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成果落地,促进我国神经科学事业发展

2022-05-30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2年2期
关键词:成果仪器北京

推介单位:北京神经科学会受访专家:吉训明采编: 逋逋 罗卜

吉训明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神经病学(脑卒中溶栓与神经保护)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转化医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荣获北京学者、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脑卒中也称脑中风,是我国成人致死和致残的“头号杀手”,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脑卒中死亡人数的1/3,目前我国的脑卒中患者已高达1300万。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吉训明,作为“低氧与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新技术体系的创研及推广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脑卒中防治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破。科协频道、《科研成果与传播》杂志就脑卒中诊治及研究和基础—临床的产业转化、神经科学事业发展等话题对吉训明进行了访谈。

解决中国人自己的脑卒中难题

我国的脑卒中患者已高达1300万,而脑卒中的潜在高危人群更是接近3.3亿人,这势必将给社会造成重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而脑卒中的治疗却并不容易。为此,吉训明带领团队聚焦于中国人颅内动脉血管硬化导致脑卒中高发和高复发的研究,成功研发了肢体远隔缺血适应技术用于腦卒中防治,并完成全国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我国,脑卒中的终生发病风险是39.9%,这意味着每5人中会有2人罹患脑卒中,而脑卒中致死比例超过20%,也就是说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即使术后存活下来,也会有80%左右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也就是残疾。针对重症脑卒中致死致残率高、神经保护药物难以临床转化的难题,吉训明和团队在血流再通基础上创新提出了贯通脑保护治疗手段,将NBO和介入低温脑保护技术成功转化进入临床,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发专项的支持,研发温度精准可控、长时程自体血靶向灌注脑保护仪器。此外,吉训明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完成致死和致残率超过80%的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6~24小时患者的RCT研究,使神经科最为危重患者的良好预后率提升了一倍,也得到世界同行的广泛关注。

20多年的神经疑难病研究,让吉训明认识到脑卒中预防和早期治疗的意义,为此吉训明和团队发现并提出静脉性卒中理念,完善了脑卒中诊治体系,使临床顽固性头痛、难治性睡眠障碍和长期不明原因的头晕得到有效诊治,减轻患者痛苦。同时研究成果进入中国、欧洲和美国指南,以及美国和英国教材。

让中国人拥有自主产权的成果落地

经过20多年的基础—临床转化研究,吉训明和团队如今已经有了诸多可以成果转化落地的项目:一是基于低氧与缺血适应的系列仪器转化,未来将有多个系列的仪器逐步问世,可以不断覆盖受众人群、大幅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二是重症脑卒中非药物脑保护系列仪器:常压高氧(NBO)系统和介入低温脑保护仪器的落地转化,目前已经加快第2代、第3代仪器的研发,将会使中国人拥有自主产权的大型脑卒中救治医疗设备快速面世,并向县级及以上医院推广。三是针对脑静脉卒中和脑回流梗阻患者诊治的静脉窦取栓支架和可回收支架,已经开始临床试验,这将大幅度提高静脉性卒中的救治成功率,使一大批顽固性头痛、难治性睡眠障碍、脑鸣头晕和反复跌倒患者得到有效诊治。

科研成果转化与落地向来需要诸多因素和条件的配合,吉训明强调,“临床专家必须坚持一线工作,只有坚持一线手术和诊治,才能发现临床需求,并通过临床反复验证来改进研究设备和仪器。还需要有专业的转化研究团队、具有医工交叉的研究平台和产业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产品的改进、生产和产业推广。良好的医院产业政策更是必不可少,要让专家们以创新转化为荣,以产业收入反哺科研创新和团队建设,同时可以改变科学研究主要通过政府课题资助的单一筹资渠道和研究经费不足的困境。”

谈及下一步研究计划,吉训明表示,“将在远隔缺血适应仪器的系列开发基础上,研究大型高低氧适应治疗舱,申请医疗器械证,并进行全国推广;将可穿戴的远隔缺血适应训练仪与互联网医疗技术结合,建立中国中老年人心脑健康管理项目和业务,助力健康中国和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发展中国远程卒中中心和移动卒中单元的技术推广,助力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将NBO和介入低温自体血灌注保护仪器开发上临床;将可回收的脑静脉支架和取栓装置进入市 场。”

全力促进我国神经科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高校科协作为服务于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科技普及推广、科技人才成长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和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吉训明说:“大学和医院的科协建设与科技处行政管理工作相辅相成,更有利于大学的发展和政策的落实。高校科协可在辅助行政、项目评审、学术交流、协同创新、产业转化等领域搭建交流平台。”

最后,对于即将举办的2022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神经科学基础研究前沿峰会暨“探索计划”第二期项目遴选以及神经精神诊疗转化医学峰会暨创新成果展示,吉训明也谈道,“作为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首先感谢北京市科协对于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的信任和支持,本次大会将围绕神经科学领域的医疗器械、创新药物、诊疗方法等创新成果,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成果落地。创新科研成果课题的评审和奖励,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旨在建立产业创新共同体,为更多的科研人员及会员服务。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将尽全力承办这次盛会。今后也将继续形成神经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以促进我国神经科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成果仪器北京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工大成果
北京,北京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