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提高课堂效率
2022-05-30张旺吉
张旺吉
随着数学教学辅助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学校网络的逐步完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机的作用越发重要。教师通过使用数学教学辅助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使教学过程直观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将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显得愈发重要。
一、阻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由于大量年轻教师的流失,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越来越老龄化,甚至有些学校都是老教师。同时,由于学校硬件建设不够完善,每年对教师关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培训较少。因此,许多农村学校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书写板书,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很少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但是,初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本身抽象且晦涩难懂,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这些概念极具抽象性,教师只按照课本里的定义进行讲解,并在黑板上画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没有动态地展示几个函数的形成过程及变化特点,对于刚接触函数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特别困难,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如将知识点通过幻灯片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等数学辅助教学软件分别画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个函数图象的特点,并且,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几类函数的图象,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分析函数图象的生成过程、图象的特点,理解函数的定义、函数有哪些性质特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联系,我们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数学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掌握一些抽象性极强的数学知识。
课堂环境的创设是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课堂环境。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而且还会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每节课堂教学都有知识点、重点及难点,如果教师在讲授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时,教师首先会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并按照定义在黑板上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告诉学生一次函数的相关性质(系数K的相关因素),再结合课本上的例题给学生进行一次函数的求解及实际应用的演示。这样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未必很好,有些学生可能掌握了一次函数,并学会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一部分学生仍有些迷茫,似懂非懂。如果这时,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借助信息技术生动化、动态化、新颖性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特点,则能够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一次函数,并学会应用。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和归纳一些重要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以便帮助自己改进和提高。
随着国家对西部教育的大力扶植,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电子白板、一体机、远程教育设备等信息技术设备,极大地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手段。但是,许多农村地区学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课堂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许多老教师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这使得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面临很多困难。因此,农村地区学校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组织教师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训,并引导教师普及使用线上线下教学软件和课件,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初中数学的优秀教学案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建立自己的数学教学资源库,共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以此推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间的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里,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教师将教学知识点、重难点、教学过程依托黑板展示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弊端。例如,在讲授定理公式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记住定理公式,再通过教材里例题的求解依托黑板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应用,这样也许能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数学解题技巧并学会了对定理公式的应用。但是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现象观察、实验、想象、猜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课堂上学生只是在静静听教师讲,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讨论、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对定理公式过程的探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转换自己的角色,由以前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师的课堂主要教学任务也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利用数学教学软件对一些数学元素可以进行动态监测,对运动轨迹进行动态跟踪,快速、准确地绘制图形这些优点,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准备合适的教学软件,创设研究数学的试验平台,为学生“做数学”创设情境和提供工具,通过适当地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带着探索、分析、思考、观察的任务来完成,以研究者的心态获取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出三个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三个点中的任意一个点或几个点来改变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分别测量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和,做成表格记录结果,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定值180度,与大小和形状无关,从而证明了该定理。
三、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化教学辅助设备进入数学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定义、公式、定理具体化、直观化,借助其动态演示的功能,为教师解决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工具。例如,教师设计统计教学案例时,利用PowerPoint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依次做成几条文本,分别设置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并按照重点与难点设置不同的动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时机多次重复播放,以此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利用Excel可以画出直观漂亮的统计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统计学的魅力,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结合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几何画板分别画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再结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画出其解集,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便可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通过动态的演示很好地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这个教学重点,而且很好地化解了“解集”表示这个教学难点。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几何画板”,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将几何图形的动态化和“形”与“数”的同步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创建一个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通过多变式课件的启发,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进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在计算证明的过程中往往涉及许多几何图形,如何画出正确、符合题目条件的几何图形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前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只能借助圆规、三角板、直尺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考验教师的绘画水平,直观性、形象化不够具体,还特别容易产生误差,给学生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發展,给教学带来很多阻碍。信息技术教学辅助软件里有许多画图工具,教师可以实现平面的、立体的、动态化的、个性化的、色彩丰富的图形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轴对称问题时,可以借助Flash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让学生通过观察蝴蝶翅膀的开合过程中产生的两个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性质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及对称轴的寻找。这时通过PowerPoint给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景观、宏伟的建筑物,如苏州园林、北京故宫、北京天坛等,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欣赏这些美景,这些景观中有没有蕴含的数学知识。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领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巧妙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辅助性,而不是主导性。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和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将“传道受业解惑”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相结合,最终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