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历史性加息应对经济挑战
2022-05-30董一凡
董一凡
7月21日,欧洲央行发布公告,将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三大关键指标各上调50个基点,分别至0.5%、0.75%和0。这是欧洲央行过去11年来首次加息,欧元区由此走出了历时八年之久的“负利率时代”。欧洲央行这一举措是应对通胀危机的无奈之举,对解决目前欧盟、欧元区面临的经济挑战效果将会非常有限。
货币政策长期宽松
欧洲央行是欧元区的中央银行,也是欧元区协调、制定货币政策的中枢机构。为促进经济增长,欧洲央行长期保持宽松货币政策。2011年,为应对当时的通胀失控迹象,欧洲央行进行了加息操作,宽松货币政策有所收紧,导致货币供应量和投资明显萎缩,进而使欧元区和欧盟经济经历了欧债危机后的“二次探底”。正是因为那次过快加息导致的教训,欧洲央行对收紧货币政策持更加谨慎态度,以至于在此后的11年中未再进行此类操作。
2014年以后,欧元区增长低迷,还面临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等挑战。欧洲央行经过激烈的内部辩论,决定继续放宽货币政策以提振经济。2015年,欧洲央行进一步提出“量化宽松”并逐步扩大其政策力度。欧洲央行还曾多次通过降低基准利率方式刺激信贷和投资,在2014至2019年间共五次降息。
由于欧元低估带来外贸红利,加之欧债危机逐渐缓和,欧洲经济在2016年迎来复苏,但到了2019年,相关红利开始减弱,当时欧洲央行内部就有“鹰派”主张推进“政策正常化”,即缩减并逆转“量化宽松”规模,退出“负利率周期”,但没有得到欧洲央行执委会的支持。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欧央行不仅搁置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议程,还通过增加特殊公共债务、增加紧急再融资操作等措施,继续放宽货币政策,以期为经济注入活力。
多重压力迫使加息
2021年,全球经济在疫情得到缓解后有所复苏,但原材料、能源等重要领域的供应链受到震荡,导致供需失衡不断加剧。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对俄制裁严重扰乱国际市场秩序。受疫情和乌危机叠加影响,能源、原材料、粮食的供应趋紧,欧元区通胀率屡创历史新高。“将通胀控制在接近但不超过2%的合理区间”是欧洲央行长期以来的目标,但到今年6月,欧元区和欧盟的通胀率分别达到8.6%和9.6%,创下1997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波罗的海三国甚至达到20%左右的水平,既使民众生活成本激增,也对诸多产业的竞争力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欧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不断增大。
另外,美联储在今年已进行四次加息,尤其在6月、7月连续两次加息共150个基点。除美联储外,澳大利亚央行5至7月连续三个月共加息共150个基点,加拿大央行7月加息100个基点,挪威央行7月加息50个基点并计划在8月再次加息。
欧洲央行的此次加息也是选择“跟随”这些国家的脚步,防止利率差进一步影响资金流和汇率。美联储率先加息使市场纷纷追捧美元资产套利和“避险”,欧元兑美元汇率自今年初以来已下跌11.5%。7月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平价,创20年来新低。在当前欧洲和全球经贸形势下,欧元走低对欧盟对外出口帮助有限,却一步推高以美元计价的能源和原材料产品成本,使欧洲经济状况更加糟糕。于是,欧洲央行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加息的态度。6月29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欧洲国家央行行长年度论坛上表示,“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巨大冲击正改变欧洲经济运行的框架和央行设计政策的背景格局,世界难以重回疫情前的低通胀时代。”
欧盟经济形势严峻
目前看,市场对欧洲央行的加息决策未做出强烈的负面反应,意大利和德国的十年期国债利率小幅攀升,欧元兑美元汇率则得到提振。此次欧洲央行主动收紧货币政策,客观上可以起到一些抑制通胀过热的效果,同时为应对今后的危机拓展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因而勉强也算得上是“一举多得”。尽管如此,欧盟及其成员国面临的经济挑战仍很严峻,短期内恐难单凭货币政策调整得到缓解。
首先是通胀和民生问题。欧盟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并非来自经济过热和需求强劲,而是能源和大宗商品的结构性螺旋式上涨所致,无法仅靠调整货币政策解决。从6月欧元区的通胀情况看,能源和食品通胀分别达到42%和8.9%。物价持续飙升抑制了民众的消费意愿,7月,欧盟和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下跌至-27.3和-27,达到疫情暴发以来最低水平;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4,跌破“荣枯线”,为17个月来最低。爱尔兰、比利时等多国爆发抗议活动,民众上街表达对能源、食品价格飞涨不满,要求提升工资和福利。
欧洲中央银行。
其次是国际贸易状况。长期以来,对外贸易优势一直是欧盟经济的重要支柱,欧盟多年来也一直保持高额顺差。2021年以来的能源等价格上涨造成欧盟进口支出飙升,同年9月出现贸易逆差,今年以来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2021年1~5月欧盟仍有694亿欧元的贸易盈余,然而今年同期变成1633亿欧元的赤字,其中能源进口从1217亿欧元激增至3017亿欧元,增幅147.9%。欧央行加息后,欧元兑美元汇率虽有提振,但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欧元的疲软状况。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恐将继续放大欧盟在原料、能源等方面依赖进口的劣势。
第三是能源危机。乌克兰危机爆发至今,欧盟以强硬态度推动对俄制裁并寻求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渐进式“脱钩”,还出台了诸多能源进口多元化和节能政策,但能源短缺的阴影继续笼罩在欧洲上空。6月“北溪-1”天然气管道检修停运,7月俄罗斯宣布将其输气量降至最大产能的20%,欧盟在这个冬天到来前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7月底,欧盟通过成员国自愿节约用气15%的决定,并敦促各成員国加快增加天然气储备并开展能源外交,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难以弥补当下巨大缺口。欧盟委员会预测,俄罗斯天然气一旦“断供”,将使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4~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