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2022-05-30蒋馨莹
蒋馨莹
他独自坐在车上,不断期盼着车子开快一点,再快一点,他紧张地搓着手背,时不时地望向车窗外面,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却又那么熟悉,是记忆里的样子却又发生了变化。
下了车,他用佝偻且单薄的身躯,艰难地扛起两大袋蔬菜,那里承载着他对孩子的满满爱意。他就这样突兀地走在街上,一步又一步,时不时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大口喘着粗气,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他扛着麻袋的肩膀酸痛得厉害,手也快使不上劲儿了。但他迫切地希望早点与孩子相聚,看看他心爱的孙女。
走到家门口,他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他扶着墙坐下,手已经无力抬起,他感到很累很累,但他觉得这也是值得的。稍作休息,他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笨拙地理了理衣领,反复地扯了扯衣服下摆,确认自己得体了,才轻轻地敲了敲门。女儿给他开了门,他拘谨地放下袋子,又着急地满屋子开始寻找孙女,却无果。他坐到沙发的一角,看着周围熟悉的一切,轻轻地扶正摆件,好奇地摸了摸新家具。女儿忙着为事业奔波,女婿也在修改着图纸,他怕打扰到他们,就连呼吸都是轻轻的。他就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小孩一样,小心翼翼。
随着一阵咚咚的敲门声,孙女回来了,他赶忙迎上去,接过她的书包,他心中有好多话想对孙女说,但他只微微张了张嘴,什么也没有说出口。他看向孙女的眼里溢满了爱意,就这样一直望着,好像生怕一挪开视线,孙女就消失了。在孙女做作业时,他就小心地站在门口,微微探头,静静地看着。他就那么站着望着,好像要把孙女的模样刻在心里,毕竟她是他的无价之宝。
是的,他好像格格不入,他有些茫然、无措。他跑来城市只是为了看一看孩子,哪怕就一眼。他不想让孩子觉得他很丢脸,他也不想给孩子丢脸。他希望孩子过得好,但他更不想因为自己打搅到孩子。他也知道该放手了,他更加清楚可能那个风筝不需要线牵着也能飞上蓝天,但他自己却像一个孩子一样固执,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的爱意。
但,他其实不知道的是……
女儿担心他找不到路,時不时望向窗外,女婿看向手表的次数不下十次,孙女期盼着能快点见到他。他们都关心:他过得还好吗?
他,是我最爱的爷爷,我,是他最牵挂的孙女。他担心我飞不上蓝天,担心放手后的我会有危险。而我,害怕的是这将是最后一次的相遇,害怕他像枯黄的落叶一样被风吹走,消失不见。我们在彼此的心里,都有一个不可空缺的专属位置。
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都是双向奔赴的爱情,而我守护的,是双向奔赴的亲情。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指导教师:张宇
吉吉工作室
这篇文章的亮点有两个:一是第三人称的使用。除却文末,整篇文章都使用了第三人称“他”,这样写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文章会带有神秘色彩,很快就能吸引读者;再比如,采用第三人称可以用一种旁观者的态度,给读者带来客观的审阅环境,能够客观地评判事件中的人物。这一点在文章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爷爷来到家里后,他的种种动作、神情乃至心理,都被展现得一览无余,不禁让人心疼这位远道而来的老人,也不禁让人想批评文章中的其他人——他们始终忙忙碌碌,看起来没有人关心爷爷。不过,采用第三人称写作虽然益处多多,但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作者很自然地在文末改为了第一人称,文章因此显得更为真实,也更容易抒发作者的情感。
第二个亮点就是文末的反转。就当所有人都以为大家对爷爷非常漠视时,作者用一句“但,他其实不知道的是……”进行过渡、转换,此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始至终,大家对爷爷都是牵挂的、关心的。这样的转折自然而真情,更能打动人心,作者也以此告诉大家:需要双向奔赴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亲情。
【适用文题】那份爱,值得守护;原来,_____一直都在;相遇……(鸣燕)