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建筑藏故事—— 旧州镇
2022-05-30王晨浩
王晨浩
旧州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西北部,从古至今都是商家、兵家的必争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水运交通,使这里成为贵州最早对外通商、对外交流的码头城镇之一,也由此带来商贸的繁荣及文化的融汇。如今,镇上的多元文化建筑,就是汉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交流融合的最好见证。
早在2007年,旧州镇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曾不止一次到这里游览,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着迷。旧州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是且兰民族酋长国的古都。唐宋以来,为韶明县、乐源县、黄平府、黄平州等郡、府、州驻地。如今的旧州镇上,虽看不到且兰古国的遗存,但仍可见到复建的城门,以及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建筑。
听当地导游介绍,如今我们见到的旧州城门,是根据南宋末年的旧州古镇进行复建的。南宋理宗保幼年(1258年),元兵步步逼近,南宋王朝在中原不能立足,部分人马退到贵州境内,修建城堡以抵御元军。因此,旧州古镇依照中原军事城堡样式修建,易守难攻,当时建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炮台四座,出水洞五个。到清乾隆年間的时候,城墙总长8000余米,后损毁。现在复建的东城门,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
游览旧州镇时,最令我好奇的是:这里的古建筑数徽派居多,还有巴蜀闽赣地带的建筑风格。缘何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黔东南会有这么多外来风格建筑呢?当地导游为我们解答疑惑,原来,旧州历史上是贵州的一个水陆交会点,又是长江支流沅江沿舞阳河到达黔东南州的最后一个通商码头。古时日用百货品均由舞阳河水路泊来,至此转驮贵阳、安顺等地,贵州本地土特产又经此水运到洞庭湖后,分销长江一线。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来至全国各地的商人聚集,财富沿着这条运河滚滚而来,成就了当时旧州的繁荣。徽商、闽商等在这里安家落户,带来当地文化,修建会馆等。因此,在旧州镇方圆1.4平方公里的城区内,就留下了九宫八庙四阁三庵(指宫殿、庙宇、阁楼),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贵州可算首屈一指。
岁月为旧州的古老建筑积淀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小镇曾经商贸繁荣的见证,还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红色文化。就拿镇上西大街的著名历史文化建筑“天后宫”来说,曾是红军长征时期的临时医院,现在这里是黄平县的革命历史陈列馆。
“天后宫”是沿海居民俗称的“妈祖庙”,也叫福建会馆。这就是闽商带来的文化。旧州天后宫,由清代在旧州经商的福建人共同捐资修建,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作为离乡的福建、广东一带商人祭祀海神天后,议事和聚会娱乐的场所,至今每逢天后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还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宗教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整个黔东南州范围内也仅有两座天后宫,一座在古城镇远,还有一座就在旧州。镇远天后宫以精致典雅见长,旧州天后宫则以宏伟壮丽闻名。旧州的天后宫也可以说是中国大陆离海岸最远的一座。
红军长征经过旧州时,“天后宫”作为当时红军的临时医院,收治了30多名红军伤员,许多士兵从这里康复后继续投身革命,直到红六军团离开旧州后,临时医院也才随之撤离。如今,在建筑墙壁上大家还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在这里提笔绘下的红军战士救死扶伤的画面。
现在的“天后宫”,成为缅怀先烈、重温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古建筑的匠心独运,还可以通过墙壁上的展板,了解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黄平、旧州以及天后宫的英雄往事。
像“天后宫”这样既见证昔日商贸繁荣,同时又留下红色文化的古建筑数不胜数。传统民居朱氏民宅,被列入了《中国传统民居大全》,中国建筑大师徐尚志概括其特点为小而全,红军二过旧州时,朱氏民宅曾作为当时的中华苏维埃临时银行,以方便指战员与当地的老百姓兑换苏维埃货币及银元;清乾隆五十一年由江西商人修建的江西临江府会馆(仁寿宫),也曾是红军长征时期的济贫大会旧址……
这些遗存的古建筑,不仅仅是冰冷的砖瓦,还藏着一个又一个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的历史故事。(责任编辑/谢予谦)
村寨信息:
区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镇
交通:贵阳—贵黄高速—旧州镇。车程约2小时。
乡村特色: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地。贵州最早对外通商、对外交流的码头城镇之一。汉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在这里多元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