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练习系统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2-05-30路亚存
路亚存
在古诗文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运用练习系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挖掘教学资源,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古诗文学习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古诗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欣赏和品味古诗文的能力。但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中,大多数一线教师不注重运用练习系统,致使其并未起到明显的作用。
一、古诗文教学中练习系统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对古诗文练习系统的认识不全面
教师全面认识练习系统,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遗憾的是大部分老师能认识到古诗文练习系统的重要性,但也对其缺乏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对题型认识不全面。教材中古诗文分为“教读”型和“自读”型,其课后练习系统的板块设置和题型设计也有差异。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思考:为什么编者会设置这样的问题,又为何要这样搭配,哪些题型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等。只有这样进行全面了解后才能有效运用课后习题。遗憾的是,通过访谈和听课,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对这些问题并没有充分思考。另一方面,对课后习题作用认识得不全面。大部分教师认为练习系统的习题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而忽视了课后习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拓展能力等作用,以至于练习系统得不到有效运用。
(二)古诗文练习系统的运用方式单一
古诗文的练习系统,是教师确定古诗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有效依据,更是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检测学习效果的工具。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于练习系统的运用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但是部编版教材每篇课文的练习系统习题设置在4~6道题之间,而且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运用时也只是将其中一两道题照搬在课件中一讲而过,其余题目让学生课后以巩固复习的目的完成。殊不知,大部分学生只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借助教材参考书,将答案抄写一遍就算完成,这就达不到“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不同课型的练习系统未区分运用
“教读”型和“自读”型古诗文的练习系统习题设计不同:相比“教读”型古诗文,“自读”型古诗文练习系统缺少了“积累拓展”板块。在练习类型上,“自读”型古诗文练习系统以应用性作业为主,目的是“检测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根据编者的意图区分运用两种课型的练习系统。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将“自读”型古诗文当成“教读”型古诗文来教,对“练习系统”的运用方式也是别无二致。这样,学生也不能区分“教读”型和“自读”型古诗文练习系统的习题作用,从而在学习中对练习系统的运用也是摸不着头脑,只是一味地等待老师布置练习或讲解习题。
(四)缺少对学生运用练习系统的专业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单一地将练习系统的习题布置给学生,使其预习或者进行课后练习。尤其是古诗文单元的练习系统“积累拓展”的习题偏多,教师将其丢给学生,处理方法单一,只是简单地布置与检查,很少给予相应的专业指导。其实,关于学生对练习系统的运用,教师应将其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结合文本,利用課后习题进行预习。课中要发挥练习系统习题能加深文本理解方面的作用,教师要时刻联系文本与习题,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课后要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习题再次回到文本内容,加强巩固所学知识。
二、古诗文教学中练习系统的运用策略
“教读”型古诗文练习系统的“积累拓展”板块,由“积累”和“拓展”两部分组成,分别侧重于文言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课外知识、课外阅读的拓展。所以,不同题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其特点和作用,科学有效地运用。
(一)借助“积累拓展”,落实“教读”型课文的课前预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地对课程进行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进老师的教学进度。那么,落实“教读”型古诗文的课前预习,学生可借助“积累与拓展”的内容自主学习生字词,并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借助习题提示,自主学习生字词。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培养语言综合素养的前提与保障。古诗文中的生字词要比现代文中的多,学生理解生字词是读懂课文的必要条件,因此,应重视古诗文中字词的教学,生字词的自主学习也应成为学生预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的“积累拓展”第五题要求辨析所给出句子“之”字的用法。题目中首先给出了“之”字的四种用法:充当代词;相当于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另外,题目中的五个例句,前三个选自本文,后两个选自七年级上册所学课文,难度适中,这样的题目设置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已学内容,更有助于指导和落实预习。
借助拓展材料,积累文学文化常识。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古诗文补白知识难度逐渐提升,不再是提供直接的知识,而是提供相应的介绍和评价,让学生根据练习系统中所提供的材料判断和比较文本。例如,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的“积累拓展”第五题,由文本中的“尊君”和“家君”引出并列举了敬辞和谦辞的一些内容,让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指谁。这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但学生会非常好奇和感兴趣,教师只要安排好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定会掌握并积累这些文化常识。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注重积累拓展的习惯。
(二)巧用“思考探究”,丰富“教读”型课文的课堂教学
要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增效,教师就要“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着重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着重考虑学生怎样学习才能学得好”。
根据习题要求,完成理解性背诵。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的练习系统都有提出对朗读和背诵的要求,这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注重朗读和背诵,同时结合课后练习要求,实现理解性背诵。例如,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思考与探究”第一题: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通过自读、教师范读、合作翻译等方式读懂课文,然后通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结合本文的故事情节,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背诵课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例如,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思考与探究”第三题: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小石潭的图片,并配乐朗诵解读课文,创设出清幽的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纷纷想要抒发自己的感受。像这样富有情境的问题,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涉及很多,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投入其中。
(三)重用“思考探究”,指导“自读”型课文的自主阅读
“自读”型古诗文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重要纽带,是连接“教读”型古诗文和课外阅读课的桥梁。学习“自读”型古诗文需要学生运用其在“教读”型古诗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自读”型古詩文只有“思考探究”板块,它涉及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指向性。学生以“思考探究”的习题为指引,可以明确自主阅读的方向和任务。例如,学生学习《与朱元思书》时,可以根据“思考与探究”了解阅读的重点,自读时重点应落在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情感上。其“思考探究”板块的第一题是概括文中所写山水天下独绝的表现,这一题指向景物赏析,第二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向情感主旨。加之本单元的前面三篇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都有作者寄情于景的特点,所以,学生便可以确定阅读方向:利用课后习题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人生志趣。同时也可将课后习题作为自读课文学习的任务。
(四)凭借“思考探究”,检测“自读”型课文的阅读效果
除了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读”型课文练习系统的落脚点还应在测试、检验学生阅读效果上。部编版教材文言文练习中有超过一半的文言知识积累题,每篇“教读”文言文的“思考探究”板块都会有一道翻译题,“自读”型课文后也会有一道关于解释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的题。所以,文言词句的积累是古诗文学习的基本目标。“自读”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凭借课后解释加点词含义的习题检测学生对重点文言词句的掌握情况。
然而,在自主阅读中,学生是阅读的“主角”,教师只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配角”。但教师要随时跟进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呢?除了提问学生对“思考与探究”板块的习题的理解,还可以根据课前的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设计自主阅读的“反馈评价单”,让学生通过查看“反馈评价单”的内容,对照反思,从而检测自主阅读的效果。
总而言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集合了许多专家的先进教学理念及一线教师的宝贵教学经验,可以说是中国语文教材的一次改革与创新,而古诗文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承担着传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那么,如何运用古诗文的“练习系统”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将部编版教材古诗文“练习系统”的效能发挥至最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