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体系探究

2022-05-30王娅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民歌声乐过程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特有的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融入丰富多彩的民歌,加强学生对民歌的学习与认识。基于此,文章对民歌展开研究,探讨将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意义及现状,提出创新体系建议和将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具体措施。在开展民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民歌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民歌感受其所在民族的风俗习惯,从而让更多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民歌;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3

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声乐作品及国内歌曲为主,为了丰富及提高学生的演唱内容及水平,要把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的民歌资源融入教学,使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声乐作品种类、民族语言及民歌唱法。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特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民歌内容融入实际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及民族文化。

1 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对拓展老师的教学风格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声乐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实现声乐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并为其他优秀民族艺术形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1]。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种类音乐教学的区别,将民歌文化通过声乐教学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传承与记忆民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今倡导求同存异,学生在学习民歌时需要学习民歌的优点,追求文化多元化,高质量、高效率构建多元文化艺术体系。

2 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2.1 有利于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将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能够传承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积极性。在历史长河中,原生民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代代人对生活的感悟,由人们口口相传,民歌能使人产生亲切轻松的感觉。传承民歌文化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1]。地方高校要重视民歌教学,提高学生对民歌的重视,将民族文化精华持续不断地传承下去,也让一代代人感受到民歌所蕴含的重要情感与思想。

2.2 利用民歌开阔音乐视野

学生学习民歌不仅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还能开阔音乐视野。相比外国声乐作品与汉族音乐,民歌更具有地方特点,如传统的劳动号子,铿锵有力的唱调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记住其中的节拍,调动学生对音乐韵律的感受,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积极主动。民歌教學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演唱技能。因此,将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融合民歌的现状

3.1 高校声乐教学中,不重视民歌的地位

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对民歌的重视程度不高,所构建的创新体系也不完善。学校与老师对民歌内容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民歌的理论认识不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民歌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是运用美声的模式与汉族民歌的模式,民歌教学也从这两部分出发,忽视了民歌独特的唱法艺术,在教学形式与艺术处理上是相同的,对民歌进行汉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民歌的发展,也使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不足,还会忽视民歌文化[2]。不重视民歌的重要作用,就无法将我国民歌文化传承下去,甚至会导致民歌在未来慢慢消失。

3.2 课程设置上,民歌课程较少

地方高校设置的民歌课程不多,更多的是对民歌内容的赏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没有将民歌设为主要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的民歌内容较少,很难对民歌产生兴趣,将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增加民歌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全面了解民歌,并以此为基础了解地方的独特文化[3]。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民歌的关注较少,学生在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还有的老师将民歌作为课堂音乐赏析内容,导致学生对民歌内容不够重视,学习态度不积极。学生对民歌的学习意识淡薄,对民歌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民歌会随着一代代的不重视而逐渐消失。

3.3 教学形式上,不能与民歌的特点相适应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将外国声乐作品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教学形式与民歌特点并不相适应,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将民歌作为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教学模式,对乐器有严格的要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歌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在缺少乐器的情况下,民歌教学中常用的乐器主要是钢琴[4]。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效果各不相同,这也使得民歌在乐器演奏过程中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4 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体系的建议

4.1 根据地方民歌特色加深学生对民歌的认识

将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民歌,从而了解民歌背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民歌产生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民歌特色加深对民歌的认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相关的纪念馆对民歌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歌与地方特色。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宣传相关内容,使学生耳濡目染,加深对民歌的认识[5]。地方高校只有提高对民歌的重视,才能促使老师主动在课堂上讲解民歌,在声乐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了解民歌的文化传统,认识相关乐器,参与相关民歌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必须提高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加深学生对民歌的认识,积极有效地将民歌融入声乐课堂教学。

4.2 对高校民歌声乐教学进行改革

将民歌融入声乐教学,需要学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将民歌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注重民歌的学习,并将民歌与汉族歌曲区分开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老师需要针对民歌进行特殊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区分民歌与其他音乐,从而展示民歌的独特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内涵,让学生通过民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明确指出民歌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采用创新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民歌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感受民歌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5]。老师需要围绕音乐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民歌的多样性,从不同民歌中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4.3 加强对民歌的深入研究

地方高校在开展民歌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促进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重任,这就需要地方学校对少数民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通过文化交流,让学生高效学习相关内容。老师带领学生了解地方特色,就需要采用创新体系,让学生积极开展相关的采访,通过图片、笔记、录音、摄影等方式了解当地民歌特色。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还应深入交流[6]。老师带领学生了解地方民歌相关文化,需要将学生作为研究主体,让学生自主进行访问并记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民歌的认识。因此,加强对民歌的深入研究需要学生实地研究地方文化,了解地方人民性格特点,由此使学生对民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民歌表达的含义,远比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欣赏更有成效。

5 将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5.1 提高声乐老师的综合素质

在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将民歌融入声乐教学,应对声乐老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素质优、能力强的声乐老师是基本的教学保障,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学习民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重学习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民歌相关内容,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7]。高素质的声乐老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全面地学习民歌,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弘扬与传承民歌。提升声乐老师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将民歌与声乐教学联系在一起,进一步优化声乐教学效果。

5.2 积极转变声乐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时代应当及时进行教学创新改革,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将民歌融入声乐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声乐教学的多样化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地方民歌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声乐实践,感受民歌与当地人民的联系,以此加深学生与当地人民的情感,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感同身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积极性、实践性。将民歌与声乐教学联系在一起,既能够防止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倾向,还能够让学生有效了解本土文化,提高学生对民歌的学习热情[8]。学校安排的声乐教学课程与老师的声乐教学课堂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過程中对民歌产生自己的想法,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从而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主性。因此,学校应当及时转变声乐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创新体系教学手段将民歌融入声乐教学,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民歌的艺术魅力。

5.3 补充民歌在声乐教学中的内容

在开展民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交通的愈加便利,老师在民歌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直观地了解民歌文化,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拓学生的民歌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同民歌所使用的乐器各不相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线下购买乐器,民族乐器的参与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歌特色。将民歌融入声乐教学中,需要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歌活动。在声乐教学中补充民族乐器与相关背景知识,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5.4 提高民歌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学校不仅要重视民歌,更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其地位。要让学生了解民歌文化,同时对学生的演唱也要有所要求,以此使学生清楚认识民歌的重要性[8]。老师需要根据民歌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真正了解民歌并发自内心地喜欢民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深刻感受当地文化特色,并开展相关的民歌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加强对民歌的学习,对推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 结语

将民歌融入声乐教学,需要地方高校增设课程,使学生重视民歌,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民歌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有效互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真切地感受民歌独特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更好地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唐辰.五河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体系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12):111-113.

[2] 徐频频,顾婷婷.巢湖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8,20(5):157-160.

[3] 倪序.广西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16(31):172-173.

[4] 陈夕阳.浅析左右江域原生态壮族民歌融入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J].艺术评鉴,2018(9):94-95.

[5] 伊娜.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进研究[J].艺海,2016(6):132-133.

[6] 唐博.刍议地方高校声乐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西部皮革,2016,38(2):219.

[7] 黄正红.反思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出路研究[J].艺术评鉴,2018(22):101-102.

[8] 金平.新化山歌教学与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衔接[J].通俗歌曲,2016(9):152.

作者简介:王娅(1975—),女,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民歌声乐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