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贞丰古城:古韵悠悠,余味隽永

2022-05-30黄莎莎

乡村地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贞丰古城

黄莎莎

贵州有很多古城,贞丰古城不是历史最悠久的,不是建筑最恢宏的,但,让人一见倾心,久久回味。

初夏,走进贞丰古城。墙角怒放的三角梅、爬满整面墙的爬山虎、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保存完好的百年大院、台阶上纳凉的布依族老奶奶,占满了我的整个心。

与贵州诸多军事屯堡特色的古城镇不同,贞丰古城是因繁忙水运而孕育的商业城市。历史上,贞丰借北盘江水运之利而兴起白层渡口。彼时,贵州的桐油等山货从这里运往两广,两广的棉纱、布匹、日用品等从这里运往云贵腹地。每天往来白层渡口的船只有几十甚至上百艘,盛极一时。由此,贞丰被誉为“小贵阳”。

今日,贞丰城内“大西门”“油榨街”等与贵阳一样的地名以及满街上传来与贵阳话相似的口音,无不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如今这座古城保留有12条历史街巷、8处文物保护单位、古民居若干,以及古树、古井遍布其中。

盛放时间的容器

游览古城,当地人通常会推荐你从“大西门”进入。这是一座青石垒筑、气势恢宏的城楼,城墙门楣上铭刻三个大字——大西门,透出庄重肃穆的感觉。在贞丰县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当地学者、贞丰县诗词楹联协会主席韦正律告诉我,“贞丰古城原称‘珉谷,是布依古语‘我的地域的音译,原是布依先民聚居的地方。贞丰二字源于清嘉庆帝‘贞丰中茂的赐名。在那之前,贞丰被称为永丰。清乾隆七年(1742年),永丰州城开始依山就势修筑城墙,城墙周长2400米,有东、南、西三门,唯独没有北门。”为何没有北门?韦主席解释,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北门未建,二是建有北门,但紧锁不开,“反正就是犯了阴阳风水学中的忌讳。”在韦主席的解说下,开启了我的贞丰古城之旅。

穿过大西门厚重的城墙拱洞,一幅鲜活的明清生活画卷展现眼前。灰墙黛瓦、翘角飞檐、古朴盎然的民居鳞次栉比,屋檐下火红的灯笼,精致的雕花门窗,仿佛让时光凝滞。琳琅满目的店铺招牌伸向巷子深处,过往的行人熙熙攘攘,充满着烟火气息。

顺着“明清一条街”走一小段路往左边一拐,便是大名鼎鼎的马草巷。古时,人们出行全靠马,马要吃草。马草巷就是专门卖马草的地方。在上了岁数的贞丰老人的记忆深处还有这样一首歌谣“碧草青葱葱喜人,五点割草在田埂,日照露珠亮晶晶,满筐青草香又嫩,挥汗如雨笑颜开,马草巷里叫卖忙。”据说,当时整个贞丰县城的马草都挑至马草巷叫卖。清晨割回来的马草带着露珠,顺着一堆堆马草流淌下来的露水将马草巷冲刷得干干净净。

徜徉在纵横交错的古巷中,仿若迷宫,唯恐会迷路。据介绍,贞丰古城这种通而不畅的街巷布局,战时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而今这些曲曲折折的小巷增添了游览趣味。小巷两侧人家的大门上,火红的对联赞美着如今的幸福生活。“春至百花香滿地,时来万事喜盈门”“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乡”……

走过荷花池上的石桥,就来到文昌宫。文昌宫正殿上下两层结构,呈“高”字型。长方形荷花池与池中心纵向的石桥形成“中”字型结构,再加上凤山上的文笔塔,进而形成“文笔高中”的美好意蕴。当韦主席为我解释这一建筑布局时,我心中不禁暗暗称奇,这是哪位能工巧匠的设想。在悠悠岁月中,文昌宫是贞丰兴文昌学的重要见证,“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广播大地。1897年,文昌宫被辟为“仁学会”会址,传播维新变法思想,从这里走出的革命志士曾在辛亥革命中发挥积极作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经过贞丰时,曾在文昌宫驻扎。目前,这里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古城,古井不仅仅是洗衣做饭的水源,还是街坊四邻谈天说地,联络感情的地方。从小生活在古城的80后青年潘赞告诉我,在他小时候,大水井远比现在宽阔得多,还被划分成几个池子。大人们在池边濯衣、洗菜、欢聚、闲聊,孩子们则在池中光脚踩水或在池边追逐打闹。古井是古城人记忆深处的一道独特风景,身处他乡的游子更是对古井充满眷恋。

古城里的手艺人

沧桑的街巷、斑驳的石墙给人历史的纵深感,但是推门进去,建筑内是温情的存在。

踏进“家庆根艺”店铺,一眼望进去,狭长的店面两侧摆满大小不一,形状奇特的根雕,只留下窄窄的过道供人穿行。店主罗家庆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这间店面即是他的祖屋。“我从粮食局退休后,喜欢到农村、集市上去收购各种木根,回来后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根雕创造。”

“你看这根龙头拐杖,造型独特,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再看这个烟斗,是不是和惯常见到的不一样?”罗家庆见我们到访,将自己满意的作品一件件拿起来介绍。说着还打开抖音,展示他平时的工作状态。“朋友们看着好,就拿去了,不谈钱。”当我问起生意怎么样,罗家庆笑着告诉我。古城里的买卖充满温暖的人情味。

“赵家的谷子,孙家的银子,谭家的汉子,饶家的才子”。这是贞丰古城中流传的关于当地豪门望族的一句顺口溜。

位于马草巷的谭家大院是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百年民居建筑。整个民居兼具北派四合院格局、南派阁楼式结构,又充满江淮建筑风情,既质朴雅致、又秀美灵动。进门院落处摆放的一口半圆形石缸十分吸睛。缸上布满绿苔,并雕刻有一幅精致的图案,从左到右展示了三组人物,分别是靠在树下看书的人,肩上扛着锄头戴着斗笠的农人,以及在树下抚琴的人。凹凸有致的雕刻手法,让人物脸上的神情都能分辨出来。只此一件古物,就能窥见谭式家族曾经的显赫。

“我们刚来时,这里的地面凹凸不平,都支不起一张桌子。”在罗建华夫妇的打理下,如今的谭家大院成为品茗听琴的好去处。女主人桂琳告诉我,很多人选择在古城开民宿,但她选择了心中跟古城意境更匹配的茶馆、琴行生意。桂琳期待,以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载体,为古城注入新的活力。

古城之所以古,是因为它总有一些承载时光的故事等待我们追寻。在一条小巷里有一家充满年代感的理发店。透过朝向巷子敞开的木窗,就可以将这个简朴的理发馆一览无余。店内陈设还是旧时模样,一个老式剪发椅子,一面镜子,仿佛停留在老一辈的光景里。

而理发馆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门口或挂或立的两个招牌。一块红纸黑字,上书“代写香火对联”;一块白底黑字,上书“代写家谱 该姓始祖根源 谱序 祖训 家规”。

怀着好奇心,我走进屋,夸赞道“您的字写的真工整,是在哪里学习的?”老人笑笑,“哪有专门学,就是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答话的老人叫冯安禹,今年已有82岁。

理发椅侧面的墙上挂着五六本家谱。纸的边缘已经泛黄卷起。我轻轻地拿起一本翻阅,其中一本名为“杂记”,落款是公元2011年仲秋月录。

“现在来写的人少了,一年碰不上两三个。以前,农村来找写的人多。”老人的妻子告诉我。他们张罗这间小店,是想自给自足,“儿女们还要还房贷呢。”

古城的意蕴就藏在这一间间的小店里,藏在一个个人间百态的故事中。

老建筑里的新生活

两湖会馆是古城里的又一地标建筑。如今,被用于开设精品酒店,但并不妨碍游人进去参观。见有人进入,柜台里的店员会招呼一声“住店还是参观?”当来者答复参观,店员会招呼一声“请进,里面看,随意参观”,便不再打扰。

这是一座呈阶梯式,由前、中、后三殿组成的四合院硬山顶建筑。高耸的白色牌楼透出威严感,走进去别有一番洞天。从前殿沿石阶直通中殿,再上台阶,直通后殿。前殿后部有面向中殿的戏台,戏台前有庭院。登上高高的台阶,坐在中殿的廊道上,正好俯瞰整个戏台。明清时期,两湖商贾聚集于此,戏台之上,唱念做打,锣鼓喧天;戏台之下,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一派热闹景象。

会馆依旧保持原样,会馆两侧的建筑内部被改造成现代酒店。大大的落地玻璃、潔白的床品,电视洗浴一应俱全。于是乎,前一秒还是雕梁画栋的古戏台,一转身就进入舒适的现代生活。在这样的酒店住一晚,会不会梦到一个商贾传奇。我不禁为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莞尔。

与古城相伴的还有古树。

在一棵蓬勃生长的古榕树对面,坐落着一座由古宅改建而成的古城民俗记忆馆。如今,这里被打造成一个守望乡愁的场所。馆内墙壁上悬挂着展现贞丰风土人情的大幅照片。有展示陶艺制作、布依族染布等传统技艺的,还有反应布依族婚俗、布依族祭祀等传统文化的,以及一些市井生活如修鞋、卖货情形的。除这些黑白色的老照片,馆内陈列着一些农耕用具,大大小小的石磨盘斜靠墙角,鸭箩、烤火笼放置屋内。

少数民族使用的茶篓颇为独特,茶篓开口很大,因造型形似坐着的猴子,又被称为“猴子篓”。旁边附着的介绍说,“用以盛装俗称撑破罐的粗茶叶,此茶为自饮茶,不能待客用。”自饮而不是待客,透出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朴实。

馆内火塘上悬吊着一个竹编的长方形竹篮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叫竹吊坑,是当地少数民族烘烤食物的器具。原来,以前人们加工粮食主要靠水碾等工具。谷物不干,碾出的米不饱满,且水碾是排队碾米,故而需在竹吊炕上先烘干谷物。

当夕阳落下,霞光遍洒在古老的街道上,看着那些半人高的铺台,仿佛又听到了嗒嗒的马蹄声从远走来。闭馆后的石阶,成为布依族老奶奶休闲纳凉的地方。她们身着传统布依族服饰,头戴布帕。有的是浅蓝色的布帕,有的是蓝黑相间的条纹土布。她们或闲聊,或凝思,静静享受古镇夕阳下的悠闲时光,构成了我眼中最美的古城风光。

当夜幕降临,古城房檐下的红灯笼透出温柔的暗黄色光,将整古城衬托得更加宁静。透过小巷里一户户人家敞开的木窗,瞥见房内的老奶奶正摇着蒲扇在看电视,身旁沙发上躺着的老爷爷闭目养神。又经过一户敞开的门,一家人正在吃饭,小孙子和奶奶亲昵地说着什么。

古城仿佛又回到了过往的模样,宁静、平淡、祥和。(责任编辑/孙晋楠)

猜你喜欢

贞丰古城
跟着船妹子去古城寻梦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贞丰 美遍地金
翘街古城
贞丰县委离退局学习贯彻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贞丰县产电“联姻”万名精准扶贫户分享红利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黔桂仡佬语哈给方言比较①
频临消亡中的历史古城亟待保护——以遵化古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