用途,不仅限于苏绣、彩绘、灯彩等方面,还可以作为一件单独的工艺品。例如,吴地春日风筝上的图案;窗户上的窗花;门框上的门笺;过年过节时,人们为了营造节庆的喜乐氛围,用红纸剪出花卉、喜鹊、福寿等寓意美好的图案来装饰;在婚嫁仪式上,新房、家具都要贴上“喜”“龙凤”,以表示喜气。

此外,也有专供祭祀的剪纸作品,又称供花。其制作还会结合纸扎工艺的形式,制作精良,栩栩如生,故名“巧玲珑”。这些器具都是用黑色的纸张做成,上面画着许多花鸟,有的还绣着“福”和“寿”,配上五颜六色的蜡纸,看起来十分醒目。由于人们的需求不同,因此剪纸作品也会随之改变,如礼物上贴“礼花”、灶山上贴“灶花”等[2]。

2.3 苏州民间剪纸形式的多元交融

苏州剪纸与苏州传统灯彩、苏绣等独特的艺术相结合,其作品不再是单一的红色。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剪纸工艺也因使用的工具操作简单、运用材料轻便易寻、制作程序好学简单等特点,深受民众喜爱。但作为一门能巧技艺,苏州剪纸虽易学,却很难学精[3]。苏州有很多有名的剪纸匠人,他们几乎是从小学习,不断打磨,才有一手绝妙的技艺,剪纸作品才能达到细腻秀美、生动传神、世人称赞的境界。当然,不同职业、不同专长的人也会通过不同的形式追求剪纸艺术的美,通过借鉴剪纸作品的纹样图案,进行艺术形式上的融合,从而创作出多元交融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3.1 苏州灯彩艺术与剪纸技艺的融合

苏州的灯笼享誉世界,每逢过年,就有商贩售卖各种颜色的灯笼,其形态万千,题材丰富,人物花果、禽兽水族、亭台楼榭,皆色彩斑斓,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那些会转动的走马灯和夹纱灯笼,每一盏灯笼,灯身都用绢绸糊制,在表面添涂上色彩斑斓的装饰图样,再用金色的纸张封住灯底,烛光点燃,整个灯笼看上去非常华丽,令人眼前一亮,赞不绝口。

苏州彩扎花灯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产业。明清末,苏州阊门的吴趋坊、皋桥、中市等地,有上百个店铺;集市上,灯火连绵,远近乡人络绎不绝;灯会的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元宵节。苏灯种类繁多,宋代已有无骨灯、珠灯等名品。

后世之人将罗绢雕刻成各种精美花纹,用来点燃蜡烛,使之通明,故名“万眼花罗”,再到莲花灯、栀子灯、葡萄灯、鹿犬灯、走马灯、栅栏灯等。其中走马灯便是将一张纸片剪出的动物放入灯中,借着蜡烛散发出的热量,让动物在灯光下翩翩起舞,看起来很是有趣。剪纸图案与彩灯的制作巧妙融合,不仅增强了灯笼形式的丰富性,剪出的图案透过烛光展现出立体效果,还增强了艺术作品的灵动性。

2.3.2 苏绣艺术与剪纸技艺的融合

古代苏州女子大多懂得绣技,尤其未婚女子视绣技为一门必须学习的技艺,女子刺绣技艺的好坏甚至关系到其以后的婚姻。苏绣对绣娘的心智和审美有很高的要求。刺绣技艺好的女子会亲手剪裁刺绣的花式,主要是“鸳鸯戏水”“喜上眉梢”“福寿双全”等寓意美好的纹样。绣品的制作,一般是先在白色纸张上绘制图案,再通过裁剪的方式将图案的轮廓框架提取出来,再将纸张粘于绣面,最后用绣线一针一线地绣出图案,刺绣完成后,再用针线小心翼翼地将纸挑出来,一件刺绣作品就完成了[4]。

3 苏州剪纸技艺的发展与运用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审美特征,能够反映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3.1 苏州的真丝剪紙

20世纪80年代初期,金国荣跟随苏州民间剪纸大师张钧昌学习,自此便与剪纸不可分割。其作品工艺精细,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几千年来,人们对剪纸的认识就是一种大红的图案,虽然看起来十分喜庆,但缺乏创造性。同时,传统的剪纸以普通红、蓝纸、宣纸等为主。“纸张不易保存,经年累月容易脱落,制约了剪纸的发展。能否在材料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呢?”金国荣开始研究新的剪纸技术,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5]。

金国荣将姑苏剪纸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创新性地创造了一种“真丝剪绸”,将古代的丝织品与传统的剪纸“联姻”,采用了传统的剪纸技术,采用蚕丝织造的真丝剪绸,使刺绣变得飘逸和高贵,深受业内同行赞誉。丝绸剪纸不但增加了飘逸、高贵的气息,还富有勃勃生机。目前,金国荣已经研制出了真丝剪纸和真丝彩绘剪纸等剪纸技术,“蚕丝剪纸技术”也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命名为“真丝剪纸”。

3.2 当代设计中剪纸的应用

受现代苏州文化氛围和居住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开始注重取材、工艺、造型、用途等。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他们也产生了不同的美学趣味,因而可以不断推陈出新。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创作各种造型,扩大了剪纸的艺术创作范围,具有更显著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显示出信息传递速度快、呈现形式多样等优点,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从网上获取信息,如果能将传统工艺和网络媒介相融合,这将为促进剪纸的推广提供良好的环境。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剪纸艺术在地理位置上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剪纸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再通过网络媒介的形式有效传播,能让更多的人对剪纸艺术的文化底蕴、地域的差异性以及其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文化价值有更深的了解[3]。

目前,应充分发挥各类门户网站、户外数字媒体以及各类自媒体等媒体资源的传播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非遗”,向大众进行全面的宣传,同时将苏州的剪纸文化分享给大众。借助现代技术,多形式展现剪纸艺术的细腻与丰富,不仅能够突出剪纸艺术的文化魅力,还能激发人们对“非遗”的兴趣。在传播红色文化、制作公益广告、开展大学生美术教学等方面,扩大剪纸的使用范围,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 结语

苏州剪纸作品寓意深刻,图案多样,特点鲜明,其色彩斑斓,充分反映了地方民间传统和精神。苏州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彰显其旺盛的生机。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别致的视听享受,也是民族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强,对传统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苏州剪纸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把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加以挖掘,把它打造成一张宣传地区、推介地区的“黄金名片”。

参考文献:

[1] 段本洛,张圻福.苏州手工业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69-70.

[2] 韩帅.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4(1):169-170.

[3] 孟润凤.在教学中体会剪纸的艺术性与审美性[J].艺术科技,2016(12):11-37.

[4] 何青.浅析剪纸艺术的魅力情趣与风格特色[J].艺术科技,2017(10):26-79.

[5] 金国荣.运用真丝材料表现剪纸艺术的探索与创新[J].收藏与投资,2019(6):53-96.

作者简介:顾飞飞(1995—),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红色文化叙事性剪纸图形设计研究——以苏州九如巷故事为例”成果,项目编号:SJCX21_1374

猜你喜欢

叙事特征民间工艺应用
真实的戏剧性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央视原创文化益智节目的叙事特征研究
民间工艺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藤编家具设计
微电影在课堂外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特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