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2022-05-30何禹
何禹
【摘要】目的:探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本院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研究组予以碘-125粒子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 <0.05)。治疗后,研究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降低(<2.0×109/L)、恶心呕吐(需住院治疗)、血小板降低(<50×109/L)的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 <0.05)。结论: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发生,利于病症好转及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肺癌;治疗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5-0043-0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肺癌,且每年死亡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由于早期肺癌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被患者忽视,往往到医院经过影像学诊断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即使部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仍然无法彻底消除病灶,术后复发几率高。因此,为了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对其采取放疗与化疗,但是长期治疗,容易使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增加额外医疗费用,增加患者心理负担[2]。对此,需要在临床上寻求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本院肺癌8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本院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3~89(66.03±3.19)岁。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90(67.53±3.4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 P >0.05)。
纳入标准:(1)患者检查后与肺癌临床表现相符合;(2)患者处于中晚期,无法实施或是拒绝手术治疗;(3)患者无任何治疗禁忌;(4)未联合其他治疗(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
排除标准:(1)重要组织器管衰竭者;(2)存在认知、思维以及行为等障碍者;(3)对研究化疗药物过敏者;(4)拒绝参与本次研究;(5)纳入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化疗前需要排除患者有无治疗禁忌症,如气胸、肺内出血等,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每天化疗药物的剂量,30~60 mg 顺铂(国药准字 H20023460,齐鲁制药,规格10 mg)+0.1 g 依托泊苷[国药准字 H20143143,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规格5 mL ∶0.1 g](小细胞肺癌)/200 mg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国药准字 H20183044,石药集团欧意药业,规格100 mg)(非小细胞肺癌),上述药物分别溶于60~80 mL 等渗盐水中,得到充分稀释后,对患者实施灌注治疗,灌注化疗时间25~30分钟,间隔4周,3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指标。治疗后3天,对患者实施常规抗炎、止吐等对症处理。
研究组采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1)治疗前:通过电脑获得相应的数据,再由数据计算出患者需要植入碘-125粒子数量与活度,穿刺计数、进针方式。(2)操作如下:患者采取仰卧位或是俯卧位,根据上述计算出结果,在患者皮肤表面做好标记,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在CT的引导下,将植入针进至靶点,在 CT 确认无任何问题后,一边退针一边用植入器释放粒子,粒子间隔约为1.0 cm左右,反复操作直到粒子彻底释放结束即可。治疗后,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每2小时监测一次患者生命体征,实施常规治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后的4~6天进行。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3个月评估治疗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有关临床表现得到显著改善,经 CT 检查后病灶部位大部分好转)、有效(治疗后,患者有关临床表现有所改善,经 CT 检查后病灶部位部分好转)和无效(治疗后,患者有关临床表现未见改善,经 CT 检查后病灶部位未见好转甚至是进一步扩散)3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包括白细胞降低(<2.0×109/L)、恶心呕吐(需住院治疗)、血小板降低(<50×109/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检验。以 P2<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 P <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出现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血小板降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 P <0.05),见表3。
3 讨论
肺癌被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在临床上属于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是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此病主要临床病症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3]。迄今为止引起肺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既往临床研究指出与下述几点因素存在关系。(1)吸烟:吸烟是患者出现肺癌的主要罪魁禍首,烟草内存在诸多有害物质,特别是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和亚硝胺中能够释放大量的致癌因子,两者可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支气管上皮细胞 DNA,刺激大量的癌细胞繁衍,同时为正常细胞癌变,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最终使患者出现肺癌。(2)肺部慢性感染疾病:患者存在肺部慢性感染疾病,与健康者相对比,有很大概率能够转化为鳞状上皮癌变,这类因素引起肺癌的几率偏低,但是依旧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尽早的到院治疗,以此来保障个人身体健康。(3)大气污染:经相关数据调查可知,发达国家肺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造成这一显著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发达国家长年燃烧石油、煤等,其中的有害物质随着空气流动,并且与尘埃中的苯并芘致癌烃相结合,在患者呼吸过程中,会随着鼻腔进入肺部,久而久之形成肺癌。
现阶段,对患者采取传统放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不少不良因素,如照射范围大,穿透组织多,对机体影响,需要在病灶部分反复多次注射剂量等缺点。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在 CT 引导下进行操作,具有操作高度精准,高度匹配,副作用极少等优势,这种治疗方式与化疗、放疗相对比,具体优势体现为:(1)正常肺组织的承受能力偏低,实施化疗、放疗时无法提高剂量,而碘-125粒子治疗直径为1.7 cm,避免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4]。(2)碘-125粒子与化疗、放疗相对比,具有较短的半衰期,能够持续低剂量放疗不断杀死致死性及潜在致死性损伤的肿瘤细胞。(3)不同阶段的癌细胞对放射敏感性不同,一次性化疗、放疗只能够消除,放射敏感期细胞,而碘-125粒子可持续消除增殖期癌细胞[5]。(4)反复多次的化疗、放疗极易对患者的肿瘤血管床造成影响,使得大量缺乏氧气的细胞增多,降低肿瘤放射敏感性。有学者认为活跃在病灶部位的细胞较多,其周边供血较为丰富,并且病灶部位的血流供应与对瘤细胞生长有着直接的关联,一团实质性的肿瘤细胞要是没有新生血管的进入,几乎没有可能会达到2~3 cm,肺癌组织主要供血途径依靠支气管动脉[6]。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被逐渐应用在临床上,属于局部给药操作,其治疗原理体现:局部给药浓度高于静脉给药浓度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仅仅只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对外周给药浓度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进而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控制癌细胞扩散[7-8]。对此,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可有效提高治疗率,为患者延长生存时间。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 P <0.05)。由此可知采取联合化疗有利于提高治疗率。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控制碘-125粒子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治疗“冷点”以及针道种植转移,同时增加碘-125粒子的治疗效果[9]。在本次研究中,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结束后的4~6天执行,是由于这一时间段的患者处于病情稳定阶段,明确患者无任何治疗禁忌症,此外,采取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可抑制癌细胞扩散、破坏癌细胞结构与环境,与碘-125粒子共同协作,加速癌细胞死亡[10]。
治疗后,研究组出现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血小板降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 P <0.05)。由此可知采取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由于大多数化疗药物作用在人体内部,可由肝脏分解、清除,需要反复多次治疗,对肝脏功能造成损伤,而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能够提高化疗的敏感性,不断杀死癌细。
综上所述,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发生,利于病症好转及恢复,值得推广。如何进一步提高总体疗效,取得更大突破,仍有待于长时间大量样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潭有,梅同华.125I 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并预后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3):375-378.
[2] Zhu B,Li X. Therapeutic e?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22,20(3):187-192.
[3] 谢圆媛,胡海峰.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3):3711-3714.
[4] 魏娜,王锦,柳松博,等.支气管镜灌注术联合抗生素治疗肺癌术后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4):408-411.
[5] 严一杰,张军,王硕,等.125I 粒子植入联合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1,44(4):277-280,285.
[6] 淡绪国.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介质及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6):956-958.
[7] 杨李思瑞,田菲,王夏妮,等.125I 粒子植入联合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关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3187-3190.
[8] Gantsev KS,Isametov DR,Arybzhanov DT ,et al .Regional Chemotherapy Infusion Via the Bronchial Artery in Combined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reative Surgery and Oncology,2020,10(3):217-220.
[9] 何伟娜,庞敏,张卫华,等.125I 粒子植入联合微波消融术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2):180-182.
[10] 杨乐,李鸿丽,崔国金.射频消融联合125I 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8):566-569.
(收稿日期: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