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的公益慈善社区化趋势

2022-05-30王慧

环球慈善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庄大讲堂慈善

王慧

2021年12月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湾张老师基金会主办,《环球慈善》杂志社承办,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协办的第六届两岸公益大讲堂在北京宋庆龄故居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举办。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社会治理创新与公益慈善的关系更为紧密,本届大讲堂以“后疫情时代的公益慈善社区化趋势”为主题,首次面向两岸直播,邀请来自两岸的7名公益专家学者、50名公益机构和嘉宾代表,通过网络相聚云端,两岸同胞近1500人通过网络观看大讲堂。

台湾张老师基金会董事长葛永光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公益大讲堂迈入第六届,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仍持续以在线形式邀请两岸公益界专家学者交流、分享,通过交流学习以提升疫情后社区服务创新。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议题及社区服务议题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张老师基金会将主动创新,为服务大众尽心尽力。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部长陈爱民参加本次大讲堂并致辞。她表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始终继承和发扬宋庆龄的伟大精神,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两岸公益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希望朋友们通过大讲堂的学习与交流,助力社区组织更好地参与和服务社会,共同为促进两岸公益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副部长李晓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环球慈善》杂志社副主编马瑞聪等参加活动。

本次大讲堂分为主旨演讲和现场嘉宾互动两个环节。大讲堂主旨演讲部分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奥组委志愿者培训专家魏娜在线主持。

后疫情时代的社区公益与基层治理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教授藍煜昕从“机遇、使命、展望”三个方面讲解了后疫情时代的社区公益与基层治理。

蓝煜昕认为,百年慈善,中国公益慈善的历史变迁是“双向”运动,从现代性到共同性,从乡建运动到社区运营,在后疫情时代又产生了社区慈善机遇。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主要表现在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发挥团体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蓝煜昕说,在经济制度的背景下,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区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社区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目的地、共同富裕的微观单元,是第三次分配精准对接的载体。他强调,第三次分配不仅仅是财富的转移,而是文化、道德、情感、“和”的价值观。

对于社区慈善基层治理的挑战与未来,蓝煜昕认为,活力与协同兼顾,党建引领社区领导力,文化塑造持续基层凝聚力,后疫情时代,社区慈善的春天已经来临。

少年社区工作的推动与挑战

张老师基金会新庄少年福利服务中心主任陈秋瑷通过视频分享了疫情期间,新庄少年社区工作的经验与心得体会。

新庄区人口数量位居台湾第四位,当地的就业形态主要以劳力和服务业为主,新庄是庙宇阵头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高风险族群热区。新庄区以“就学不稳定或未升学的少年、触法疑虑的曝险少年、家庭隔代、单亲、家庭重组”的少年居多。

陈秋瑷讲到,在新庄,有关少年的补充性及支持性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社区少年群聚样态转变,难以用传统外展工作模式接触曝险少年;有生涯困扰或就业需要的少年比例偏高;因家庭冲突等议题需要有社会组织来参与家庭功能的协助与发挥。

新庄少年福利中心服务的对象是居住在新北市12岁至18岁的一般少年和危机少年,福利中心从“困扰咨询、生涯引导、职涯探索、正向休闲”几方面针对一般少年和家庭提供服务;对于危机少年,则通过“开案辅导、网路合作、家庭工作、外展工作”四个方面提供服务与帮助。疫情期间,福利中心通过在线服务及创新作为,在线组织粉专直播(节日、比赛直播)、在线社团(桌游、电竞)、在线手游等网络活动。

陈秋瑷介绍,针对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少年,或需要工作的少年,新庄少年培训中心会通过评估少年的能力、乐趣,为其提供2小时的工作体验,或依店家规定安排应征面试,少年工作期间出现的任何状况,社工会主动向店家了解和协助处理。

后疫情时代下以社区为基础的工作模式:挑战与契机

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张菁芬分享了疫情下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模式:通过满足社区和需求者跨越社交距离的社区工作;实体服务+数字科技共同构建虚实结合的社区工作;在线服务与服务输送的全面启动,互助互生;以及志愿服务的挑战与契机等五方面。介绍了疫情期间所做的社区工作,讲述了对儿少、长者的社区照顾,以及亲密关系的暴力和无处安放的心理进行支持服务。

疫情下的反思与翻转

林诗洁是新北市好巢小区儿少福利推展协会社会督导 ,基于对社区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她介绍了以据点为基地,长期稳定地对社区的少儿提供课后照顾和服务,陪伴其确立自我价值观、生活能力、生活规划和自立发展的人生目标。

并制定“少儿陪伴计划、少儿培力计划、小区服务计划、特色服务计划、社工专业辅导、防疫服务计划”“五加一”服务计划。面临疫情中出现的工作中断、经济困难、网速不稳定等问题产生反思,让社区服务发生翻转,通过暑期在线课程,实行对少儿逐一关怀、一周一物资、跨区服务、跨机构合作和在线多元的课程服务。

迈向社区为本的公益慈善:时代背景与实践空间

民政部社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卢磊,讲述了社区为本的公益慈善的时代背景,是以社区为本的系列顶层制度、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导向清晰具体。

卢磊说,社会问题与服务要求的社区化场域聚合,基于社区的公益慈善作为空间也越来越大。新冠肺炎疫情助推基层社会走向前台,韧性社区的建設离不开公益慈善。

他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打造社区公益的发展空间:依托以社区为本的公益慈善实践,深入推进社区公民教育,培育居民公共精神,有序引导各类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尤其是少年儿童;从优势视角出发,盘活社区社会资产,激活社会内生力量、互助文化、公益文化,持续深耕美好社区建设;不断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向城乡社区深度下沉,让公益慈善深入走入寻常百姓家,亦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社区更新;以社区为本打造区域公益微生态,以微入手,以小社区助力大社会,打造基层微型公益共同体。

汇聚慈善力量共建善美家园

思诚社区基金会是北京市第一家社区基金会,秘书长王衍臻博士通过视频连线介绍了思诚基金会的文化起源、使命和宗旨。

王衍臻说,思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想之一,明善、思诚、修身、讲诚信自古以来是立身之本,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区基金会的文化根源、价值理念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以“德不孤,必有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等传统文化理念为核心,搭建起社区公益慈善平台。

思诚基金会通过发展社会教育、改善社区民生、资助公益项目、优化社区服务、培育社区组织等几方面社区治理路径倡导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治理。

王衍臻分享了疫情期间,思诚基金会组织同心抗疫温情陪伴行动。联合地区物业临时建立抗疫队伍,为社区居民免费发放抗疫物资,入户为行动不便残障者送抗疫物资;关注疫情期间公众的心理健康,资助红枫抗疫情暖心专线免费向社会提供线上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关注疫情期间公众身体健康、带领居民进行居家学习太极八段锦,举办20天坚持每天打卡挑战赛,让大家每天在微信群打卡;互相鼓励,问候;丰富居家抗疫生活,举办内容多样的文娱活动。

王衍臻最后强调说,近两年来,思诚基金会积极发挥社会慈善力量的辅助补充作用。社区基金会在社区防疫、卫生健康、应急处置工作方面如何发挥动员社会力量和专业服务特长,是值得社区基金会今后积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大讲堂的交流讨论环节,两岸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了两岸公益机构参与社区防疫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后疫情时代的公益慈善发展社区化趋势提供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撑。

与会嘉宾、来自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的张彩英女士通过视频连线,请台湾嘉宾陈秋瑷主任简单介绍在疫情防控社区化过程中,机构在服务社区青少年过程中跟其他社会服务体系合作发展、融合共生的成功经验。

台湾新庄少年福利服务中心主任陈秋瑷回答了问题并加以阐述。

她分享了新庄少年中心为了建立少年群体的人际学习环境和提升自我的觉察能力,通过邀请达人办讲座,促进人际关系互动及正向联结经验;参观户外活动体验,丰富少年群体正向休闲选择;并通过与外界的联结与合作,通过与友善的店家形成资源拜访,建立友善的工作环境,获得工作体验和就业机会。

汇聚两岸慈善力量,增进两岸同胞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新冠疫情主推基层社区走向前台,后疫情时代公益慈善社区化趋势是时代背景下的问题需求。两岸公益大讲堂作为两岸公益慈善的良性互动平台,坚持深化交流内容,实现优势互补,为两岸公益慈善的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发现新机遇、开辟新途径,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为促进两岸公益事业的发展不断释放正能量,提升了两岸同胞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新庄大讲堂慈善
新庄选煤厂煤泥再浮研究与工艺改造实践
瞎闹腾大讲堂
“别样”履职大讲堂
慈善义卖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动漫乐翻天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