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Java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22-05-30曹红根姜枫李丛高广银朱长水丁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1期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设

曹红根 姜枫 李丛 高广银 朱长水 丁勇

摘要:文章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背景,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分析了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意义及优势,阐述了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最后,对课程上线后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Java程序设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1-012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以及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等新型在线课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要求各高校大力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Java程序设计》作为我校计算机、软件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承担学生编程语言和计算思维培养的任务,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Java程序设计》课程,快速认知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语法,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Java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2.1 课程建设基础

我校从2005年开始开设《Java程序设计》课程,目前已开设近16年,授课对象主要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四个专业的学生,每年参加授课人数近300人。

2010年,《Java程序设计》课程以校内教改课题方式立项建设,完成教学大纲、教材、课件、教案、实验、习题的规范化建设;2013年,建立网络课程并持续使用,完成纸质资源及作业、实验、讨论等环节在线化;2015年,录制课程视频并上线,学生自学部分章节;2017年,录制微课,部分班级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目前已实施两轮;2019年,本课程被遴选为校内金课,并获批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

2.2 课程建设思路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对软件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建设团队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以一流课程为标杆,明确了课程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具体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课程目标,本课程具体建设思路如下:①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前沿的学科内容与课程结合,打造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的课程内容;②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并求解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主,教学过程中将数学、计算机基础等知识融会贯通,并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③坚持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精选工程案例,采用案例分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开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3教学团队的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决定在线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本课程教学团队主要由三类成员构成,即校内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专家、多年负责Java教学且经验丰富的自有教师、青年教师。其中,课程建设专家主要负责课程的建设指导、审阅课程资源及推荐优质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法;自有教师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主要负责课程的建设规划、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实施等;青年教师,参与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中,除了参与到日常教学中,主要负责在线开放课程的材料整理、资源维护、技术支持等。

教学团队定期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学术会议,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学术报告,开设校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沙龙等,帮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在线教育教学的理念,把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向,掌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技巧等,全面提升教师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课程资源建设

本课程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Java基础(包含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程序控制结构和数组等)、面向对象编程(类、对象、接口、常用实用类等)以及Java应用(常用组件、事件处理、多线程等)三个部分的知识点。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国家安全意识、工匠精神的培养等思政元素融入具体知识点讲解中。如:在讲授Java语法基础时,以Java是强类型语言这一点突出语法的严谨性、不能有丝毫差错,培养学生工作工程中一丝不苟的作风,并逐步锻造其大国工匠精神。

针对上述课程内容,创建了包含线下和线上的课程资源。其中,线下资源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课件、教案、实验指导书、习题1000道、模拟试卷16套。线上资源部分主要依托中国大学MOOC网建设,建有线上资源包括课程自主学习视频46段,平均每段视频8-13分钟;随堂测验46次,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程序题等共计500余道测验题;单元测试12次,包含240余道测试题;在线作业15次、在线实验8次以及课程讨论50余次等。

2.5课程考核评价认定

本课程设计了以学生能力考核为导向、注重过程学习的成绩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视频完成情况(占10%)、随堂测验完成情况(10%)、单元测验完成情况(10%)、作业完成情况(20%)、实验完成情况(20%)以及在線考试情况(30%)等,实现对学生课程学习投入度、知识点掌握度、能力达成度、课程目标实现度等多维度的评价与考核。

3 课程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3.1 课程实施情况

《Java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已于2019年9月正式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并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四个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中投入使用,目前已累计有800余名学生参与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建设团队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线下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通过翻转课堂、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把线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与灵活应用。线上、线下的任务完成情况各占总评成绩的50%,其中线下主要包括平时上课表现及出勤率(占10%)、完成分组项目(占20%)、上机考试(占50%)、OJ(Online Judgment,在线评判)平台刷题(占20%)等四部分,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3.2 效果分析

《Java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自建成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课程成绩与之前对比发现,近两届学生的平均分分别提升了6.5分和9.3分,及格率提升12.1%和13.5%,且成绩分布趋于合理,绝大部分同学达到课程期望目标。

通過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的Java编程基础不断加强,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的积极性也得到相应提高,累计 50多名同学参与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论文8篇,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等权威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60余项,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4 总结

《Java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我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期课程建设团队将继续完善线上教学资源,比如引入OJ平台实现程序自动评判功能、配置专任教师在线答疑以及继续完善考核评价方式等。同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在我校其他编程语言类课程中进行推广,并力求向其他高校以及社会推广,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受益面。

参考文献:

[1] 周雪芹.《Java语言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3):138-139,144.

[2] 黄晓韩,朱艳红,赵俊卓.《Java程序设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J].福建电脑,2018,34(10):72-73,92.

[3] 魏轶.浅谈Java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J].计算机与网络,2020,46(20):38-39.

[4] 程舒通,徐从富.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探索——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成人教育,2018,38(6):35-40.

[5] 邱珊.Java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建设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6(30):33-37.

[6] 鲁银梭,李文川,沈玉燕.基于SPOC在线教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2):42-46.

[7] 闵亚峰.基于MOOC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6):143-145.

[8] 任翠池,陈庆惠,李汉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9(2):55,57.

[9] 沈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研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71-75.

[10] 袁利永,倪应华,周家庆.Java课程的“互联网+”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0):95-98.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Java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设
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