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专家讲贵州古树故事

2022-05-30

乡村地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树名古树银杏

刘正钤,贵州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张华海,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员,省管专家。

安明态,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乡村地理》: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州古树资源概况。

刘正钤:贵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地质构造独特,森林植被良好、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加之部分少数民族有“树崇拜”的文化传统,把古树视为“神树”“风水树”,为古树大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古树大树主要集中分布地之一。

《乡村地理》: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州古树保护发展现状?

刘正钤:“十三五”以来,我省古树名木大树保护工作坚持“全面保护、科学养护、依法管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法规,完善管理机制,明确专项保护资金,逐步推进全省古树名木大树保护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一是摸清了资源底数。成立了古树名木大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一按照《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程》《古树名木鉴定规范》的规定,组织全省林业部门开展古树名木大树资源普查工作,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古树名木12.8万株。二是实行挂牌保护。对全省古树名木大树实行挂牌保护,为每棵古树名木建档立卡,做到“一树、一照、一卡”,挂牌率达到100%。三是科学开展利用。各地以当地特色古树名木为标的建立公园、乡村旅游景点等成为人们观赏、参观、喜欢活动的场所,大力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乡村地理》:贵州在古树保护方面有什么独特有益的做法?

刘正钤:一是加强保护立法。我省颁布实施了《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条例》,制定了《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认定办法》《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监测与监管办法(试行),让古树名木大树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加大保护投入。从2018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专项保护资金,省级投入资金累计达7000余万元,为开展调查、监测、落实保护措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落实保护措施。按照属地保护管理的原则,对全省古树名木实行挂牌管理,挂牌达100%。及时开展抢救复壮、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四是科学保护养护。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探索和研究我省古树名木大树复壮养护的措施和办法,“十三五”期间复壮衰弱古树2597株。

五是加强抓好宣传。通过贵州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等媒体播出和刊发有关古树名木大树的宣传信息达120余条,拍制具有代表性的古树名木保护画册,指导福泉市千年古银杏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古银杏等,营造良好保护氛围,提高了公众知晓度。

《乡村地理》:贵州有哪些值得推介的古树景观资源?

刘正钤:贵州很多景区本身便是古树名木的生长地,如梵净山冷杉古树群、雷公山的万木之王——台湾杉、大沙河银杉、百里杜鹃高原花海等。也有一些比较小众的地方,比如毕节的油杉河大峡谷大方雨冲也有古银杏群;龙里县的榉木古树群、香樟古树群;印江的会师柏等等。

《乡村地理》:如何实现从“树崇拜”到发展 “树经济”?

刘正钤:古树名木大树不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我们在做好保护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利用古树的历史人文和景观价值,让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历史,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故事,一棵古树就是一道景观,一棵古树成为一个产业。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古树资源,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打造以古树为核心景观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架设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的通道,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换,促进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许多古树景点都成为了网红打卡点,通过生态旅游、农家乐增加地方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加了灵活就业岗位,让当地群众意识到了保护古树的价值,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古树大树资源。同时,我们许多古树都是孑遗植物,种群数量非常稀有,具有极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是十分珍贵的种质资源。我们通过开展人工扩繁,不但可以维护种质资源安全,还可以进行产业化人工栽培,会产生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古树资源不可再生,但围绕古树所形成的民族生态文化可以深度挖掘利用,只要我们严格保护,科学加以利用,传统的“树崇拜”将催生新兴“树经济”,形成保护与利用良性发展格局,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地理》:为什么贵州会有这么多古树?

张华海:贵州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古老的系统起源为古树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贵州地质历史上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而形成避难所,自中生代三叠纪结束海浸历史以后,就成为稳定的大陆。这种悠久的地质历史,为若干起源古老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迁入、生长和发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促使其进一步分布和演变。尤其是第三纪期间形成的季风气候,使包含有许多较古老成分的丰富的第三纪植物区系得以保存下来,使中国西南成为拥有几乎是原始财富的古代植物的广大天然保护区。同样,在贵州植物区系中,也含有大量起源古老的科、屬,很多古老植物残留至今,成为古老的孑遗植物。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众多古老生物物种得以保存繁衍至今。

加之贵州部分少数民族有“树崇拜”的文化传统,把古树视为“神树”“风水树”,为古树大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我们调查了解,在很多地区,只要涉及风水林、神树等,当地百姓非常敬重,基本上不会对神树、古树群、风水林进行破坏,即使古树上掉下的大枝条,或倒伏的古树,人们都很谨慎和避讳,基本上没有人加以利用,往往是让其自行腐烂。对有条件复壮和修复的,当地政府和村民还会采取复壮措施。因此,贵州的很多古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乡村地理》:我们是如何探查贵州省的古树家底的?

张华海:贵州省林业主管部门(原省林业厅、现省林业局)在全省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保护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全省古树调查评估主要集中在1995至1998年、2002至2004年、2016至2018年。我们对全省12万余株古树大树名木的生存现状、保护情况等进行调查评估。具体的如对古树名木的树种、胸围、平均冠幅、立地条件、分布、生长势、保护现状等信息进行调查和照片采集。同时,对全省一千余个古树群的四至界限、目的树种、林分平均胸(地径)、立地条件、平均树龄等信息进行调查和照片采集。

《乡村地理》:在您探查保护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具有人文历史的古树名木?

张华海:贵州名木文化底蕴深厚。举几个例子吧,在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五甲村挺立着一株古朴的古柏树,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胜利会师的活物证,被称为“会师柏”。1983年7月3日,萧克将军视察印江时,在此树下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怀梵净山》。如今的柏树分支紧密,似分不分,因而远观古树主干不明显,树干丛生苍劲,小枝曲折古朴,鳞叶翠绿、疏密有致。

再比如奢香银杏又称“御赐白果树”,现生长在大方县沙厂镇海拔1730米的白果寨和雨冲乡海拔1500米的白果村,村寨因其而名。“奢香银杏”是民族团结的见证,也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奢香银杏的成名,不仅在于它的年代久远、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秀美无边,更在于它享有“御賜白果树”的美誉,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背景。

据《王氏谱书》记载:明成化年间,水西彝族政权与明朝廷的关系一度紧张,时有发生战事之可能。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明宪宗下旨召水西罗甸君主贵州宣慰使安贵荣进京面圣。安贵荣接旨后局促不安,若亲自进京恐被诛杀,不去又恐被追究抗旨欺君之罪,经一番酝酿,决定派幕魁阿纳(即奢香夫人)代其进京。阿纳置生死于度外,进京面见宪宗皇帝,奏明水西并无谋逆之意,经过几番周折斡旋,缓和了水西土司与明朝廷的紧张关系。宪宗皇帝大悦,遂诰封阿纳为“荣禄大夫”,并赏赐金银珠宝等物,阿纳不受金银珠宝,只取银杏种子两钵带回水西,举行“乌牛祭天,白马祭地”的隆重仪式后,将其分别种在沙厂和雨冲两地。时至今日,两地银杏树已繁衍成林。

《乡村地理》:贵州古树有什么独特的树种?有没有在全国范围来看,叫得上号的古树、名木?

张华海: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丰富,古树种类多。有些树种是贵州特有种或仅在贵州及其周边地区有分布,例如岩生红豆树、贵州苏铁等。在全国叫得上号的古树也不少,例如,称得上全国之最的古树主要有:黔西南的贵州苏铁王、望谟红花木莲王;黔东南黎平黄杉王、从江古翠柏、苗岭闽楠王和凯里古藤之王——常春油麻藤;黔南长顺铁坚油杉王、福泉千年古银杏;安顺紫云黄心夜合王、关岭黄葛树、安龙喙核桃;贵阳白云区贵州猴樟王、分布于花溪高坡龙云村的夜郎神木——香果树;铜仁德江平原一带罕见的楠木古树群、思南青杠坡中国楠木王、松桃重阳木王、玉屏油茶王、江口桂花王、印江川黔紫薇王;遵义习水中国杉王;毕节市大方桑树王、威宁灰背高山栎等。

《乡村地理》:您作为林学研究方面的学者,对贵州的古树名木资源都颇为熟悉,在这么丰富的资源中,有没有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古树?

安明态: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较为丰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天下第一大银杏”之称的福泉市李家湾村的银杏古树,它的胸围可达约15米,树高40余米。该株古树已达千年以上,树干已经中空,形成内径约3.5米的大空洞,曾经有一农户住在里面,作为容身之所,实属不易。银杏是著名的“植物活化石”,起源于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时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是中生代的标志物种之一。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到第四纪冰期后欧洲、北美、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的物种灭绝,银杏也受到重大影响,仅在中国局部环境以残存。现有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很多地方皆有栽培。

《乡村地理》:在您看来,贵州的古树名木分布有什么特点?

安明态:古树名木各个市州皆有分布。贵州省古树分布最多的主要是银杏、柏木、枫香树、黄连木等树种,多分布于村寨附近或庙宇周边。

在黔北遵义至黔东北地区,以楠木古树和古树群为特色,仅务川、凤冈至德江、思南一带,胸径1米以上楠木古树可达数百株;安顺至黔西南低海拔地区以及黔北赤水河一带以黄葛树为多,黔东南清水江、都柳江流域以榕树、闽楠、南方红豆杉较多,尤其丹寨、从江等地有多处罕见的闽楠古树群;六盘水盘州等地以红豆杉、银杏古树为多,尤其盘州妥乐古银杏群十分罕见,黔南很多喀斯特山地尤其平塘、独山一带,常常分布着一种叫“倒手鸡”的特殊古树,该树种叫黄连木,因其大树树皮倒向开裂,酷似发怒的公鸡,在农村广泛称为“倒毛鸡”。贵阳、安顺等地古树以皂荚、朴树、榉树、国槐为主。在海拔较高的黔西北高原地区,主要古树高山栎、灰背高山栎等。

《乡村地理》:在您探查保护林木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令您难忘的事情?

安明态:我参与了贵州省多次的调查工作,贵州古树往往分布在比较偏远的山村附近,通过多年的保护,各地村民和社会大众对古树的保护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古树保护宣传的加强,多数地区古树下方焚烧香纸的不合理朝敬神树的现象大大减少。这令我印象深刻,感触极深。

《乡村地理》:贵州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发展方面,您认为还存在哪些不足及有何建议?

安明态: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达12万株之多,由于种类繁多,加之各地古树调查的技术力量参差不齐,部分古树鉴定存在名称有误现象。同时,部分古树由于树干不同程度中空,甚至只剩下少量的树皮和残存木质部,限制了对古树年龄的科学鉴定和评估。下一步要科学开展古树保护与发展,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补充调查全方面掌握古树名称、来源、年龄、受威胁现状等基本信息,对全省极危、濒危和易危古树进行科学评价和预警,提出最急需抢救性保护的古树资源。同时,在科学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以古树尤其古树群为特色资源,合理开展古树保护和利用,“以利用促保护”。例如将古树和古树群景点打造成与自然教育、古树历史文化、古树生态保护相关的研学基地。(责任编辑/陈景雄)

猜你喜欢

古树名古树银杏
我省6 株古树、4 个古树群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单
活化石——银杏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银杏
古树炼成记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论银杏的栽植
古树绿荫
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