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视域下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研究

2022-05-30张钰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8期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自贸区的设立是推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需要,是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创新举措,也是实现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要求。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河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以郑州为主,涵盖郑州、洛阳和开封三个片区。自成立以来,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已成为河南的标志,标示着对外开放正式形成,成为一种新方式和新平台,同时也表明对外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局面和高度。在新时代发展趋势下,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被赋予深化开发的新使命,具有“高起点开局”的优势,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的使命,亟须更好地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协同视域;河南自贸区;对外

一、绪论

1.研究目的

本文以“协同视域下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研究”为题,深层次地探索了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为郑州提高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带来的作用,同时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针对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现存问题,给出了推动该建设的方案和建议,以期能为新时代环境下自贸区建设与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提供参考。

2.研究意义

本文有利于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和调整对外贸易战略规划、制度安排、政策方针方面,提供智囊参考。同时也为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案,从而为进一步实现深化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战略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也能给其他自贸区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带来可借鉴性的内容。另外,本项目研究还有利于推动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平台建设,为郑州市对外贸易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

二、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研究

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在管理体制、外贸发展、人才支持等方面,表现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所述:

1.管理体制建设落后

河南自贸区形成比较晚,相对于其他的自贸区而言,该地区的自贸区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落实到郑州片区的管理体制就更加落后,具体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表现。第一,部门管理交错混乱。郑州片区内有诸多行政部门,機构较为繁杂,管理方式形成交互式,部门之间有严重的同极化现象。并且,由于区内部门没有形成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很容易造成懒散的现象。关联部门之间相互合作能力比较差,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有时会出现一个部门审批已经取消,但是其他关联部门还在进行。第二,行政环节落后。当前,郑州片区的行政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上较为严重,片区内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办事效率上很低,经常出现行政电话无人接听,企业办事人想要咨询有关情况,完全可以通过电话搞定的事情,还必须进入行政服务大厅摇号排队才能解决,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办事效率。第三,政务更新速度很慢。该片区针对行政机关信息公开时间的规划上比较久,而且涉及内容也很少。企业如果想要借助于官网来寻找相关信息,较难实现,这大大影响了企业从中获得自贸区信息的效率。

2.市场管理不完善

因为长期受到相关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制度和河南自贸区经营方式较少的局面,造成河南自贸区内市场区内经营配置的影响很小,同时在政策方面严重化。尤为凸显的是郑州片区内部门在执行管理上呈现出了机械性,同时也比较繁琐,这样容易造成腐败现象,将影响片区在经济发展和结构上的升级,由此可见,郑州片区想要建设更好的未来就要突破难点,以此来克服影响区内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问题,从而建立高效、自由、具有创新性的市场管理体系。郑州片区从2017年建立到如今,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尤其是在促使贸易便利化、吸收外资、完善市场经济方面。不过在市场管理创新成果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追其原因在于郑州片区在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招商引资等短期经济形式上,更加注重GDP的提升,继而完全忽略了市场管理中的核心思维。

3.外贸发展问题

根据郑州市商务局相关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1月,郑州市进出口额完成4228.4亿元,同比增长13.5%,提前一个月完成2020年的目标任务。其中,出口额达2534.2亿元,同比增长5.9%;进口额1694.2亿元,同比增长27.3%,进出口额占全省总额的73.6%。另外,根据河南商务厅相关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郑州机场国际地区货运量和全货机航班量跃升至全国第5位,货邮吞吐量突破60万吨,达到64万吨,规模居全国第6位,增速22.6%,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中欧班列(郑州)开行1126班,综合运营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跨境电商交易额1745亿元,增长10.4%,郑州海关验放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2.43亿单,货值306亿元,分别增长91.5%、89.4%;海铁联运班列全年发送4.82万个标准集装箱,增长27.9%。

尽管从数据上来看,郑州片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势头不错,但是在外贸进出口中,比较偏向于手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在加工贸易行业上其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在服务出口上没有呈现出领头羊的作用。另外,当代服务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郑州片区还没有将现代服务贸易发展开来,属于一个开始的阶段,这样就无法满足当前不断扩大需求的局面。

4.人才流失严重

当前,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存在很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郑州片区的很多学子从河南省外高校毕业之后,大部分都选择留在外省发展,有些人才会进入北上广发展,能回到郑州参与片区建设的优秀人才极少,归结其原因基本为下面三点。第一,比较发达的城市条件好,比较吸引人才,很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前往;第二,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端产业并不多,这是我们自身是程度不高的产业结构造成的,所以因专业不对口的原因,吸引力对优秀高校毕业生来说就很小;第三,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与发达的自贸区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职业晋升空间及企业的招聘纳新等,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思想还处于保守阶段、城市发展相对于缓慢,导致人才流动机制在内部没有改变。

三、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作用的表现,具体体现在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的贸易、投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并显著提高了郑州对外开放的能力,促进了郑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建设性提出加快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具体如下所述:

1.继续发挥郑州片区优势,促进郑州对外贸易发展

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在郑州对外贸易及投资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发挥自身优势上呈现出了更好的效果,促使郑州对外贸易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第一,将优秀资源集中在郑州片区,不仅是全世界的优质资本还包含各类管理人才等较高资源;第二,我们应该将郑州现在所集中的各项优质资源能够传播并发挥其作用。郑州片区的这些资本及管理人才的优势还要与河南自贸区内的开封片区、洛阳片区和我国其他自贸区建立有效地对接机制,将其优势传递出去。

2.深化郑州片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政府管制力度

河南自贸区建立的时间不长,属于刚起步的阶段,在自贸区的运行和实行方面依然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健全相关的措施。郑州是河南省的核心,其行政中心和政治中心都处于该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河南最好的,因此更应加快郑州片区的发展,郑州片区在建设时其重心为制度创新,在创新郑州片区制度管理上一定要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第一,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完善审批机制。政府要主动将手中的权限下放,让下级部门、企业及社会都能获得一定的权限,尤其是在相关的市场管理权上一定要归还于企业;并且,针对现有的监管制度存在遗漏或者落后方面进行完善,同时还要建立规范的审批制度,打造与经济进程相符合的服务产品,从而也能提高服务水平。在实际落实中,由于郑州是省会城市,因此在河南全省还要起到带头作用,既要下放权力,还要将交接的工作做好。在进行审批机制工作改革时,还要充分利用创新性和能动性,要做好民意调查工作,在工作方式上要结合传统大厅办公方式和线上对接方式,建立信息互相联通的审批模式,在逐步推动和完善中让行政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进一步改革商业事务登记制度。将原有的三十五个证书进行合并为一的制度持续提升,更大程度上将其他的证书进行合并登记。打造“容缺后补”的登记制度,针对企业缺少的材料,将会设置一个时间限度,只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将材料补齐,即可完成登记。另外,对于审批部门,还要实现与时俱进,针对登记流程要及时发布到网络上,能实现线上就可完成审批登记过程,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还要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来完成更多服务项目和产品的开发。这种制度的创新,不仅能提升经营主注册和注销企业的速度,同时还能为已经破产但是长期没有注销的企业减少数量,在商业登记相关事项中能更为简便。

3.优化郑州片区产业布局,提高郑州的出口竞争力

将以往的贸易产业作为底蕴,不断地推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发展模式,已成为郑州片区持续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根据郑州片区(郑州市)出口产业结构来看,当前依然是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产业为主,在未来形势下,理应推进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将之作为主要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郑州的出口竞争力。具体来说,第一,引导产业转移。针对郑州片区内中低端产业要进行引导,将之向周边区域延伸,打造成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借助于提高郑州海关和整个中部区域海关之间的联合互动,让整个中部区域之内的企业都能获得没有任何差异的服务,尤其是在通关服务方面。第二,更好地发挥郑州本地较为具备优势的产业,打造针对性的行业,在此基础上还要引进并不断发展出口加工等附加值产业,培养新的行业,在产业和资金上给予我们初期足够的保障;第三,依托于航空机场的郑州片区,在对外运输服务完成的基础上,将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展现,通过航空机场的聚集客流量、物流和信息流。会展服务基层设施的建立健全,将会使会展服务贸易提高很多,逐渐成为世界级别的产品展销基地;第四,郑州片区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下,融合进出口贸易产业和信息技术方面,将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产业,尤其可将现代物流和金融产业相结合,不断发展贸易模式相配套的新型服务业。

4.创新驱动技术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和培养贸易型人才

当下,郑州市在对外开放发展方面,主要是依托于地理资源和区位上的优势,但是在技术方面依然没有核心的部分,有些核心技术还是进口而来,这极大地影响了郑州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郑州市想要进一步实现更大的发展,建立绿色产业,就要提高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可以借助于提高科技研发的投资,引进高科技领域人才,同时培养相关人才,提高先进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创新,提升对外经济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打造更高的经济开放形式,为其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撑。

郑州在科技进步上领先一步,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具备了良好的先天性条件,尤其是在人才优势和研发环境优势上更为理想,所以更应实行创新发展,将现代农业、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方面作为核心,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借助于创新驱动技术,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所以,更加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在掌握整体经济发展形势的境况下,还要与地区特色结合起来,建设技术创新示范区,同时还要引导企业,让其能主动使用这些技术来完成转型升级。此外,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尤其针对主动进行技术创新、优化设备和完成绿色升级的企业要给予激励。但愿能借助于激励措施来带动更多的企业,让他们能加入技术创新创造中来,并打造新型创新局面。

目前,郑州市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如人才总数不足、高科技人才紧缺、人才实践经验不足等。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的建设需要一支规模宏大、专业素质高、构成合理的人才队伍支撑。郑州片区想要提高贸易产业发展和企业业务,就要加快引进和培育贸易型人才。譬如,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政策,针对尤为紧缺型的人才要采用激励的方式,如资金和福利上的补助;对于本地培养,还要实行“校、政、企”合作培养模式,将招生和就业信息对接起来。给企业紧缺的专业人才扩大培养力度,并且还要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以此来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针对企业原有的外贸型人才,还要建立专门的培训班,还可以采用研讨会的方式,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以此满足新贸易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

四、结论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在宏观上,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已经是必然的选择,尤其是在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非常重要,而在微观上,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的建立也获得初步的效果,提高了郑州对外开放的能力,不過在管理制度、外贸发展和人才支持方面存在相关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发展应继续发挥郑州片区优势,促进郑州对外贸易发展;深化郑州片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政府管制力度;优化郑州片区产业布局,提高郑州的出口竞争力;创新驱动技术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和培养贸易型人才。当前形势下,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所建立的时间并不长,分析郑州片区建设对于促进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问题和对策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石立,林海明.经济开放程度的统计评价与实证——以广东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0,36(24):89-93.

[2]叶宁,罗兰芳.自贸区创新驱动发展质量评价——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2(06): 64-75.

[3]孙金彦.中韩自贸区贸易创造效应研究——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2):168-171.

[4]斯丽娟,杨富强.基于对外开放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求是学刊,2020,47(06):66-77.

[5]彭晓辉,于潇.对外开放与内生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协同联动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0, 28(10):92-103.

[6]任再萍,黄成,施楠.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基于金融业政策效应视角[J].中国软科学, 2020(09):184-192.

[7]袁晓玲,方莹,郗继宏.大欧亚自贸区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视角[J].管理学刊,2020,33(01):29-37.

作者简介:张钰(1988.09- ),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任职于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会计与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