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
2022-05-30罗丽娜
罗丽娜
摘 要: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经验总结等方法,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就现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开展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还较多:师生互动唯一阵地是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程度不够;网络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拓展性不够。这些问题若不予以解决,会影响阅读课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2.0让阅读教学具有教学决策数据化、阅读资源多样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评价内容多样化等特点。本文从指导课前预习、创设轻松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教学内容、加强课堂互动、提供学习资源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利用互联网技术展开阅读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0-0098-04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Internet era and build an efficient reading classroo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UO Lina (Yangli Middle School, Minhou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high-efficiency Chinese reading classroo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the Internet era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ience summariz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results.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ading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e only place for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s the classroom; students' self-learning degree is not enough;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is a mere formality;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not expandable enough. If these problems are not solved, it will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reading cours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 makes reading teaching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ta-based teaching decision-making, diversified reading resources, intelligent resource push, three-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conten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using Internet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guiding pre-class preview, creating a relaxed atmosphere,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s, expanding teaching content, strengthen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providing learning resources.
【Keywords】Internet ag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Reading classroom
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近几年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由于信息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对于信息化教育的探索也需要一直进行。在新时期,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客观、深入地研究互联网技术优势并探索它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对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现代化与高效化,让初中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有效掌握知识,推动初中语文教育事业稳定与持久发展。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仍然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加上应试教育、有限课时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问题依然较多。第一,师生互动的唯一阵地是课堂。就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主要以课堂为阵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其他时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为零,这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内容。第二,学生自主学习程度不够。新课改强调凸显学生主体位置,但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课开展情况来看,“教师讲、学生记”的局面并未从本质上得到改变,教师仍然占据主导位置,偶尔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互动,但是给予他们自主学习如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并不多,学生仍处于被动位置。第三,网络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在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但是应用深度不够,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利用多媒体播放PPT课件,而PPT内容几乎是照搬教材或教参上的内容。这种信息化教学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但是教学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课堂气氛仍然沉闷、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整体教学效果并不完美。第四,教学内容拓展性不够。就当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实施情况来看,教学内容主要是文本内容。在很多教师看来,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字词、掌握阅读应试技巧和方法,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加上课时限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所授内容通常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缺乏深度与广度,学生视野与思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互联网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1)教学决策数据化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做各种决策主要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而信息技术2.0时代,阅读教学以信息技术平台为重要支撑,大数据是重要核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个体数据包,比如阅读、做题时长,客观题正确率、错误率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量化的数据制定符合实际学情的教学方案。换言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数据精准推进文本学习,及时调整教学,从而提升教学针对性。
(2)阅读资源多样化
阅读课程的丰富度主要取决于阅读教学资源,而且阅读教学资源也决定了学生的视野。在传统阅读课上,阅读资源局限于文本,而信息技术2.0时代,阅读教学资源跳出了原有的课本与教辅资源,有选择性地纳入了网络课程资源,从而提升了阅读资源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等融为一体,这样不仅可以让阅读资源具有多样性,还可以让它的呈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3)资源推送智能化
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阅读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而且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平臺会依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智能化推送学习资源,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它的优势在于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又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阅读满意度。
(4)交流互动立体化
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主要局限于课堂上,课前课后几乎没有互动。而信息技术2.0时代,基于云端平台的交流能够打破空间、时间等条件限制,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这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益,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5)评价内容多样化
互联网具有记忆、存储功能,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数据都会被保存下来,如电子笔记、答题数据、课堂实时互动数据、预习数据以及课后拓展阅读情况等,这样可以实现评价的量化,教师可以依据它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3.互联网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优势
(1)阅读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的优势,这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更多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然后利用课后复习或课前预习将所收集和整理的内容翔实、形式丰富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依据这些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和训练。初中语文课本上内容具有精简性,缺乏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介绍等,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去收集这些资料,对课本内容形成良好的补充,这在无形中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
(2)阅读教学时空的开放性
传统初中语文阅读课上一直强调四点,分别是讲、听、学、记,这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步伐。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向和新目标应该是疑、思、学、做,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情形下固定的教学空间与教学时间,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能够促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给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多教学空间与时间。究其根源,网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便捷性,人与人之间可以基于网络随时随地地交流与互动,这为课内课外沟通创造了可能。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还能在课前、课后等环节依赖网络平台与学生线上交流,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这是传统阅读课堂难以满足学生开放性、多样性的教学条件。
(3)阅读教学过程的情境性
文学文本包含了诸多元素,如作者写作技巧、情感表达、写作意义与写作背景等,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有意义的知识。文学文本有多样化的创作形式,不能只用公式化方法去量化、分解,需要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相互沟通,接触作者的思想。针对文本解读的复杂性与文本的多样性,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促使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现代化技术为教师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创设虚拟仿真情境,从而实现以情入境,以境激行,使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4)阅读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着重强调教师的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这有助于快速达成教学目标,系统地传授学生文本知识,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作用与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有限,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这不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而且自主学习程度不高,甚至接近于零。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协作探究、自主学习。比如,课后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并依据这些资源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变被动为主动,以此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4.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构建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具体措施
(1)基于互联网平台指导课前预习,提升学生听课起点
初中语文课时有限,而文本材料较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材料更有深度和内涵,这就出现了课堂上知识量大、密度大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消化不良”,使阅读教学效果被削弱。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遵循“重心前移”的原则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即上课之前以互联网为“桥梁”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让他们在上课之前大致了解文本内容,知道阅读目标、重难点等,以此提升其听课起点。例如,在上《观沧海》一课之前,教师通过各大网站收集有关资料,包括这首诗的音频、视频以及文档资料等,对它们进行整理,形成短视频课件等。接下来,设计预习题,即前置性作业,目的就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保障其预习质量。对于预习作业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尽量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习题,如“《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的句子是…”“《观沧海》中抒发作业豪迈气概和宽广胸怀的句子是…”然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如“雨课堂”等,将这些资料和习题提供给学生。在推送资源后,学生会收到提醒,然后根据预习任务听读朗读,阅读古诗,自行解决字词读音问题。在观看视频后,学生初步了解这首古诗,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完成对应的练习。在预习结束后,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预习情况,如果有一些想法或问题可以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可以依据后台数据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以这些生成性资源为载体继续优化教学方案。“雨课堂”平台会生成系统报告,教师通过这个报告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他们完成时间、预习总时长、看了哪些页等,对于未预习或者预习时间偏短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提示对方,从而保障其预习质量,提升他们的听课起点,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
(2)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轻松氛围,唤醒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所以需要良好的氛围。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体验感不强,阅读兴致不高,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轻松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效阅读。例如,在上《登幽州台歌》一课时,由于这是一首悲凉、大气、浑厚的古诗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课上播放古琴曲,如《胡笳十八拍》,这首古琴曲与这首诗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将激昂与悲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这首曲子能够从中感受到悲愤之情。又如,配上古琴曲《广陵散》, 这首曲子于傲然决绝之下暗藏悲伤,符合这首诗歌的意境。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诸如此类的歌曲,将学生带入意境,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与此同时,组织学生配乐吟诵或朗读,唤醒其阅读兴趣,使他们获得深刻的阅读感受。又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播放關于这个故事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个趣味故事。这样的阅读课堂气氛活跃,扭转了以往阅读课气氛压抑、沉闷的局面,它契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效调动其能动性,促使其全身心地参与阅读活动,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3)借助互联网创设合适地教学情境,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语文阅读材料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情感美、意境美、精神美等,然而,心智尚不成熟的初中生很难理解,无法领略其中的美。语文核心素养明确指出,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感受其中蕴含的美。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诸如《春》《济南的冬天》此类的课文时,可以利用VR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VR技术营造的虚拟时空中感受到作者笔下所描绘的美景,获得良好的听觉、视觉和触觉体验,置身其境,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交流。在这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而且深刻地感知到课文中的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其审美鉴赏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4)基于互联网技术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阅读眼界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这给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借鉴阅读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思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宽,以此开阔学生视野、思维,让他们的阅读更有深度、广度。例如,在指导阅读《木兰诗》一课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对这首诗歌表面文字的解读上,还可以以此为契机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利用文化去浸染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木兰当户织”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对镜贴花黄”也将我国传统女性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木兰替父从军则体现的是她对父母的敬爱与孝敬之情,蕴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除此之外,这里还包含了很多关于诗歌、古代物件等,都是值得深究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木兰诗》被改编成绘画、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原因。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发课程资源,将其中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出来,作为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以此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5)利用互联网加强课堂互动性,提升阅读教学针对性
在传统初中语文阅读课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少,仅有的互动也是依靠课堂提问进行,但是只能实现与个别学生的互动,这让教师获得的信息比较片面,增加了阅读教学的盲目性。互联网时代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空界限的优势加强互动,以此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以“雨课堂”为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将课件同步到学生端,课件每页有“不懂”“收藏”按钮,结合自身的理解情况,学生可以做出相应的反馈,如遇到重要知识时可以点击“收藏”按钮,方便课下继续回顾;遇到没有明白或仍然有困惑的知识时点击“不懂”按钮,而教师也能实时收到反馈,在这个基础上重点讲解以及调整课程节奏。此外,教师在课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客观题,推送到学生端,并设置答题截止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答案。系统会依据大数据技术直接生成报告,教师就能直观地看到每道题的正确率、错误率。依据这一数据结果,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分析,强化巩固,从而帮助学生弥补不足。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主观题,然后从学生提交的答案中选择典型的答案作为生成性资源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给予了学生主体地位足够的尊重,既实现了他们阅读行为的真正发生,又能帮助教师细致、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提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有重要意义。
(6)基于互联网提供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一节阅读课结束后,他们所消化、吸收的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只掌握了一半,而有的学生全部吸收仍然觉得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集体教育之后再给予他们个性化指导,确保其差异化阅读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供课堂上使用的课件。通过单元导读可知,这个单元重点学习默读,要求学生在不回看、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的基础上一口气读完全文,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感知的完整性。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他们关于默读技巧与方法的视频,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学会高效默读。而针对理解能力强、课堂上基本以及完全消化知识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介绍鲁迅的专题视频给他们,以此加深他们对鲁迅的了解,这在无形中拓宽了其阅读深度。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视频或文档资源,从而满足其差异化需求,推动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教师要深入分析其优势并有效利用它,通过互联网指导课前预习、营造轻松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教学内容、加强课堂互动、提供学习资源,让阅读课堂因为互联网的全过程支撑而充满活力、生机,使学生的阅读过程轻松、有趣、高效。实践结果表明,全面应用互联网技术后,学生的学习状态、阅读效果相较于之前有了明显改善,课堂气氛活跃,配合度更高,教师工作负担也有所减轻,从而达到了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房艳玲,范文生.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支撑环境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