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

2022-05-30林丹茹

求知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年级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然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只借助书本知识,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拓展,学生从而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技巧。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数学拓展课的重要性,积极健全和完善拓展课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和优化拓展课教学手段,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拓展课;开发与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课题“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QG1451-0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丹茹(1976—),女,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科学的拓展和延伸。小学中年级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故教师需要以课本知识为切入点,不断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1]。在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意识到数学拓展课的重要性,可是如何有效开发和设计数学拓展课仍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和优化数学拓展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方面、多角度地健全和完善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让学生学习更多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等数学综合能力。

一、明确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开发与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学拓展是基于数学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深化,一方面需要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科学思考方式。拓展课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必须要涉及的部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与开发数学拓展课,不能浅尝辄止或者粗略带过。小学中年级数学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更加多元化,甚至很多数学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开展数学拓展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思维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使其不墨守成规,积极思考,勇于创新[2]。

数学拓展课是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数学拓展课的深度和力度决定了课程教学质量。数学较为复杂、抽象,教师需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维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技巧。因此,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上。然而,受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数学拓展课的深度和力度往往不足,导致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只有充分明确数学拓展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深化课程内容,科学调整和优化教学手段,积极健全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课后总结和反思,充分掌握拓展课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全面落实和推进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实施,引导学生科学地构建正确的思维模式,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健全和完善教学内容,推进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

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需要教师科学地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有效整合数学课本知识,不断创新优化,积极开发设计,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效发展。因此,本文在明确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有效强化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的具体举措。

(一)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推动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

小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飞跃阶段,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其有效形成自主思维模式。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和作业结果反馈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深入思考的意识,导致他们出现很多明显的错误,常常需要教师的指点才能有效思考;还有的学生一遇到难题就求助他人或者直接跳过,胡乱作答,久而久之,他们的数学能力得不到良好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不仅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有效开展数学拓展课的重要前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教师开发与设计的数学拓展课才能发挥其价值。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加强课堂互动,实现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的转变。其次,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的肯定是学生前进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数学思维的培养中,教师的肯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对不常进行数学思考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持续鼓励会促使他们不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最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发散和深化自己的数学思维。小学中年级的数学试题并非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简单,教师要引导学生揭开迷雾,准确发现数学问题中隐藏的信息,积极思考,抓准解题关键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反复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为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全面丰富课程内容,有效推进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

课程内容安排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开发与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课本知识是基础,教师需要加强课本知识与拓展课内容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延伸。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后,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加准确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更高难度的数学问题。实践证明,灵活的课程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有效推进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

首先,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变能力。数学拓展课的内容通常以课本知识为基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根本和解决问题的核心,不要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要静下心来仔细斟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对心态,因为很多学生一看到复杂的问题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但其实很多拓展内容都是在基础知识上演变而来的。学生要把握住基础知识的本质,解构复杂的数学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以此有效地应对不断演变的数学拓展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变能力。

其次,科学把握拓展内容的难度,有序推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开展数学拓展课时不能操之过急,切勿过度深化拓展课内容,而要循序渐进地提高课程难度,让学生逐渐消化和内化数学知识。否则,数学学习就会像“快餐文化”,学生无法长时间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高难度的拓展内容对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数学思维的发展,但难度过低的拓展内容也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合理把控数学拓展课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调整拓展课的内容,并及时查漏补缺[4]。科学地开发和设计拓展课内容,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最后,导入趣味性拓展内容,寓学于乐,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还是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师的课堂节奏等现象,特别是教师在教学有一定难度的拓展内容时,学生会更容易分神。因此,为提高拓展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设计和开发课程时转变课堂形式,导入具有趣味性的拓展内容,采用寓学于乐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与教师一起思考、探索,这样的数学拓展课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教师在开发和设计数学拓展课内容时,需要考虑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将静态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动态教学内容,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在实践运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趣味性拓展内容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潜力。

(三)加强课后总结和反思,积极完善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

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课后总结和反思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发现拓展课的优点和不足。对优点部分,教师可以继续加强和发挥其优势;而对不足部分,教师需要总结和反思,研究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建设,不断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调整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能力的双拓展。

三、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推进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

合理的教学手段是有效实现课程价值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拓展内容必须辅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得到有效落实,所以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中,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一样重要,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革和创新,以此发挥数学拓展课对學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一)导入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共同思考探索

活动型教学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重要组成,它可以让学生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禁锢,积极参与课堂思考,从而激发自身的思维潜能。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形式非常多样,其利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有助于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摆脱课堂时间的限制,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和升华[5]。活动型教学可以是小组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是分层次形式,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其所长,有助于他们提升学习自信心。活动型教学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活动型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效果十分显著。因此,教师在开发与设计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时,应优先考虑活动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和有效拓展数学知识。教师要精心策划活动形式,掌控活动的节奏和进程,以有效发挥拓展课的作用。

(二)导入多媒体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多媒体教学形式是集图像、语音、视频于一体的教学形式,其将书本里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是互联网时代中非常高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推动和落实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的开发与设计。多媒体教学形式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图像和视频都是学生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其数学思维。数学拓展课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拓展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技巧,提高拓展课的质量。

(三)导入个性化作业形式

作业是强化和检测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更加注重数学作业的高质高效。个性化的数学作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发展需求,为学生开发和设计更多丰富有趣的个性化作业,让学生寓学于乐,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此外,为有效优化和完善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达到“双减”政策要求,教师需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入手,改变过去“重量不重质”的作业布置情况,实现作业的“减量提质”。教师要从作业内容出发,精心设计更多典型的、有价值的个性化作业,实现少而精的作业模式[6]。实践证明,个性化作业能有效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年级数学拓展课开发与设计的目的就是不断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拓展中升华,使其思维技巧在反复的拓展训练中提高。数学拓展课也是一门思维课程,为学生展现了数学世界的更多可能,让学生不再墨守成规,而是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创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黄丙才. 关注方法指导 拓展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建设的研究实践[J].中国教师,2014(18):28-29.

伍建忠.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小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评价之实践研究[J].明日,2018(44):216-219.

沈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10):179.

张红波.拓界而舒展 多联而悟思: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策略探讨[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3):53-56.

王丽兵.换个角度,学不一样的数学: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20(11):38-42,2.

宋春晖.小学数学拓展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21):47-48.

猜你喜欢

中年级小学数学
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析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